重庆自贸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28姚长林
姚长林
[摘要]重庆自贸区的创建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但自身面临着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重庆自贸区建设,应该加快金融改革、加快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防范金融开放所带来的风险。由此看来,重庆自贸区在未来将承担我国新一轮的改革重任,将来审批管理、金融改革、体制改革为突破的基础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速向更加成熟的市场经济转型。
[关键词]重庆自贸区 改革创新 对策思考
建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自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2015年批复成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至2017年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至此,中国形成“1+3+7”共计11个自由贸易区的格局。因此,从具体层面上研究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对重庆市的影响,对重庆市在现阶段努力建成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推动构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一、重庆自贸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
(一)保税制度的欠缺与不适
一是自贸区法律定位不明确。自贸区的设立没有实施先立法、再设区的模式,而是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陆续颁布相关的法律文件,使得我国缺乏针对自贸区的统一立法,导致了我国自贸区的法律定位不明确。二是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自贸区缺乏统一的立法,众多的法律法规相互重叠、冲突。除此之外,白贸区管理委员会也会针对自贸区制定一些管理条例。众多的法律文件不能很好地相互衔接,且互相矛盾,导致适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缺乏统一立法,各部门在对自贸区管理的认识方面会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各部门政策冲突,职权分配关系不明确,管理低效。
(二)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利用率不高
一是支出产业资金利用有效,但存在效率下降压力。电子产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当前资金使用是有效的,但汽车制造业资金使用效率稍低。通过纵向分析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在经历前期的高速发展后,规模增长速度已逐步放缓。对于已进人成熟期的支柱产业,应注重对其新技术、新产业模式的信贷支持,培育新增长点,帮助保持行业发展增速。如对汽车行业,应支持由低端汽车向高端汽车、整车制造等附加值更高的生产模式转变。二是部分行业面临过剩风险。化学与医药制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房地产业经历高速开发后进人消化期,后期资金介人需谨慎。前期的土地储备等大量资源购置,拉高了企业负债率;而在当前市场调控、行業利率下滑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以去库存为主,对新项目开工普遍持谨慎态度,降低了资金流转与利用速度,加之单位投入回报的下降,进一步加速了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压力。
(三)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
一是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商品结构说的是重庆对外出口商品中各商品的占出口总商品的比例问题。一般来说这个商品结构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出口商品的分布和行业发展情况。重庆这几年的对外贸易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重庆市对外贸易已经相处了进口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贸易等多种贸易并存、相互依存的发展模式。但总体来看,目前的对外贸易交易商品还是以一般性的工业产品为主,高科技的产品比例依旧不高。二是缺少具代表性高新技术产品。传统上看,重庆市的机电产品出口一直是拳头产品。重庆的机电产品在全国范围都是有着很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机电产品的附加值并不高。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和创新新的出口产品,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大力提高出口商品的价值。三是对外贸易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目前,重庆的对外贸易市场总体是有序的,但是还是存在的无序竞争的现象,特别是无序的价格竞争。通过恶性压价、囤货居奇等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对外贸易市场的运行。针对这种行为,政府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和处置力度。四是外贸专业性人才缺乏。重庆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就离不开对外贸易专门人才。对外贸易人才作为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目前重庆外贸人才相对缺乏。一方面是专业贸易人才培养不容易,另一方面是专业贸易人才留住也不易。很多时候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外贸人才会选择前往广州、上海、北京发展。
二、推进重庆自贸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实现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
一是提升负面清单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一方面,应对现有的清单范围进行评估,借鉴外国的经验,尽最大程度提升清单的开放度,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负面清单的透明度。负面清单照有了重大改变,但仍存在着部分特别管理措施的模糊性。二是完善负面清单地方法制保障。负面清单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目录,其内容并没有和国内法律规范完全对接,甚至会产生法理和实践上的冲突。不仅要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梳理,还应当进一步制定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明确立法的主体和效力。例如,可由全国人大赋予自贸区地方政府以特别立法权,在自贸区范围内内开展立法创新,制定适应自贸区发展和负面清单的法律制度。从而解决法律冲突,完善运行保障。三是完善监管体制的行政透明度。行政管理透明度是国民待遇重要指标,也是负面清单制度执行层面上的重要要求。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投资文件,透明度措施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因此地方政府也应有清晰的权限和责任。重庆建立自贸区,承接负面清单,最重要的就在本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投资自由与加强监管的关系。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虽然政府在准入环节的投资干涉相对弱化,但为保证安全,政府在准入后的监管职责应当加强。负面清单模式下,政府应强化对自贸区内外资企业的监管能力,要树立“长臂管辖权”理念,注意从“选好人”转向“抓坏人”。
(二)以提供通道支持引导社会投资的合理分配
一是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通道支持。依据“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应重点打造海陆空立体物流平台,进一步搭建保税平台、一类口岸,建设航空、水港、铁路三大领域国家级枢纽,为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输出,提供充足的国内消费市场,打通产品输出的通道。二是以高端制造业发展为核心,承接中国版工业4.0。依托现有支柱产业形成的市场、技术和上下游配套设施,借鉴集群化发展模式,将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作为培育、发展的重点;同时,应加强与现有行业的良性互动,如通过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产业完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本地配套体系,与汽车、电子制造业形成良性活动,加快其转型升级,提高整体化智能水平。三是以自贸区为据点,环线发展物流、贸易服务产业。通过以产业销售带动运输、贸易需求,以物流、服务配套建设加快产业销售,形成经济发展的全流程建设。同时,注重根据不同工业产业集群的特点,形成各自配套的特色化物流、贸易服务企业,进而实现差异化发展格局,优化资源配置。
(三)以推进贸易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是增强企业在中高端产品上的竞争力。在保持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市场多元化经营,积极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目前重庆出口市场的基本情况是:50%以上出口产品都是机电产品,这些产品不但附加值较低而且污染量还特别大。这种发展不利于重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不符合我们政府的国际形象,我国政府历来特备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对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所以企业必须进行根本的改变,要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因此重庆的外贸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档次,通过技术革新的方式大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商品貿易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外贸经济价值的关键。优先发展什么产业,优先出口什么样的产品,这不应该是政府确定的事,而应该交给市场去决定。我们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考虑到重庆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在重庆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资金支持,让生产新型产品的企业迅速发展起来:通过技术支持,让产品研发到产品推广进一步便捷和快速起来。三是增强企业在中高端产品上的竞争力。在保持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市场多元化经营,积极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目前重庆出口市场的基本情况是:50%以上出口产品都是机电产品,这些产品不但附加值较低而且污染量还特别大。这种发展不利于重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不符合我们政府的国际形象,我国政府历来特备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对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所以企业必须进行根本的改变,要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因此重庆的外贸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档次,通过技术革新的方式大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以深度合作促外贸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培训外贸岗位专业人才。外贸人才具有专业性强,分工细的特点。外贸人才的培养任务重压力大,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最好与高校一起来完成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目前最缺乏的外贸岗位人才主要是四类人:第一类是出口营销管理人才,这类人才需要有能力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出口营销整体策略并贯彻实施:第二类是商务谈判人才、外贸业务员,这类人才要能熟悉海外市场,整个外贸流程,并具备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第三类是外贸跟单员、单证员,这类人才必须能监督生产进度,保证单证制作正确:第四类是报关员、报检员,有能力完成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流程;另一方面,培训高技术人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有效方式。特别是现代学徒制对于培养员工的企业忠实度也有重要价值。重庆外贸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与重庆高校的深度合作,为自己企业培养一大批又红又专技术能手。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急缺的人才,可以通过海外引进的方式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