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开甲误区的不良后果及相应配套技术措施
2018-03-28韩红林张志刚杨斌
韩红林 张志刚 杨斌
枣树开甲是一项很好的增产措施。主要在盛花期进行,其目的是调节树体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截流树体营养,使之集中到座果区。具体的方法有环剥和环割两种。但在生产实践中,有些枣农对枣树开甲存在严重的误区,认为 “枣树不开甲不挂果”,为充分认识重开甲对树体的破坏作用,坚决杜绝重开甲和二次开甲的错误做法,引导枣农正确对枣树开甲,提高枣品质和座果率,应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正确开甲、结合化控喷微等措施进而补救开甲误区造成的不良后果。
1 常见的枣树开甲误区
1.1 進行幼树环剥
在日常生产中,有些枣农为使枣树早结果,便对2~3年生幼树(密植园除外),不分树势强弱、不分密度大小、一律进行主干环剥,不仅影响了树体的生长发育,而且果实质量差,产量也低。
1.2 多道多次环剥
近几年来,个别枣农对于密植园内的3~5年生枣树,为了延长甲口愈合时间,达到提高座果率的目的,无论树势强弱,在当年要么对主枝多道环剥或环割,要么在原甲口位置上进行二次开甲。这样的做法虽然当年座果率高,结果喜人,但是甲口往往愈合迟,甚至不能完全愈合,造成当年树势弱,对来年枣树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
1.3 开甲甲口过宽
有些枣农把开甲的甲口宽度理解成树干周长的1/10,特别是主干开甲时,认为甲口宽度越宽,开甲效果越好,座果率越高,结果不超过3年,壮树变成了弱树,小树变成了老树,产量逐年减少。
1.4 环锯代替环剥
有的枣农图省事,用手锯在主干上锯上l~2圈,便认为可以代替开甲。由于锯口损伤了深度不一,使枣树的形成层严重破坏,使之伤口不能愈合,锯口间的树皮当年烂死,导致座果率降低,枣果品质差。更有甚者造成枣树死亡。
1.5 甲口乱涂农药
有的枣农为防治甲口虫,在甲口上乱涂农药,如氧化乐果、一六零五原液,造成甲口新生组织烧死:有的涂药不规范,涂药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形成层黏膜,往往使之受损,不能很好愈合而致枣树死亡。
2 不良开甲造成的后果
2.1 破坏树冠与根系的平衡关系
这种根系“挨饿”的开甲措施,虽能提高枣树的座果率,但如果长期破坏这个平衡关系,整个树体的生理功能必然失调,严重伤害树体。
2.2 导致黄叶期长期不能解除
由于当年对主枝多道环剥、环割,或在原甲口位置上进行二次开甲,导致甲口不能完全愈合,营养转换期不能顺利进行,根系长期得不到有机营养而停长,失去吸收营养元素能力,使黄叶期持续,甚至次年发芽后仍出现树叶小而黄的现象。
2.3 树体的抗逆性能严重降低
不正确的开甲,使之枣树的树体、果实病害都比较严重。据调查,主干二次开甲的枣树,次年死亡率高,树叶片小而黄,易变薄、内卷,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只开花不能座果,出现严重的大小年现象。
2.4 果实形状和品质明显下降
重开甲和二次开甲,由于枣树黄叶期长,使之果实细胞的纵向分裂加快,果形指数明显偏小,虽然着色较早,但果实易萎蔫,不耐贮,烂枣率增加,枣品质明显下降。
3 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
3.1 加强肥水管理,壮根营养树体
枣树适时适量的开甲,是提高座果率的补充措施。如果想要获得连年丰产,还得必须从加强肥水管理入手,浇好花前水,推行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根外追肥等措施补充营养,壮根营养树体。
3.2 适时正确开甲,促进发育坐果
适时正确的开甲是促进枣树发育座果的关键技术措施。开甲宜在盛花初期(枣吊30%花开放时)进行,此时开甲座果率高、生育期长、发育好,大果率和等级枣多,商品性好。初花期开甲果实个大,但座果率低;末花期开甲,果实较小,品质下降。开甲部位主要在主干或主枝上,辅养枝上可局部环剥。第一次开甲从地面以上主干20厘米处开始,每年或隔年上移5厘米左右,接近第一主枝时,再向主干下部进行,但剥口要错开。开甲甲口宽度为树干直径的1/5~1/10为宜,要求宽窄一致,不留韧皮组织,否则影响座果。大树、旺树可适当宽些,小树、弱树应窄些较好。开甲后甲口在25~30天愈合为宜。甲口愈合过早,影响坐果;愈合过晚,不利于枣树的生长发育,容易引起落叶、落果,甚至造成死亡。开甲后3~5天对甲口进行涂药保护,涂药时不要破坏形成层黏膜。通常选用50~100倍50%辛硫磷或200倍敌百虫液或100倍印楝素,每隔一周抹一次。第四次抹药后用塑料膜包扎甲口,既防虫保湿,又利于甲口愈合。
3.3 结合化控喷微,提高果实品质
对于枣树来说,树体营养积累多、消耗少是保花保果的物质基础。在花前半个月喷施促控剂PBO,可有效控制营养生长,减少消耗,促进营养积累和生殖生长。开花初期,结合轻开甲喷低浓度的PBO加九二零,对提高座果率,减少落花落果效果明显。同时,根外追肥,喷水及花期放蜂,均是枣树保花保果的有效措施。开甲后,每隔一周喷2~3次氨基酸复合微肥,可提高光合作用,增加树体营养,明显减轻黄叶现象,促进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品质。
(作者单位:1.730700甘肃省会宁县林业局;2.730046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