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18-03-28赵姣
赵姣
2017年2月,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相比较之前的课标,有了重大调整,如将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首次提出STEM概念等。笔者针对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将立体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合理使用的建议,并详细论述其应用价值。
一、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加强了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每周课时不少于1课时。调整之后,课时量仅次于语文和数学学科;第二,明确提出STEM概念。将当今火热的STEM加入到新课标,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第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连接。新课标强调科学与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与互动;第四,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加以培养;第五,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新课标明确提出每所学校必须建立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
二、立体书概述
(一)立体书的界定
立体书的英文名称是Movable Book 或 Pop-up Book。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立体书指通过读者翻、合的动作,能够从纸张跳立出三维造型或具有可以移动的机关的图书;广义的立体书则泛指通过机关、纸艺工程或者科学技术等手段而设计出的可以与阅读者产生互动的书籍。” 本论文所指的是广义的立体书。
(二)立体书的特点及分类
立体书与普通书籍相比,即具有普通书籍所含有的教育阅读性,又具有艺术审美性、生动的游戏趣味性以及互动传达性。
立体书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张世宗的观点,他将立体书的形式分为立体变化与平面变化两种形式,立体变化为纸张的动作和变化突破书页平面阅读的限制,可以分为跳立类、拉立类、展景类、观景类、层景类、布景类等六种;平面变化即是指纸张的变化和动作大都在书页的平面上,可以分为机构类(拉转拉动)、折页类、洞孔类、纸偶类、翻页类、变景类等六种。
(三)有关立体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笔者曾任教某小学科学课程,授课年级为3至6年级。该小学没有任何实验器材,也没有多媒体设备,科学课堂只有课本和配套练习册。笔者最开始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做题的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学生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基于上述现状,笔者经过反思,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其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是在课堂上引入立体书。通过立体书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一同看立体书的过程中,渗透相关科学知识。如在讲光学部分的时候,笔者选择了一本名为《THE COLOR MONSTER》的英文立体书。这本书讲的是心情与颜色的关系,如黄色代表幸福,蓝色代表忧伤等。笔者首先用英语朗读书中的文字,然后翻译、讲解,分析每张立体图是如何制作的。最后讲光源、光的传播、光的散射、三棱镜,以及图像对称、颜色与设计等。不仅完成了教材的内容,还练习了英语,与数学、工程、心理学等学科相联系,知识拓展很丰富。笔者将这堂课在四个年级中讲授,事实证明,没有学生不喜欢。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科学课在小学普遍不被重视,有时会被其他学科教师占课,这也是笔者敢大胆尝试的原因。将立体书引入科学课之后,科学课堂发生了质的改变;首先是学生强烈反对其他学科占科学课,其次是学生经常主动要求拖堂;再次是课堂不听讲的学生几乎没有。甚至有学生说,这是他上学多年来,唯一一门盼着上课、不想下课的课程。这种变化也是本论文观点提出的主要原因。
三、立体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笔者长期的实践经验证实,立体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一)教师易操作、掌握
立体书作为一种教材辅助工具,只需要教师在讲台上呈现、展示,并讲解就可以,并不需要教师有多扎实的理论基础或教学经验,也不需要对其进行培训,适用于任何科学教师。
新课标出台之后,各大网络媒体报道中最普遍提及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配置小学科学教师。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首先是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其次是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科学教师的数量缺口巨大。即使在本校找兼职教师,也不容易。
小学科学教师的素养和数量问题,直接制约着新课标的实施,而立体书在使用过程中易操作掌握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一问题。
(二)使用不受条件限制
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参差不齐的同时,教学条件更是参差不齐。北京、上海等发达大城市的小学很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实验室的现代化,但即使现在,很多中小城市,特别是乡镇小学,根本没有实验室。比如笔者曾任教的小学,没有实验室,没有实验器材,科学课程有的只是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匹配练习册。
立体书作为书的一种,具有纸质书的一切特点,易保存、携带,翻阅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针对此现状,立体书不受条件限制的特点,可以缓解实验室配备不到位的情况。或者说,立体书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材料引入教学。
(三)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游戏的工具一般是玩具。从某种意义上说,立体书是一种玩具书,不仅具备了书的内容和形式,还拥有玩具的功能和趣味。立体书将纸的范围由平面扩展到三維立体,可以让学生动手去玩,用眼睛去发现,去探索机关和结构,奇妙的艺术视觉图像让学生去鉴赏体会。
(四)易实现STEM的课程组织方式
在新课标实施建议部分,学科关联建议中,明确提出STEM,并对其做了详细解释:“‘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即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经验证明,学生对立体书的制作兴趣非常浓厚,这种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立体书的制作本身,就需要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的整合。立体书的种类繁多,不同立体书的制作需要的这四种知识侧重点又不同。如果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立体书是如何制作的,有兴趣的学生课后会应用这种方式制作立体书,这是实现STEM的一种途径。
(五)易实现多学科的关联
在新课标实施建议部分,学科关联建议中,除了STEM,还强调科学与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教育需要应用数学学科的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还需要语文学科的读、说、听、写,更需要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立体书形式多样,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即使是科学类的立体书,和科学课本的差别也很大。立体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之外,可以很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如英文版的立体书,可以练习学生的听力;故事类的立体书可以和语文相关联。
(六)立体书市场发展前景光明
立体书起源于西方,目前其发展趋于成熟。但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市面上可见的立体书,几乎都是引进西方。最近几年,我国引进了大量优秀的立体书,其中包括科学方面的立体书。如乐乐趣图书的揭秘系列29本,奇趣大课堂系列4本,偷偷看里面系列8本,可以玩的儿童百科书系列3本,自然世界系列4本,妙趣科學系列40本,科学放大镜系列4本。
立体书在我国发展前景良好,主要基于四个原因,首先,立体书的引进量越来越大,其中包括国外最新最好的立体书;其次,我国本土立体书发展迅速,如立体书《大闹天宫》,不管是工艺还是文艺,都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再次,网购的兴起为立体书的推广提供了平台,大多数立体书都可以在网上买到;最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早期教育,为立体书的购买提供了经济基础。
四、结语
由于立体书大多是由国外引进,加上制作工艺复杂,造成价格相对过高。如果教师为了科学教学大量购买立体书,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笔者认为,最可行的办法是,学校在建设图书馆藏书时,多收入立体书,这不光对科学教学有应用价值,对其他学科也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立体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使用。立体书在教学环节中,一般用于导入环节和最后的知识拓展环节,很少有一本立体书可以将教学任务中的所有内容都包含在内,即使如此,立体书还是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榆林市榆林学院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