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通融兼施写好汉字

2018-03-28黄晓莉

关键词:相互促进

黄晓莉

【摘要】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汉字书法精髓,是我们致力研究的课题,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在学生的书写的姿势,如何使用软笔硬笔书写,以及对汉字的基本体的认识和发展等方面对比认识,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使学生更好的写好汉字。

【关键词】 对比认识 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67-01

0

当今社会对中小学生学书法的要求和热度达到最高点,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汉字书法精髓,是我们致力研究的课题,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在学生的书写的姿势,如何使用软笔硬笔书写,以及对汉字的基本体的认识和发展等方面对比认识,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使学生更好的写好汉字。

一、执笔和坐姿兼正确

书法写得漂不漂亮,最根本原因在于执笔和坐姿是否正确。小学一、二年级是写字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关注孩子,多提醒孩子,及时纠正习字时的不良姿势。“头与书本一臂,胸离桌边一拳,指距笔头一寸”。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根基扎实了,随着孩子一年年识字增多,审美能力提高,慢慢熟悉汉字的间架结构,字写得整洁漂亮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书写字时,站姿与坐姿都要求学生悬肘悬腕、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具体要求:①拇指压着食指。这样拇指承受力太大,同样,中指受到挤压冲击,时间久了,会磨出杠茧;②腰和肩歪斜。这样“竖”及“转折”行笔走形变向,整个字的重心不稳,整张作业的笔势如刮风一样,向一边倾斜;③曲膝翘脚二郎腿。这样字会如你的姿势一样蜷缩,不舒展。发挥不出字中主笔的作用……错误的执笔与坐姿如不及时纠正,随着孩子年级升高,各科作业增多繁重,为对付作业书写节奏加快,也就将错就错,形成模式,就不好改了。

二、软笔和硬笔兼使用

(一)笔的历史

很多人都认为书法史上软笔在硬笔先,其实在年代上,硬笔远比软笔悠久。硬笔书法应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字体。“隶书与楷书是毛笔出现以后,尤其是毛笔头改进为圆锥形以后才出现的书体。”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毛笔以其“储墨较多,可连续书写”等优点取代硬笔后,在书写篆字的过程中,也暴露出画弧较难的弱点,后经多年演变,渐由“弧而不弧,圆而不圆”发展成为“变弧为直,变圆为方”,并由于毛笔本身的特性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了捺脚,又经不断完善最终蜕变出新的书体——隶书。隶书出现之初,因其不如篆书“雅美”而被视为“俗书”,并被官方禁止在正式场合使用(据说“隶书”之“隶”就是一种歧视性的称谓),只是在民间和非正式的书信往来中应用。尽管受到如此歧视,隶书仍然以其“简便易写”而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完善并渐被官方接受,终于在汉代取代了篆书的正书地位。可见,文字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还是以“便捷实用”为上。

(二)毛笔的特点

毛笔与其以前的各种笔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1、笔头可以储墨较多,可连续书写;2、笔头改为圆锥形后,可通过提按改变线条粗细并可进而改变字的大小,从而给书写者更大的自由。今之硬笔,远非古之硬笔可比,连续书写时间比毛笔更长,因此,在日常书写工作中,早已取代毛笔成为书写工具的主流。

(三)是学写毛笔字还是学写硬笔字呢?

传统观念认为是学写毛笔字,但当今的时代不同于古代,儿童在学校是以写硬笔字为主的,许多硬笔字写得不错的学生由于对软笔书法缺乏兴趣(或嫌麻烦或望而生畏)而未能迈进书法艺术的大门。从具有一定硬笔字书写能力的小学生开始,教授他们包括章法等在内的硬笔书法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也许会有更多的少年通过硬笔书法迈入书法艺术的大门。

(四)毛笔与硬笔的语法

汉字基本字形的大小、基本笔画的粗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而相对稳定、实质上也相当稳定的就是结字或字的间架结构规律,这仿佛语言的“语法”。这一点,在书法教学中往往没有突显出来,甚至没有任何强调。学生在临摹过程中,当然可以通过悟性和努力来把握,但如果教學重视结字的话,效果无疑会更佳,应该如何进行结字教学呢?根本上讲,就是使学生通过目视手摹在心底建立起每一个字的结字规律,并能熟练无碍地、亦自然习惯地把所领悟到的结字规律,通过手中的笔在纸面上用墨线表现出来。

分步骤来说:

1. 示范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力。

2. 示范和训练学生的理解力。

3. 训练上述能力的协调。

4. 使学生建立一定数量的结字字库。

5. 学生在不断地输入和输出过程中修正、巩固,形成习惯。通过练习,力求使学生达到自然自由的状态。

(五)毛笔字与硬笔字打通

寻找到贯通毛笔和硬笔两者的书法艺术精神,或借用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来说,即是书法艺术的“道”。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如果我们从书法史上看,就会发现书法艺术的理论自觉是从“笔”上开启的。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认为“书画同源”。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同源依据,就是“用笔”。所谓流行的“永字八法”也是从笔法着眼的。传为欧阳询的结字三十六法才涉及到了结字。结字,反映的是若干基本笔划如何在特定空间中排布的问题,是书法艺术形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结字,通俗来说,就是字的结构,或换成动态的表述,就是怎样结构字。结字如建筑,有一定的美式,去建筑用语来说,也称之为间架结构。

三、继承与创新兼发扬

只有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毛笔还应继续发挥其固有的优势,在继承发掘篆隶楷行草的表现手法方面不懈努力,既可使祖国的书法艺术不断传承,又可使创新书体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当然,现行之字并非绝对不可变,比如“高”字,为数不少的人手写时仍喜将上面之口写成梯子形,而口字也未见得比梯子形简化。原来简化得不合理或者粗糙的地方,一定会有,可以改回去或采取新的简化方法,但须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少量分批,慎之又慎。

此文荣获二○一五年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猜你喜欢

相互促进
探究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必然关系
探讨高三数学教与学相互促进方法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农村区域经济与小城镇建设发展
钦州形象动画设计与研究
职业技能教师与职业院校的需求差异性探讨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促进
美国双语教育历史演变
寓研于教 以研促教 教研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