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改中的求实精神

2018-03-28田利成

关键词:新课改

田利成

【摘要】 我们的新课改推行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了,可问题却出现了不少,这关键在于缺失了一种求实精神。本文特针对于此,通过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求实精神的回归,望以人启发!

【关键词】 新课改 求实教育 求实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31-01

0

求实精神是所有改革成功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也是我们的新课改所不能缺失的精神。反映在我们的教育上就是对一种求实教育的追求。那求实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

一、求实教育的内涵

求实教育,顾名思义,是指直面教育实际,回归教育本质,力求产生真正长远实效的教育。说到底,它就是一种诚实地面对教育实际问题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在实用主义教育主张中早已提及。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讲求教育要直面儿童;直面教育的实用价值;直面社会生活。可是,在当今这个快速运转的社会中,一切东西都被瞬间取代。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改革也应接不暇。

二、新课改实施中缺乏求实精神

当下我国推行的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到底实效如何呢?有這样一种说法,“广州红红火火,海南风风火火,山东后院起火,北京不温不火”,这正是新课改现状的真实写照。这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了一种求实精神。我们可以如下这两个大方面为例:

(一)教师教学方面

第一,教师很难把握新课程。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一标多本”,采用模块专题模式。在面对统一考试的现实之下,教师一般很难把握考试方向。第二,教学盲目综合。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教师就把世界历史现象,地理知识,政治知识等等与本科教学关系不大的其他学科知识堆砌到课堂中来,抛弃了语文课本身具有的独特文学意味,使其沦为“四不像”课。第三,教师滥用教学媒体而缺乏对学科知识的反思。新课改要求教师对电脑等信息技术的熟练操作。这使一些教师有可乘之机,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缺乏反思,致使课件与学科知识的脱节。第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新课改主张学生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而在实际的课堂合作学习中,出现了优等生主宰小组学习的局面。

(二)校本教研方面

第一,思想上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当。新课改中,许多教师和领导把“校本教研”看成是“课题科研”、“面子工程”;教研的主体只是学校少数领导、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出现了“校本教研神秘论”的观念。第二,在操作中,校本教研形式化。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只是作秀地开展几节公开课,简单地互相听听课、评评课。教研论文更是草率应付,拼凑了事,毫无创新。而校本科研成果,也存在注重研究成果忽视过程评价的功利主义倾向,学校教师缺乏进行教学研究的动力。第三,在教研中,教师缺乏问题意识。许多老师面对常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习惯性的不重视。一心只管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本身缺乏教学反思习惯。最后,教师教研毫无成效。第四,教研中缺乏合作精神。

以上这些只是所出现的问题“之一”。其实,这就是新课改实施不切实际,面对传统教育又缺失求实精神所致。因此,我们的新课改,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追求一种求实精神之下的教育改革?

三、新课改的实施回归求实教育

当下,我们的新课改所遇到的问题,就是在于其面对教育时缺失一种求实态度。那么,我们的新课改如何回归求实教育呢?我们还是以上述问题为例来进行解述。

首先,教师的教学需要诚实地面对教育本质。

第一,准确解读新课程。第二,合理控制课程综合的度。新课程要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同知识出现综合情况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是说什么课都可杂糅在一起,综合要从课程本身需求出发,综合是为了丰富主体课程是知识内涵,而不在多么花哨。第三,教师要善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师增强教学质量的好方式。第四,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优势。

其次,校本教研更需要诚实地面对实效问题。

学校必须理性地认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为了促进学校本身教学而产生的,是切切实实关系到自身利益。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校教师,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本教研”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眼前利益,而且也必将影响到学校本身的长远发展。第二,校本教研的操作要更切实际。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所有是教师们的参与和努力,是集体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为校本教研创造更公平、更宽松的环境,不仅要注重教研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教研的过程,积极鼓励教师的自主探索。第三,校本教研实践中还要注意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的缺乏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的通病,而这在新课改中更显突出。这要求教师必须正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经常反思,积极地把问题当成一项必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甚至可以当成课题来研究。在教学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问题敏感意识。第四,教师的通力合作是校本教研的保证。教研缺乏合作精神是教研走向形式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结

我们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餐文化”社会,任何东西都讲求时效性,都呈现出易变性。这种浮躁的文化影响了我们的教育,使整个教育充斥着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色彩。这就是教育者们在茫茫教育大世界中迷失教育本质的一种表现,这种功利心理是缺失了求实精神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的当今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所有教育者就必须诚实地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回归本来的教育,成为“理所当然”的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详麟.杜威教育论著选.王承绪编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郑金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9月.

猜你喜欢

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高中生地理新课改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行走在新课改路上
教师应坚守课改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