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高铁站址规划方法研究
2018-03-28李琦肖耀高陈开仁田艳中
李琦,肖耀高,陈开仁,田艳中
(1 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126;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长沙 41000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建设,高铁、城际快车成为越来越多商务人士的出行选择,用户对网络覆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良好的铁路覆盖成为运营商品牌的标志。
1 信号预测模型及参数分析
针对高铁覆盖存在问题,改进高铁沿线站点规划选址方法,在Cost231-Hata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信号预测模型,然后列举站址数据对高铁沿线进行信号预测,得出RSRP预测值与目标RSRP值(-105 dBm)进行比较,剔除不满足要求的站址数据参数,最后得出合理的站间距、站轨距、小区方位夹角等站址规划数据值。
本文以高铁沿线专网覆盖建设方案为研究对象,以1.8 GHz站点农村(准开阔地)场景为例,建立如下信号预测模型:
其中Pt表示天线输入口功率(dBm),Gt表示天线增益在实际角度下的能量集中能力值(dBi),f表示LTE载波中心频率(MHz), hb表示基站天线高度(m),hm表示用户移动台天线高度(m),d表示天线到移动台的距离(km),Lp表示穿透损耗(dB)。预测模型关键因子取定值分析如下:
(1) Pt分析:首先来计算RRU设备的RE级别功率,其计算公式如下:Pre=10lg(P/1 200)。
其中P表示RRU设备单通道功率,Pre表示RE级别功率,1 200为20 MHz带宽上的子载波数量。以华为RRU设备单通道功率为40 W为例,经计算Pre=15.2 dBm。Pt为RRU设备的RE级别功率经过跳线损耗之后的功率值,RRU与天线之间的跳线及接头损耗按2.2 dB考虑,即华为设备天线输入口功率Pt值为13 dBm。
(2)Lp分析:Lp表示室外至车体内隔断穿透损耗,以高铁列车CRH3级别(300 km/h)为例的穿透损耗值与信号入射角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CRH3高铁列车穿透损耗趋势图
可以看出车体穿透损耗跟信号入射角有关,且信号入射角小于10°时急剧增大,所以模型中根据信号入射角大于10°的列举不同,Lp对应于5~24 dB设置。
(3)d分析:d表示天线到用户移动台的距离,其车体覆盖立体示意如图2所示。
从图2(左)分析可知:
根据图2(右),信号在高铁轨道上覆盖距离按3 dB半功率角远点时的要求,得出3 dB波瓣信号入射角θ 。如按65°水平波瓣天线计算,则主瓣信号中点入射角为:θ+32.5°。
2 高铁覆盖站址规划方法
2.1 站点布局分析
现网实验数据显示,分别坐在车厢两侧进行测试时,平均信号强度相差3~5 dB,为了避免单侧覆盖所产生的障碍物盲点效应,高铁站址的选择尽量交错分布于铁路轨道两侧,采用双侧覆盖车厢的方法,呈“之”字形理想模型布站。如在光缆布放困难等特殊原因无法实现“之”字形布站的情况,按实际情况选择站址。另外高铁轨道沿线存在弯道、桥梁等场景,站点布局会略有不同,弯道场景:站址应选在轨道弯曲曲线弧的内侧,不但可以保证站点对轨道的覆盖,同时能起到减小多普勒频移的作用。桥梁场景:在桥的两端架设基站天线进行覆盖的方式。
2.2 站轨距分析
根据高铁无线信号覆盖评估方法,需要预测该车体内RSRP值,通过列举不同的站轨距、挂高及对应的频率。现将模型公式(1)写入Excel表中,预测得到符合要求的RSRP值。
以下分析均取定站点天线挂高30 m,用户手机天线高度1.5 m,天线输入口功率13 dBm,天线增益16 dBi, 1.8 GHz信号频率取 1867.5 MHz,CRH3列车上用户速度300 km/h,考虑车内信号电平RSRP为-105 dBm为目标值。根据信号模型的分析,得出1.8 GHz站轨距与3dB衰落远点信号入射角变量简化关系表如图3(上)所示。
通过预测出来的结果可以看出站轨矩S相同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车体内的RSRP变好。入射角相同时,随着站轨距S的增大,车体内的RSRP变差。为了保证3 dB信号远点衰落能有效覆盖,1.8 GHz站点的站轨距S设置在500 m以内较为合理,最小站轨距S则综合考虑实际塔高时的距离设置。
图2 射灯天线覆盖立体示意图
图3 站间距、站间距和3 dB波瓣信号入射角关系示意图
2.3 站间距分析
高铁在运行中,移动台成功切换需要满足要求的重叠覆盖距离,LTE重叠距离= 2×(电平迟滞对应距离+切换触发时间对应距离+切换执行距离),增加200 m作为冗余距离,算出重叠覆盖距离约350 m,结合图1模型分析,LTE 1.8 GHz规划基站在3 dB衰落远点信号RSRP满足极限值-105 dBm下,站间距和信号入射角变量关系如图3(下)所示。
通过预测出来的结果可以看出,基站站轨距越小,站点间距对应越小,LTE 1.8 GHz理想的站间距S一般对应小于1 400 m设置。在应用中,根据如上站间距和站轨距的对应关系合理选择站址。
2.4 方位夹角分析
计算满足3 dB衰落信号主瓣信号入射角θ值在42°~90°变化,列举500 m以内不同站轨距S,进一步推导出方位夹角V值对应如表1所示,以便于勘察时方位角的设置。
表1 典型站点天线主瓣信号入射角与方位角变量关系
为了保证3 dB衰落信号覆盖远点和近点的重叠覆盖距离及对高铁的利用率,方位夹角V应该在38°~52°范围内设置。同一基站的覆盖方位角夹角,即相同基站相邻小区夹角应保证在76°~104°之间。
3 高铁现网站址案例效果分析
案例1:F_Z_长沙市雨花区环保科技园模块局BBU4(新世纪小学_WL)基站,经度:113.049 17°,纬度:28.057 11°,挂高为25 m,方位角0°/120°/240°,下倾角5°/5°/5°,站轨距S约为45 m;F_Z_长沙市雨花区环保科技园模块局BBU18(比亚迪路京广_WL)基站,经度:113.047 28°,纬度:28.052 88°,挂高为 35 m,方位角为 0°/90°/190°,下倾角为5°/3°/5°,站轨距为55 m;F_Z_长沙市长沙县田心桥机房BBU1(暮云昌塘坪_WL),经度:113.047 493°,纬度:28.046 573°,挂高为38 m,方位角15°/105°/220°,下倾角4°/4°/4°,站轨距S约为50 m。
3个相邻的高铁沿线基站,体现了“之”字型理想布局,且相邻站间距均在650 m左右,站轨距在50 m左右,均处在上节研究的结论区间内,观察RSRP测试效果,可以看出连续性覆盖方面效果良好。不足之处是方位角夹角V设置存在不合理,在规划中建议根据实际,有效结合站点布局和站点工参来设置基站工参,保证高铁信号覆盖和质量双提升。
案例2:F_Z_长沙市雨花区边山小金坡基站,经度:113.066 94°,纬度:28.109 44°,挂高为30 m,方位角 0°/120°/240°,下倾角 5°/5°/5°,站轨距 S约为650 m;F_Z_长沙市雨花区栗塘小区基站,经度:113.062 55°,纬度:28.098 18°,挂高为37 m,方位角为 30°/120°/200°,下倾角为 5°/5°/5°,站轨距为590 m。
相邻两站站轨距S均大于500 m,且栗塘小区基站第一扇区方位夹角将近100°,第三扇区方位夹角将近80°,以上参数均处在上节研究的结论区间以外,观察RSRP测试效果,该路段信号覆盖弱,说明合适的站轨距S和方位夹角的设置对高铁覆盖非常重要,在实际规划站点布局时应该充分考虑。
4 结论
高铁轨道呈带状延伸,并且列车移动速度快,使得高铁的LTE网络覆盖与通常的室外网络覆盖有较大的差别。本文主要基于建立高铁场景信号预测模型,从站点的规划与布局、站轨距、站间距设置、方位角等方面的设置,对LTE高铁站址规划进行理论方法推算和分析,最后得出适合高铁LTE站址规划的设置方法。综合高铁沿线的测试数据和覆盖效果,以当前现网站点作为分析对象,具体找出站点了案例,进行布局、站轨距、站间距、方位角设置等方面论证,进一步证实了理论研究结果与实际相吻合的结论。研究结论给高速高铁规划、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建设成本控制提供了计算依据,实现高铁规划工程中的覆盖、成本的最佳组合。
[1] 啜钢,王文博, 等.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M]. 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15.
[2] 田艳中,胡小球,李兵,等. 射灯天线在LTE网络深度覆盖中的应用模型研究[J]. 电信技术, 2016(12).
[3] 樊学宝, 何春霞. 高铁LTE网络覆盖研究[J]. 移动通信,2016,40(1):84-90.
[4] 刘方森, 李寿鹏, 李方村, 等. TD-LTE高铁覆盖方案研究与测试[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5(1).
[5] 方旭明, 崔亚平, 闫莉, 等.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与发展[J]. 电子信息学报, 2015(1).
[6] 张敏,李毅,舒培炼. 高速铁路列车车厢穿透损耗探析[J].移动通信, 2011,21(2).
[7] 唐艳超. LTE高铁覆盖解决方案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2014(1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