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探析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2018-03-28郑远见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题名线下调研

郑远见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双创”时代,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2015年1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在双创教育的推动下,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在各高校全面启动。从目前来看,由于各高校教学资源差异,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有“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慕课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黑龙江大学的《创业基础》课程从2010年开设以来,教学模式由“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转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利用慕课平台的大数据,将调研数据与先前我们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教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分析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变化和提升。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重要的依据,也希望能为其他高校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提供参考。

1 黑龙江大学《创业基础》课程概况

1.1 课程开设背景

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首批9 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之一,从2002年开始全面探索和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学校的高度重视到创业教育职能部门的设立,从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立,从创业选修课程的初探到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的尝试,我们探索出“基于专业,面向全体”的“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2009年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基础》课程纳入专业选修课,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1.2 课程简介

黑龙江大学的《创业基础》课程以前沿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扎实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教学基础,充分考虑时代发展、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变化,利用互联网优势,自我教学团队制作慕课的形式,进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及移动互联网平台,加强教学信息化采集与管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独特创新的教学方法、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一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创新创业课程。

课程基于过程的观点,描绘出一副清晰的创新创业路线图。课程内容分为“认识创新创业”“准备创新创业”“走进创新创业”3 篇共11 章,具体包括:我们的双创时代,我们眼中的“创新”,我们眼中的“创业”,思考与行动中的创业者,创新、识别、评估商机,众志成城、合作求胜,融资有道,实施创新创业计划,创办企业从计划开始,将你的计划赋予生命,让生命绽放等内容。课程共34 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16 学时,线下教学18 学时。成绩构成:线上学习30 分,项目路演20 分,创业计划书30 分,平时分20 分。

整体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任务引领教学法、行动学习式教学法;线下教学采用游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模拟练习法、角色扮演法。

目前,修读课程的本科生人数达7 万人次,教学班额平均为60 人左右,专业遍及理工、文、史、经、外等近70 个专业。

2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调研与分析

2.1 调研对象及形式

黑龙江大学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于2016年开发并制作了慕课,并在当年的秋季学期应用于课程教学。截至目前,基于慕课的《创业基础》课程已有2万余本科生修读。为了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规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检验课程创新改进的效果,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大数据及教师教学总结,在2 万余本科生和10 名主讲教师中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以网络调研和座谈调研的形式进行,有效数据达到98%左右。

2.2 调研内容

针对学生的调研,我们在调研问卷中设置了15 个相关问题,以问卷的形式附在线上知识点的最后,待学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填写,相应数据由慕课平台自动记录并统计。主要调研问题涵盖了:对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满意? 慕课平台及其移动终端的使用是否便捷高效?教学形式及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通过课程学习,是否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 是否增强了自我发展规划的意识?是否培养了创新精神?是否增加了创业知识与技能? 教师是否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及效果如何?在线学习疑问是否得到有效解答?教师是否经常督促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 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其相应的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内容。此外,慕课平台上还自动记录了学生线上学习过程的数据和教师与学生互动痕迹的数据,主要有教师发放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督学情况、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参与讨论的情况及教师与学生互动情况、视频知识点观看的情况、章节测试完成时间及成绩、学生访问量等多条数据。

2.3 基于“混合式”与“传统线下”模式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我们通过对以上调研内容的数据归类整理,综合利用抽样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就一些相似且关键的数据与先前我们采用的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积累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意识启发、精神培养、整体教学效果上进行了比对,以此归纳和总结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的变化,详见“黑龙江大学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对比表”(见表1)。

表1 黑龙江大学《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对比表

对于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调研,还有一些较为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1)学生对教师教学表现满意度:在线学习疑问得到有效解答占比90.9%; 教师经常督促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占比75%,这两项数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项数据反映了在慕课形式下,教师对于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和责任心的问题,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线上学习成绩分析:学生观看线上视频知识点后,提交章测试题以获得线上学习成绩,满分30分。综合统计分析,20~30 分占比37%,10~20 分占比56%,0~10 分占比7%。此项数据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学生线上学习的认真程度和自主学能力。每个学期都会有较少部分学生因为因错过线上学习时间而终止学习或无法通过考试的情况。

(3)师生线上互动情况:线上师生讨论互动是慕课平台设计的模块之一,主要想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为更多有想法或疑问的学生实时交流,这种交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我们发现,多数学生的讨论内容并非自己的思想,而是复制粘贴相关或不相关的网络文字。运行两个学期后我们建议教师采用建立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客观地来说,线上学习过程中,师生更习惯使用微信群交流,因为便捷高效。但并不是说慕课平台的APP 无用,学生线上视频学习、测试,线下见面课互动,教师发放教学任务、学习小组互评、签到等功能还是比较便捷的。

2.4 调研结论

通过与传统线下教学效果相比较,以及慕课平台上的一些数据,我们看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产生如下变化。

(1)学生对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满意。虽然较线下模式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总体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

(2)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的培养。从调研数据来看,这项数据呈现上升状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慕课呈现的教学内容远比传统线下有限的课时呈现得生动形象且丰富多彩,更新更多的创新创业案例通过多渠道传递给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二是与国家“双创”环境越来越好是分不开的。当下,大学生身边的创新创业实践越来越多,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坚定了信心。

(3)大学生自我发展规划意识明显提升。基于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让他们更加意识到及早进行职业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提高了学生的规划意识和竞争意识。

(4)线上自主学习有效性不理想。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有一条数据是下降的,那就是“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增长”。线上测试题目的难度不大,但为什么较传统线下会有所降低呢?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成绩来分析,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自主学习能力弱导致。线上学习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质量教师无法有效监督,全靠学生自觉。因此,部分学生根本不太清楚视频中的内容,更谈不上学习和思考,知识获取,知识内化。因此,测试成绩自然低,创业知识和技能也在头脑中没什么印象; 从调研和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我们得知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认为对于部分慕课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及线下与教师面对面学习的印象深刻,因此,在测试时准确率不高。线上学习有效性不高,我们也做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尝试,如视频中添加问题,线下见面课随机提问抽查等措施,效果也是比较有限。如何提高已经成了慕课学习中的一个难题。

(5)互动式教学有效施展,教学效果稳步提升。传统线下教学,因为教学时数有限,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在课堂呈现,互动式教学施展有限。而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点通过有效的呈现形式在线上传递给学生,而线下学习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模拟练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教学互动,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从实践中感同身,受内化知识。

3 《创业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进的对策及建议

客观地讲,“慕课”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更需要理性思考。从学生知识获取的角度来看,《创业基础》课程内容涉及的领域和知识广和杂,仅依靠线下教学是很难做到的,慕课可以把更为广博的知识、信息通过微视频、动漫、图表、教师等形式在线传递给学生,基于此慕课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从知识内化的角度来看,学生仅靠线上学习对于知识的理解、内化是有限的,还需要线下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课堂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内化知识。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当下,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最合适的教学模式。但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单纯的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都存在很大的局限。为了改进我们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目的,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进对策。

3.1 以学生为中心,完善线上线下课程设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此,课程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建议课程开设前或第一次课中,以调研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需求,教研室及时梳理并总结相应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对于线上线下内容的完善则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思考和设计。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如何有效结合?线上应该呈现哪些内容和信息?呈现的形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线上要呈现的并不是教师课堂讲授的微视频,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是重点研究的方面。线下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内容的补充,而应该从知识内化的角度去设计课程教学。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广泛参与是线下的教学重心。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让我们措手不及,很多案例和知识已经过时,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我们都需要不断去更新替换,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2 改进慕课平台功能,建立有效的学习监督机制

两年多的实践,让教师对慕课平台从不熟悉到熟悉,逐渐发现其中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学生线上学习的统计功能,有很多选项都不太适用于《创业基础》课程,有些模块和功能是没有使用过的。而学习中真正需要的提醒功能、监督功能并不真正存在。从调研中发现,师生对平台APP 的利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因为有些实际需要的功能未被满足。建立学习监督机制,除了需要慕课平台的监督外,还需要教师通过其他考核方式来检验学生线上学习的成效,如线下见面课的教学互动中随机发问的形式,或线下课之前布置一些和线上内容相关的作业等形式来达到监督的目的。

3.3 增强教师责任心,造就学生成就自己

事实上,想把混合式教学的《创业基础》上好,势必要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虽然某一周教师不需要到教室去上课,但是他需要在线上教学周监督学生的学习,回答学生的疑问,批阅学生的小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并调整。每个教师平均承担6~7 个教学班,要付出很多精力和零散的时间,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学生的,当学生有所成就时就是教师存在感最强的一刻,正所谓“教学相长”。

探索未知,尝试新知,总会有波折和坎坷。教是一方面,学是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也决定着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蹴而就,总是适得其反。培养适应“双创”时代的人才任重而道远。

英文题名方法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练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激发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 行,每行不超过42 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 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猜你喜欢

题名线下调研
栖凤阁题名记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北大汉简五《大罗图》题名商榷
佳石选赏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