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学习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互动发展研究
——以LH 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2018-03-28刘学方杨冰朱晓妹徐娟
刘学方,杨冰,朱晓妹,徐娟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353;2.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国内高校已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有些脱节,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实践平台短缺”等问题深深困扰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突出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将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国内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业导论、创新思维等理论课程外,还开展了创业讲座、创业大赛和创业孵化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但是,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表现在实践教育环节上就是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活动基本上相互独立、互不交叉。而且,受资源条件限制,创新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践都普遍存在着活动走过场、实践深度不够和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制约了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引入行动学习理论对创新创业实践和专业实践进行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打通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之间的隔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发展,实现我国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该文选择应用型高校LH 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学习方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1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的现状
1.1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现状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国内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初步探索了创业实践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创业实践课程缺少专业特色、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深度不够等突出问题。
(1)创新创业实践缺乏专业特色。目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有创业讲座、创业路演、创业大赛和创业孵化等,这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往往与专业教育相分离,既缺乏专业特色,也无法展现专业优势。
(2)创新创业实践缺乏深度。目前,高校开展的各种各样创新创业实践模拟活动还主要局限在校园内,一方面难以将其与真实的企业活动和实际工作接轨;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模拟过程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重结果而轻过程,缺乏深度学习,难以达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3)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匮乏。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中,仍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讲授法,并辅以实验、案例分析、演讲和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激发和主动探索能力的培育。
(4)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内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比较丰富,如创业讲座和创业大赛等,但是,这些活动通常是比较零散的和缺乏体系的。因此,学生可能会对创业实践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有所了解、熟悉和掌握,却缺乏对实践中的所有环节以及各环节相互关联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从而难以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1.2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现状
专业实践教育主要是由专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系列实践环节所构成的。实践环节是专业理论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有助于理论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目前,高校大多数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实践(公益劳动)、认识实习、课程实训(多门课程)、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
LH 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2015年培养方案中,强化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占比。目前,该专业共计修读学分163 个,包括实践学分44 个。此外,为了系统深化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开展,专业结合理论教学体系设计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在大一阶段将参加前沿讲座和暑期社会实践;大二阶段将参加认识实习、市场调研实训和创业训练;大三阶段将参加营销实训、人力资源实训和专业实习; 大四阶段将参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加深了学生对现实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工作体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顺利进入职场铺设了道路。但是,目前的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课程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单一、过于强调学生上机模拟实践、缺乏对学生系统引导和指导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过重实践形式、实质内容偏弱,并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管理素质的提升。
而且,在大多数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把重心放在了辅导学生创业、就业和参与创业大赛方面,而专业实践教学受经费和条件制约,则更注重通过上机的模拟实践流程来帮助学生建立现实管理的概念和技能。两种体系的各行其是,不仅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削弱了实践教学优势的发挥,也让学生无所适从、应付了事,最终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2 行动学习理论与方法
2.1 行动学习的内涵
目前,对行动学习的概念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可以大致将其描述为“在行动中学习,即学习者(通常为实际的管理者) 对他们行动过程和结果的反思(Passfield, 2002)。”行动学习方法的核心是假设学习是由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即在一个学习者们共同处理的实时工作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Raelin,2006)。
2.2 行动学习法的特征
行动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课题项目,通过“问题—反思—总结—计划—行动—发现新问题—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帮助学生将行动体验上升至认知水平,再由新认知转化为有效行动。行动学习具有四个特征:(1)主体性。行动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个人的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而非依赖教师灌输知识。(2)反思性。行动学习建立在反思与行动有机融合前提下,特别关注从以往经验中学习,反思质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3)合作性。行动学习是一个团队行动的过程。在团队中,学生们通过学习交流、激发思考、澄清问题并需求反馈,从而整合、建构出新知识,并采取行动。(4)行动性。行动学习是学习与行动不断循环的过程,注重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 (杨潞,2014)。
2.3 行动学习的过程
行动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信息获取。首先,由教师进行情景描述,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相关背景资料、涉及的原则和政策等信息。而学生获取并确认相关问题的信息。(2)制定方案。由学习小组根据获取的相关信息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的多个行动方案。(3)讨论决策。学习小组针对多个可行性行动方案进行分析、讨论,选择并确定最终行动方案。(4)实施控制。学习小组根据确定的行动方案,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并在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控制,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5)成果展示。由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一份最终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以是一套解决方案、一份研究报告、一套产品模型或设计方案。(6)总结点评。首先,让小组成员总结该组的成败与得失;其次,由小组成员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总结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杨潞,2014)。
3 基于行动学习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针对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相互独立、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引入行动学习理论,通过行动学习过程和模式设计,实现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互动发展和有机融合。
3.1 基于行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以LH 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基于行动学习的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互动发展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几部分内容构成。
(1)两大轴线:时间轴和过程轴。
时间轴是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均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形式以及学生能力成长特点,从大一、大二、大三到大四进行时间安排和布局。
过程轴是根据行动学习的过程和步骤,进行了信息获取、制定方案、讨论决策、实施控制、成果展示和总结点评六个环节的设计。
(2)三个层面:体验、实训和实战。
体验是指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深入结合课程和专业特点,开展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引入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对管理实践的体验和认知,夯实基本管理技能基础。
实训是指以沙盘对抗、人力资源实训、营销实训和创业实训等上级模拟实训课程以及各类大赛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企业及企业行为和过程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快速响应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实战是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由学生自主创业,通过亲历工作岗位来感受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将模拟学习变为实际行动学习,并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进一步实现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升华。
(3)两大体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中的实践环节、认识实习、课程实训(如市场调研、创业训练、营销实战技能实训、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开发实训、ERP 沙盘模拟等)、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和创业管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挑战杯创业大赛、CEO 训练营、启明星项目、蜂巢创业空间等。
3.2 基于行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特征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合作企业提供具体的问题背景或由教师设定问题背景,由学生按照行为学习的工作过程来制定方案、组内讨论、制定决策、实施控制、成果展示、总结点评以开展实践内容。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阶段性。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内容要求和学生能力成长特点沿着大一到大四的时间轴大体可以划分为实验、实训和实战三个阶段。大一和大二的实验阶段主要是通过在专业理论课程和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中设置课程内实践环节,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构专业基本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储备专业基本技能和创新创业基础技能。大二和大三的实训阶段,通过模拟实训环节和各类竞赛,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下能够运用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帮助学生认识未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与素质。大四实战阶段,让学生以顶岗实习或自主创业等方式,深入了解岗位需求,以便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
(2)参与性。
强调以学生为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坦诚的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见解,不断反复探索和尝试,学会总结和反思。这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学习中的被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趣味性。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如沙盘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3 基于行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是专业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应该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地融合和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去。因此,LH 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行动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两大轴线、三个层次和两大体系的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互动发展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为了进一步发挥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结合当前高校教学资源特点以及教学技术手段发展水平,工商管理专业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3.3.1 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
首先,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可适当减少必修课的学分,增加选修课的学分和实践课的学分。另外,增设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多开设一些实践研究型课程、讲座和论坛,丰富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具有专业性、多样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特征。其次,将行动学习模式引入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互动式、研讨式、模拟式、开放式和案例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与素质。最后,采用云班课、翻转课堂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资料,开阔学生视野,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质。
3.3.2 专业实训课程与各类大赛有效对接
将专业实训课程与各类大赛有效对接,以赛代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竞争意识、实战经验和心理素质。因此,营销技能实训、ERP 沙盘模拟、人力资源技能实训、创业实训等专业实训课程与营销大赛、ERP 沙盘模拟大赛、模拟招聘大赛、人力资源技能大赛、集体谈判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大赛实现有效衔接。这些专业实训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仿真环境。
3.3.3 将创业元素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将创业元素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当中,如在认识实习中选择一些新创企业进行参观和见习,强化学生对新创企业的创业经历和发展过程的认知; 在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引导学生关注创业市场机会的调查; 在专业实习中强化与创业有关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流程的认知;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指导学生选择与创业管理或新创企业管理有关的课题等,可以较好地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管理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3.3.4 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外实习或创业基地
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因此,学校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设立定点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一批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学校应对接创业体验园、创业孵化园或双创空间,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探索给予一定的扶持,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条件支持。
4 基于行动学习的实践活动成效对比分析
2016年4月—2017年7月,工商管理专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课和CEO 训练营进行了基于行动学习的探索和尝试,并在实践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学习效果评价采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评价量表(朱晓妹等,2017),该量表共有35 个题目,采用Likert 五点量表(1=几乎没有提高;2=较小的提高;3=有提高;4=较大的提高;5=非常大的提高)。
4.1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课程由两个项目组成,即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训练和人力资源情景推演模拟训练。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操作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企业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企业人力资源日常业务管理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培训开发管理、绩效考评管理、薪酬核算与福利管理以及能力素质模型。人力资源情景推演模拟训练系统主要利用实验、实训环境创设的模拟企业人力资源环境,由学生按软件提供的操作流程,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信息做出人力资源决策,该项目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模拟竞争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决策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主要训练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决策、员工培训与人员调配决策、绩效管理决策、薪酬管理决策。
表1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提高情况
表2 CEO 训练营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提高情况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引入行动学习理论,依据行动学习过程的六个步骤,设计了信息获取、制定方案、讨论决策、实施控制、成果展示、总结点评等学习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表1所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在参加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后,创新创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方面都有提升。其中,团队合作精神、分析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关系构建能力、抗压能力等方面提升较为明显。
4.2 CEO 训练营的创业实践活动
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与训练,2016年4月至10月,LH 大学举办了为期6 个月的“CEO 训练营”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活动共分为四大模块:(1)创业教育,包括8 次高端创业培训;(2)创业实践,包括第七届娃哈哈全国高校营销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3)创业体验,包括东软3D打印创业实践训练;(4)创业挑战,包括第三届蜂巢创业生存挑战赛。参加训练营的学生通过为期6 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如表2所示)。数据分析结果表现,学生在参加CEO 训练营之后,创新创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方面都有提升,而且,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创业知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表3 人力资源实训与CEO 训练营实践中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的比较
4.3 实训、实践活动效果对比分析
为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与CEO 训练营实践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差异,研究采用了方差分析的方法。以各类知识和能力为因变量,以实践活动类型(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和CEO 训练营)为因素变量做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上述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CEO 训练营和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相比,学生在创业知识水平、创新意识、自信心、质疑精神、团队精神、发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践学习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抗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说明CEO 训练营实践活动相较于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通过行动学习过程设计,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课学习和CEO 训练营实践活动过程中,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特别是CEO 训练营成效尤为显著。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入行动学习方法,在行动学习理念基础上构建专业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互动发展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也切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