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研究
2018-03-28张宇
张 宇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基础部,吉林 长春 130607)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将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一、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迅速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它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示范讲解、教师指导以及实践参与等形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任务教学法强调动态发展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充满反思、顿悟、自省等心理活动。任务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尤其强调学习者的差异与相互独立性。实践教学活动贯彻落实了任务教学法这一理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环境,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任务,制定各种形式的以语言应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实际运用的场合和机会。实践教学走出了课堂,但又受控于课堂,将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学生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
二、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指通过大学英语各类大赛、口语角以及第二课堂等活动的开展,创建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授课模式,并确立形成性评价体系与终结性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测评方式。
(一)大学英语社团和大学英语各类竞赛的配合开展
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的教师指导组建一批大学英语精英社团,如英语听力社团、英语戏剧社团、英语电影配音大赛社团、英文电影赏析社团、英语创意记单词社团等。支持社团开展活动,通过优秀社团评比、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为社团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和营造氛围。同时通过举办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戏剧比赛、电影配音比赛、听力比赛、词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水平。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及省市各项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写作大赛、演讲大赛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提升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效果,真正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二)优化第一课堂,发展第二课堂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这要求学校在英语教学及教材选择方面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过易和过难的教材都是不符合要求的,选择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教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由于各专业学生的层次不同,对教材选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应尽量做到择优选用教材。如果在选材、制定教学计划和讲授教学内容方面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势必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较低,因此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2.因材施教
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方面,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增加英语听说训练内容,杜绝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学生理解课文知识内容后,教师应增加知识的输入量,选择较难、较深的教材。对于较难的听力材料,教师应采取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在口语训练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训练形式。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采用辩论、角色表演等较高水平的训练模式,在增加学生词汇量的同时,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考虑适当删减教材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每堂课的内容即可,尽快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应加强写作和翻译训练,可以采用“以考促练”的训练模式,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历年考试方向,训练这部分学生的写作技巧和翻译技巧。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应侧重讲授基础和重点语法知识,不断扩充词汇,促使其将之前学过的英语语法知识与大学中学到的新语言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渐对大学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丰富多彩,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如在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使学生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是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现代化媒介,使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微课的使用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教师可以把准备好的教学内容,通过录微课的模式传输给学生。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微课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教师,也适用于学生。教师教授学生微课制作技巧,使学生感受到制作微课的乐趣。师生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大学英语实践课堂教学。
4.注重情感因素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迫在眉睫的任务,这两项任务与大学英语教学同等重要。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人做事是受情感支配的,应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爱戴某位老师,自然就喜欢上他的课,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教师在这种情绪影响下也会给予学生正向反馈,授课更有激情,授课效率大大提高。课下应与学生多沟通,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秀的教师不应该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中,因为情感是可以传输的。当教师把坏情绪带入课堂中,学生也会接收到这种负面情绪,从而降低英语实践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三、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与终结性评价体系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听说课中,应改革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形式与内容,制定英语口语考试改革方案和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测评体系。
1.课程测试过程化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具体量化要求,并对具体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进行改革。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加大过程化测试在教学评估中的比重,即要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检验,将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出勤情况等考核方式按比例赋予一定的分值,同时将实践学分纳入英语平时成绩并制定相应的评定办法,建立有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新型测评机制。将上述综合成绩和终结性评估的成绩相结合,最终确定学生的学期期末英语成绩。
2.期末总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口语测试和课程考试等。终结性评估考试主要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检测,即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进行最终评价。
3.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
对教师的评估不能仅依据学生对教师的打分,而应全面综合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课堂调控、反思交流、教科研创新成果等。
四、结语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新理念,建立新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评价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面貌,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了助推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寻基于教学环境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希冀找到适应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新途径,以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左丹弘.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的综合素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1).
[2]曾文雄.任务教学法研究及在中国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