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创客培养的3D打印教育应用研究

2018-03-28刘亚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客学科过程

刘亚娟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指出,组织实施学校增材制造技术普及工程。在学校配置增材制造设备及教学软件,开设增材制造知识的教育培训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兴趣、爱好、意识,在具备条件的企业设立增材制造实习基地,鼓励开展教学实践[1]。3D打印对于教育领域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它能够创造对事物更真实可靠的探索机会,无论对于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它都将是探索科学和艺术的绝妙入口。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3D打印教育研究与培训。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编程设计能力,3D打印可以现场输出学生的设计成果。现在很多中小学校已经引进3D打印设备,开展相关课程或社团活动。3D打印与教育的结合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未来的人工智能人才的打下良好基础。

1 创客教育与3D打印的内在联系

1.1 创客教育的内涵

2017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聚焦基础教育应用的六项重要技术进展,排在首位的就是“创客空间”。创客教育有别于传统的以书本为主的教育方式,其立足创新、创造和教育三个维度,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通过创造有形的作品,使学生成为“教育创客”。创客教育提倡体验式学习,与科学、艺术等各基础学科紧密融合,通过鲜活生动的实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形成基于创造的学习。

1.2 3D打印与创客教育的有机融合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2]。3D打印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步,设计建模阶段。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3Done等进行结构设计。如果是生活中已有的模型,如打印人物等,可以通过三维扫描设备扫描建模;第二步,逐层打印阶段。根据已有模型,逐层打印,叠加后形成一个立体的模型。

3D打印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形象化,通过设计作品、打印作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经历更加丰富,成功的满足感更强,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探索世界的能力,使其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实践者,整个设计和实践的过程对学生智力和美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创客”时代的到来,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创客教育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3D打印技术已被写入新修订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中,3D打印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 3D打印应用于教育的理论基础

2.1 经验之塔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是研究教学过程中媒体使用效果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随着宝塔上升逐步抽象。3D打印作为一种媒体手段参与教学,对教学中的某些抽象概念或科学过程进行可视化展现,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打印,这个过程就是积累具体经验的过程,学生在打印之后进行小组内的互相观察、讨论,理解具体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经验,体验抽象和具体相互转化的过程。

2.2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起点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基于人的主体活动,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活动具有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对人的存在和发展有多种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关注[3]。

活动理论倡导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3D打印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设计和打印过程中,与机器进行交互,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活动的完成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3 3D打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作用

3.1 培养空间想象力,为后续立体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从最初的平面设计到三维空间设计,学生的立体感增强,空间想象力更丰富,为将来学习立体几何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学生通过3D设计和打印,将自己独特的想法转换为现实的存在,获得更大的学习参与感和成就感。

3.2 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从最初设计到最终打印,学生需要全程参与。在一些小组合作学习项目上,学生通过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形成设计初稿,经过逐步商讨修改,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一过程将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与同伴沟通交流的能力。

3.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利用3D打印等先进信息技术,将学生具有创造性价值的个性化想法变为现实。这种学习体验将大大地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使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对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4 3D打印与中小学课程的有机结合

中小学校应通过开设选修课或者社团活动来普及3D打印技术。在课堂上简要介绍3D打印技术及软件基本操作,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并且和其他课程息息相关的模型进行讲解,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作,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

4.1 理科学科

理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数学学科中涉及立体几何部分,教师可以设计特殊的几何型体并打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三维空间几何结构。数学函数部分可以让学生利用软件进行描述建模,将艺术的美感与数学充分结合,同时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课堂中可以打印不常见的实验器材,这样能够避免没有器材演示时的枯燥讲解。生物知识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搭建DNA螺旋模型,深刻体会螺旋模型的结构含义。讲解到人体器官时,还可以通过3D打印还原身体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帮助学生从细节上进行观察和理解。科学学科主要包括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综合内容,涉及比较初级的各科基础知识。比如科学实验中可能会用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容器,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打印用作实验器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查找网络已有的3D建模素材源文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同参与打印过程。学生通过观摩与协助教师构建打印模型,在科学课学习中营造体验式的学习空间,获得更加直接的学习体验[4]。

4.2 文科学科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可将涉及异国他乡的代表性建筑物等打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建筑的不同风格来深刻理解异国文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用3D打印机重现有考古意义的古代器物,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真相。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重现被地震破坏的山形地貌,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地形及该区域的地理特点及人文知识。

4.3 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

美术素描课中需要一些特殊形状的几何型体,教师自己设计打印,让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几何模型,提高设计的创新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安排学生根据想象设计搭建生活中不常见的模型,也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进行个性再创造。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反复修改设计文件后进行作品打印,最后进行小组或班级展示,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和自我满足感。

5 3D打印应用于教育的建议

未来几年,国内基础教育甚至高等教育都会出现对3D打印技术的需求。3D打印应用于教育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5.1 高等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

3D打印刚刚起步,大学里设置该课程的专业还很少,从事中小学3D打印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或者通用技术教师。从3D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急需各高校开设3D打印相关课程,以便逐步为中小学输送更专业的人才。

5.2 开展师资进修培训

建议初步开展3D打印的学校组织教师到3D打印技术发展较好的学校或企业去观摩学习,借鉴其优秀的发展成果和相关技术。聘请相关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开展集中培训,使现有师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5.3 获得管理层和企业的支持

3D打印机和打印材料比较昂贵,让学校管理层认可这种教学方式需要一个过程。也可以关注与企业的联合,吸引部分企业将资金投入教学中。

6 结语

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3D打印技术和材料技术不断进步,也更加精密化和便捷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3D打印应用于教育工作的研究中。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握新技术带来的积极作用,使其与教育紧密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创客学科过程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