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哲学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个体培育研究
2018-03-28宋莉璐崔英静
宋莉璐,崔英静
(济南大学,济南 250022)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德育工作的从事者,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着主导作用,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中坚力量。自辅导员这一职业出现以来,她的神圣使命要求辅导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对职业的热爱之情,也就是要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同感要高,职业认同感建立的过程也是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过程,既需要宏观机制层面做保障,更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和修为。本文旨在为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个体培育上做出一些探讨。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在深入研究和考虑问题之前,需要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1.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内涵。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是辅导员个体的人生态度、目标等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体现,它影响辅导员对自身工作做出选择与评价,决定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选择和发展,影响辅导员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是一套能够满足辅导员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的、稳定的观念系统[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涵盖了以下内容: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态度与评价;辅导员在选择从事这一职业的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取向;辅导员在职业价值观的指引下,对与职业相关的行为所采取的选择与评价。[2]
2.培育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对于辅导员职业发展来说,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个体层面,都意义重大。从宏观上来讲,职业价值观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石,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对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人们难免会用物化了的价值观考量一切,而这显然与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与使命是不匹配的,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除了完善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外,更应加强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于辅导员群体来说,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是辅导员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来源。辅导员团队文化的认同来自于对它的价值内核的认可。只有团队的全体成员对团队所主导的文化普遍认可,团队文化才具有意义,才能为团队成员所共享。辅导员团队文化的核心就是辅导员这个团队成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就成为了辅导员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来源。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可以使团队成员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价值,并愿意为之付出和奉献,辅导员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也会变得更加密切。
对于辅导员个体来说,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也决定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千变万化,但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价值观也为辅导员的成长和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确定了目标,为辅导员的行为选择指出了方向,导引辅导员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现状
(一)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辅导员职业目标不清晰。所谓职业目标,就是指“希望自己在适合自己的职位上有什么样的晋升,取得什么样的成就”[3]。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传统的职业目标就是为学生服务,辛勤奉献,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职业目标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职业目标模糊的现象。有调查发现,近50%的辅导员喜欢与学生在一起,把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作为自己选择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价值目标,但还是有少数辅导员追求的是安全稳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的环境,缺乏明确的职业价值目标,还有5%的辅导员的职业目标仅仅是先有个饭碗,对辅导员工作缺乏必要的规划、责任心和热情[4]。2.职业价值取向趋利化。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除了带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外,辅导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调查中,8%的人认为工作辛苦,但薪酬不高,有41%的人把对他人有利放在工作首位,这说明大部分辅导员的职业价值取向还是积极向上的。另外,排在职业价值取向的第二位的是自我的发展,占到受调查人数的20%。3.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非常有价值,在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但与专职任课教师相比,无论是待遇、受重视程度还是社会地位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51%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仅有12%的人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合理。此外,仅有28%的辅导员愿意把辅导员当成终身职业,另有8%的辅导员只把辅导员岗位当做一个跳板,当遇到其他工作机会时,便会放弃辅导员工作,而去选择其他更好的工作。部分辅导员认为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这个岗位不够重视,自我价值不能得到更好体现,自己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也很低,工作没有积极性。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2]。1.辅导员职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价值主体定位上,个人和社会并重;在价值选择上,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的回报相平衡;在价值目标追求上,追求物质利益和追求精神支持兼顾。“这种兼容性并不是简单的各种价值观念的并列,而是在内外力作用下,辅导员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内化各种价值观念,使之相互作用,动态成长,外化成为不同的社会主导价值观”[5]。2.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不稳定性。现阶段,高校辅导员被过多的事务性工作所累,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自己的擅长领域及职业发展规划。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待遇等方面跟专业老师也有所差别,容易引起其心理落差,造成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价值认同感不高,仅仅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影响了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3.辅导员职业价值取向的坚定性。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要求他们必须要在行为表现中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尤其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必须具有正确且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操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只有辅导员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才能够引领大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当前,在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上,更多的专家同仁关注学校等宏观层面,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辅导员的职业教育、完善辅导员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等,却忽略了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最根本的自身内在因素,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激发起自身内在的因素,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往往也只能停留在文字上了,我们在考虑体制、机制,甚至制度设计的时候不得不想一想,作为辅导员个体来说,能够主动地去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培育健康的职业观,这也是本文试图努力的方向。
三、黄金钥匙——稻盛哲学的幸福观对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启示
稻盛和夫先生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27岁时,他就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时创办了第二电信(KDDI,目前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位于世界500强之列。稻盛先生目前,依然不遗余力地向世人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人生哲学,从他的人生哲学中我们主要借鉴两方面:
(一)稻盛先生的幸福观。稻盛的幸福观主要是以“敬天爱人”“利他”“知足常乐”“真诚”“感恩”五方面作为幸福的主要内容
“敬天爱人”是稻盛哲学幸福观的核心,他坚信宇宙中存在一种意志,从宇宙大爆炸到产生原始生命,到最后人类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宇宙意志”一直存在,它指引宇宙万物的发展、进化,当人的思想与“宇宙意志”相一致,这个人就能和谐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并且身心都得到幸福和满足[6]。细想一下,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也是通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而符合宇宙大发展的观念吗?
关于“利他”,稻盛先生曾经说过:“说起利他,听起来好像有点过于伟大,其实一点也不。给小孩吃美味的食物,希望看见妻子喜悦的表情,让劳苦一生的父母过得舒适,像这样对周围人的一点体谅、关心就已经是利他的行为了。”[7]“利他”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事务中,使用的机会最多。可以说,辅导员每天都在从事“利他”的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感到迷茫的时候,辅导员的一句贴心关怀的话就能起到“利他”的效果。
“知足常乐”,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在《回归哲学》的一书中,稻盛先生探讨了为什么战后日本人虽然工资有大幅度增加却并不能感到幸福,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永远不感到满足,所以,就永远感受不到实际的富裕。稻盛先生绝不是让人们把“知足常乐”看做“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是让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要珍惜所拥有的。
“真诚”,是稻盛先生经营公司始终坚守的一点。他认为,虽然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好胜心,但在内心深处,更需要有真诚、同情和亲善。这一点,对我们当今社会,缺乏诚信、人与人互不信任的环境来说,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高校辅导员要做到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必须坚持教育的公正[8]。
“感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是父母赐予的,维持生命的空气、水、动植物等也都是大自然的恩赐,离开这些我们无法生存。因此,我们应当心存感恩,对万事万物都是如此。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榜样与领路人。要带头学会“感恩”,在平时注重宣传和引导学生去“感恩”。
(二)稻盛先生的创造力方程式。稻盛先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创造力方程式:创造力=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在这里,能力和热情,取值区间为0—100;思维方式取值范围则为-100—+100。企业或个人能够有多大成就,主要就是看方程式中三个因素的乘积。所谓的“能力”,主要指一个人的遗传基因,再加上后天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所谓“热情”,指的是对一件事情成功的渴望程度;“思维方式”则指对待工作的看法,包括心态、价值等方面。因为这三者是乘法,所以三者要全面具备,而不能厚此薄彼。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但缺乏工作热情,那么他的工作将很难出彩;而如果一个人能力有限,却以饱满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那么他也会取得比仅有先天资质的人更好的成果。转变思维方式,人生和事业将会有180度的大转弯;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和热情,但思维方式方向错了,还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四、高校辅导员个体如何培育职业价值观
当我们被稻盛哲学深深打动时,我们就会不经意地将这门哲学应用到我们的职业上来。而且,从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思维方式较以往有了大不同,这会给我们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极大的创造力。让我们来重新审视高校辅导员这一神圣职业:
1.高校辅导员是神圣的,她的职责顺应并推动时代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和新鲜血液。我党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工作,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经常会被各种琐事和杂事烦扰,如果每一个辅导员站得高一点,会发现,小事虽小但学生可能非常重视,每一件事情解决的情况都是在教育、引导,甚至示范学生,他们的切身体会是终身难忘的。我们更应当站在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角度审视辅导员这一职业,在这一领域中努力做到“敬天爱人”。
2.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从点滴做到“利他”,从细节传授“感恩”。辅导员的工作自始至终都在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可以说,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也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学生服务,在学生感到迷茫而无助的时候,能够给予他关心与帮助,无疑会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但要做好这一点,并不是那么简单。学生的困难靠学生干部或自己诉说仅仅是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辅导员老师用自己的道德情怀去感化学生,与学生产生一种道德情感上的共鸣,这一点就要求辅导员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另外,前已述及,辅导员老师对日常琐事的处理以及对一些“不平常”现象的态度,能够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倘若我们教育引导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生命,感谢周围的一切,“凡事都是一种赐予,我将从中受益”,那么,每个人都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会因此更加珍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所有。
3.高校辅导员要“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学生,要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也要在学生中营造“玻璃般透明的”氛围。我们常常把辅导员老师比作“良师益友”,也就是说,辅导员老师要处理好“老师”和“朋友”的角色扮演,要把握好二者的度,方能真正发挥好辅导员老师的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这里,“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就是要与同学们推心置腹,以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同学中去,能够与同学们进行“心”的交流;另一层,就是要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倡导“坦诚做人,扎实做事”的好氛围。
4.高校辅导员要知足于这一职业的伟大,知足于当前的环境以及所带来的幸福感,而不知足于为社会所贡献的力量。“知足”是稻盛先生所倡导的,稻盛先生提出的“六项精进”里,有一项是“摒弃一切感性所带来的烦恼”,笔者认为,做好这一项精进,最好的办法便是“知足”。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这一行业是一个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行业,因此,在机遇未来临之前,辅导员更应当是知足于这一职业的伟大,低头做事,踏实做人。辅导员更应当看到自己培养的一批批学生踏上社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时,这种幸福感是无法超越和替代的。“感性所带来的烦恼”,无非就是不知足、不满足,如果我们“知足常乐”,那就无所谓“烦恼”了。
5.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有人说,辅导员的工作千篇一律,周而复始,做久了就乏味了。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得看到,工作可能是一样的工作,但工作面向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工作中好的做法要延续,但更要有创新,说到底,辅导员的工作更需要创造力。这又回归到稻盛先生的创造力公式了。本文已经从稻盛哲学的角度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做了重新审视,这会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正向的思维方式来考量辅导员工作,同时,我们也从稻盛哲学中汲取了从事这一神圣职业巨大热情的来源——爱天敬人。最后一点,关于辅导员的能力,答案就必须靠辅导员自己来给出了。做好辅导员工作,要兼具的能力很多,能力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书本+实践”,辅导员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同时要不断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我们所说的创造力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