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再探索

2018-03-28陈竑琳

关键词:跨文化中华交际

陈竑琳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州 350202)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新时代我国依然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遭遇误解。如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通过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的合作,推进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现互利互惠和合作共赢。然而有些国家刻意曲解我国的美好而负责任的倡议,对此,我国应当广泛做好对外宣传,充分宣传我国的政策意图,尤其是要宣传好我国的文化。文明的传播首先是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寄托着我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对责任的担当、对经济发展与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充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本土文化自觉性与民族自豪感,在以后的对外交往中活学活用,有效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1]。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学界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关系有诸多研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如徐贺兵、赵鹤认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有独特的优势,融合语言工具性和文化人文性的大学英语更是大学生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不二选择[2]。成统认为当前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介绍西方文化、英美文学,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介绍反而很少。这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无法回避而紧迫的任务[3]。彭典贵及王帆提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症”现象,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4]。这些研究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应当置于更加宏大的视野中。

1.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服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主要表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国家实力增强、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与世界交往日益密切。我国的国家政策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推进全世界,尤其是后发展国家共同发展。对此,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互通互联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有些国家带着有色眼镜看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刻意曲解。甚至通过发动贸易战等方式,阻碍和遏制我国发展,给我国发展制造重重障碍。可见,一个国家走向世界,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发挥好协调角色,需要以强大的文化作为支撑。只有文化上认同,才能激发世界各国人民的互信,建立紧密的合作。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寄托着我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展现中华民族勤劳、艰苦奋斗、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敢于担当的民族责任,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大同理念。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坚持“和而不同”,充分尊重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将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清晰地认识我国的国家政策,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英语人才具有语言沟通的优势,理应承担文化对外传播的重任。大学英语适应文化对外传播,必须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融入。此外,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融入,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大国人才的需要。人才不仅仅是技术、技能层面的人才,还需要对文化积累、传承和创新,文化作为灵魂引领着人才达到新的高度。

2.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要由欧美文化为中心转向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的“求同存异”。大学英语教学相当重视跨文化交际,着重讲解英语为基础的西方欧美文化,要求学生“入乡随俗”,以西方的文化作为基础开展跨文化交际。但是这种西方欧美文化为中心的教学导致“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学生既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又缺乏文化自豪感。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要做到双向性,要由欧美文化转向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不能缺位,要避免中华文化失语现象,要突出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主导性。在我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对待多元文明和多元文化时,要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求同存异。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文化上的求同存异观。

3.大学英语教学要贯穿文化自信的理念。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简单的说当代大学生应当对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稳定的自信心,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5]。当前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大学生文化自信。事实上随着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表现出较强的文化韧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塑造人民群众包容、开放、坚韧、高尚的文化品格,也有利于引导我们解决世界发展与和平问题。如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和而不同”等文化精髓,演变出当前的“求同存异”“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等。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依托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我国提出解决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并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的认同。对此,我国应当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并将文化自信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贯穿文化自信的理念,在教学当中要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融入。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授课教师缺乏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意识

当前多数大学英语教学授课教师尚没有建立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主要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强调的是英语学习者如何熟悉西方文化,如何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交际。这种单向性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导致日益严重的“中华文化失语症”,既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服务当前的国家大局。当前我国处于的大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熟悉西方文化,还要扎实地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而大学英语教学缺乏中华文化融入意识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既没有得当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也没有在课后布置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亦没有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ESP教材编制。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需要解决教师的思想意识,彻底转变观念。

(二)大学英语教学授课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薄弱

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授课教师掌握扎实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不同的流派,博大精深。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法家学说、墨家学说等。还有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如福建省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闽都文化、革命老区文化、闽越文化等。纵观大学英语教学,授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的积累相当薄弱,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更无法准确地用英语翻译和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由于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不够,融入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融入效果有限。

(三)大学英语教学缺乏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的ESP教材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开发出专门用途的ESP教材[6]。通过ESP教材能够系统地向学生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如何得体地用英语翻译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五千年文明史积累的主流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的文化见解。还应包括各民族、各地区形成的独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如福建省就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ESP教材也应广泛地关注这些亚文化。纵观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只有极少数院校编制有ESP教材,多数高校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精心开发和编制ESP教材。缺乏ESP教材,大学英语教学中要么没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要么融入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零星,无法真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的目的。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缺乏实践学习机会

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主要落脚点表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交际。学生要能在中西方文化间准确地进行语言转换,学会恰当地用英语翻译中华传统文化,亦流利地用英语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实践机会。纵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较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多数学生的实践用不到英语,也不用进行跨文化交际,导致学生无法在日常交流中应用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等到真正需要用到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时,方知“书到用时方恨少”。

三、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完善路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

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是文明的传播,更是文化的传播。我们既要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本地文化,又要传播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应当融入哪些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派众多。以儒家学说为例,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汉学与宋学等流派。二是要确定以何种适宜的方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应当立足于通识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主要中华传统文化简明扼要地概括和讲解。至于融入的方式,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全过程融入。比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选取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话进行教学。学生边练听力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过程中亦可适当地选取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学英语教学亦可以开设中华传统文化选修课,通过专题教学等方式详细地讲解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如何用英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此外,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情景剧、经典作品阅读等活动,也可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翻译与口语表达,提升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7]。

(二)大学英语教学授课教师要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就需要提升授课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授课教师要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的视角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和教学,要改变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跨文化交际理念,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指导跨文化交际教学,跨文化交际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欧美文化的双向跨文化交际。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慕课、旁听文化课等方式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有条件的高校应当组织全体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参加中华文化知识以及教学融入培训,系统性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在对外传播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条件的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国外高校访问学者的机会调研外国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熟悉度、认同度,研判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点内容、传播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式。高校教师要针对性地完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为针对性地教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编写中华传统文化融入ESP教材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离不开精心编写的ESP教材。高校要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ESP教材。ESP教材首先要系统性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地区特色传统文化的通识性教育,尤其是与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本地区的文化。如福建省的三坊七巷文化。多数大学生来源于本地,生于斯长于斯,对本地文化较为熟悉,在对外传播中更具优势。ESP教材的地域文化介绍要优选、精选。其次ESP教材要解决的是学生如何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说与写等语言翻译过程中,恰当地使用。那么ESP教材编写组要仔细研究各类资料,采用多数人接受的翻译,如儒家“仁”的学说翻译,三坊七巷的翻译等。又如“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等。文化的对外宣传应当入乡随俗,要能让外国受众听得懂、听得明白。这就需要尽量采用对方的习惯性常用语进行解释。ESP教材编写组要尽量搜索主流国家的文化习惯语,与我国的文化习惯语进行对比,方便学生对外传播时选用。

(四)联系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应用机会

大学英语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融入离不开教学实践。只有通过合适的教学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检验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理解、翻译与对外传播能力。高校应当尽可能联系涉外机构、行业和部门作为实践教育基地。如联系涉外演出部门,以福建为例,福建闽剧表演机构经常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学生可以跟随闽剧团到国外进行实践学习。学生亦可以到涉外旅游机构,尤其是接待国际游客多的旅游景点,做解说员。这既考察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又考察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掌握和宣传能力,在实践中容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本文诠释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提出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完善建议。随着时代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英语教学要妥善解决“中华文化失语”现象,重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要创新教学方法,既利用高效课堂,又强化慕课教学,共同提升融入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华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