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色笔记》的叙事形式
——异质糅合的并置文本

2018-03-28

关键词:金色笔记莱辛安娜

张 清

(福建农林大学 文法学院,福州 350002)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一部内容厚重、主题丰富的、结构复杂的作品,它“把人物心理分析、社会政治批评、小说形式实验三者熔于一炉”[1],是作者对当代社会现实、个人危机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尤其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大胆创新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批判,对当代小说艺术形式的探索。《金色笔记》对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网状叙事结构和布局上,“由于结构本身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承担了揭示主题的角色”[2],认识这部作品的价值必须从它的形式入手,因此,学界对该书除了女权主义视角外的主题研究外,多将研究角度着眼于其艺术形式,尤其是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本文试图从双重叙事线索的角度对《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金色笔记》共包含六个部分,前四章皆以传统叙事文本“自由女性”开头,紧接着依次是黑红黄蓝笔记,这四本后现代叙事文本,固定顺序反复四次,第五章是内置的“金色笔记”,最后以“自由女性V”收尾。仅从小说布局读者就可以窥见小说结构的复杂与晦涩,了解“小说的结构取决于对‘自由女性’与笔记部分的关系解析”[3]。这部小说里“自由女性”作为故事框架或纲要,是一部可以自成体系的传统中篇小说,大约60 000字(英文),它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对视角讲述主人公安娜·伍尔夫的故事。而穿插其中对笔记部分横跨1950年到1957年,是莱辛以安娜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记录她的分裂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内容繁杂而破碎,是小说的主体,为“自由女性”提供了大量故事来源和素材。但是《金色笔记》并不是传统的框架故事,“自由女性”和笔记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二者分别循着情节线索和心理线索,采用截然不同对叙述方式,构成了异质糅合的双线索并置文本关系。

一、“自由女性”的情节线索

传统小说的情节的结构往往由五个部分构成,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因果等顺序线性连接。“自由女性”正是采用现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方式和线性结构,围绕着安娜的人际互动及与周围环境的冲突矛盾的推进而展开。

故事始于1957年的夏天,两位单身离异女性在伦敦公寓里的谈话。安娜是一位作家,出版过一部畅销小说《战争边缘》,靠着版税获得经济独立,摩莉是一位演员,二人都曾是共产党员,现在独自抚养孩子。在外人眼里她们是自由独立的职业女性,可是却在现实社会里举步维艰:遭受着男性的背叛与责难;安娜陷入写作障碍,被情人抛弃;摩莉与前夫理查关系紧张,她们的儿子汤姆言辞偏激刻薄,思想上却受安娜、摩莉和理查影响混乱迷茫没有目标,在看过安娜的笔记后汤姆自杀未遂而致双目失明。安娜终日周旋于不同朋友间,忙于化解各种危机,最终说服汤姆结束了盲目的政治狂热,同马莉恩到西西里度假。安娜的女儿简纳特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离家去了寄宿学校,安娜独守公寓精神崩溃,幸而在房客米尔特的关爱和保护下,心理恢复正常。一切开始步入正轨:安娜到福利中心工作,摩莉再嫁,汤姆接管了查理的业务。如上所述,“自由女性”的情节结构基本遵循传统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演进模式。

情节的发展基本上以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和因果逻辑铺陈开来。这一点从小说的章节标题也可发现:一九五七年夏天,安娜和她的朋友摩莉别后重逢——两次拜访,几次电话和一场悲剧——汤姆逐渐适应盲人生活,长辈们竭力帮助他——安娜和摩莉对汤姆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马莉恩离开了理查,安娜为此感到不安。——摩莉结婚了,而安娜又有了一段风流韵事。

小说虽然没有明显的时间标记,但章节标题表明的物理时间先后顺序是情节发展的基本线索。“‘自由女性’以外部客观世界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展开叙述,情节顺着事件本身的发展而不是沿着人物意识的变化向前推进,人物的心理变化只是作为一种潜在的情绪特征对故事的演进起着某种作用。故事性、情节性与戏剧性是‘自由女性’的重要叙述特点”[4]。因此,相比笔记部分,“自由女性”沿着一条清晰的故事线索展开线性叙述,构成了整部小说稳定完整的故事框架,使得整部小说异质糅合却乱中有序。

二、笔记的心理线索

在《金色笔记》中,笔记部分占据了全本小说百分之六十的篇幅,是莱辛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对1950—1957年间安娜·伍尔夫的个人生活记录。叙述者安娜出于对混乱分裂的现实和精神生活的不安和迷茫,为了重新获得精神上的平衡,将她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等分别记录在四部不同颜色的笔记里。四部笔记各有其叙述方式和相对独立的内容,形式复杂,信息多元,是人物内心变化的各个横截面,看似各自独立无甚关联,其实“这种分离象征了她与自我、身体、他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隔离”[5]。“每一部笔记都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官能障碍的记录,也是可怕的个人与职业的分裂的记录”[6]。笔记分为黑、红、黄、蓝四种颜色将安娜的生活大致区分成了文学、政治、爱情和精神四个方面,这种分割是安娜分裂人格的象征,也是她试图摆脱混乱与失语状态的努力。笔记见证了安娜的心理变化历程,记录笔记的过程同时也是安娜从分裂到完整的自我救赎,而这一心理变化串联起笔记部分各个心理节点,是笔记部分的叙述线索。通过心理变化串联的笔记相比“自由女性”更充分描述了造成人物的心理变化的社会大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也更深入人物的心理状态,更充分展示了崩溃这一主题,也更接近了真实。正如莱辛所说“这里的内容更粗糙,更接近于经验,它尚未定型为思想和模式——由于材料更原始,也许更有价值”[7]。

“黑色笔记”被一条黑线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来源和金钱,一部分记录了对非洲生活的回忆以及以其为素材的小说《战争边缘》的故事梗概,另一部分则是关于安娜和经纪人为了《战争边缘》的影视改编而进行的周旋。电影公司为了迎合大众消费,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小说改编成了浪漫主义爱情小说,文学作品的商品化、文学素材到文学文本的不断失真过程让安娜对文学创作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小说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但】这是一部不道德的小说,因为它字字句句闪烁着可怕而虚伪的怀旧情结”[7]。这使得她患上了“写作障碍症”,再也无法写出新作品。在黑色笔记里,作者运用了两条线索,用“故事发展情节和对小说创作问题的探讨,来超越理性的推断和演绎,形象地展示了多维的意义”[7]。“红色笔记”大体描述了安娜从加入共产党到最终对其失望幻灭而退出的过程,表达了她对政治信仰的质疑。对于主人公安娜来说,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任何单一的世界观都不足以理解这个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世界。“黄色笔记”主要是小说“第三者影子”的手稿,爱拉是作家安娜的自我投射,是她的第二自我。这部笔记是安娜对情感问题的自我审视,表明情感问题本身的无解,她陷入男女关系危机,与任何异性的关系都是扭曲的。“蓝色笔记”中,安娜则直接点明,这是一本日记,在这里大量的梦境、幻觉、非理性心理活动和自我心灵剖析成为日记的主体,表现出安娜混乱的爱情感受和精神焦虑,“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灵魂怎样在困惑中挣扎的生命轨迹”[8]。

莱辛在《金色笔记》的前言中写道:“精神‘崩溃’导致内在的自我未能拒斥人格的双重或多重的分裂。当一个人出现人格分裂时,描述这种‘崩溃’也是一种自我治疗”[7]。安娜刻意将生活中不同方面内容分成四本笔记分开记录,四本笔记内容主题各异,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娜的创作危机、生存危机、信仰危机、爱情危机、精神危机等等,以期能够克服写作障碍,获得对生活生命的透彻理解。可见,安娜的精神崩溃就是解读“笔记”的最终线索,正是这条心理线索将不同内容和主题串连统一在一起。通过这样的心理串联,“不仅塑造出了一种当代小说的新形式,同时也表现了传统的价值观与理性基础在社会生活一切层面的崩溃和在整个社会生活与个人精神中产生的重大影响,表现出当代社会的危机与人性分裂。这种‘四分五裂的叙事讲述的正是四分五裂、迷惑不安的人生’”[4],在这层意义上,笔记部分碎片化的记录远比“自由女性”更加接近真实。

三、异质并置

《金色笔记》中,莱辛正是运用故事线索与心理线索并置串联起了“自由女性”和笔记部分,使得封闭叙事与开放叙事,有序叙述与无序叙述能够穿插并置,成为异质糅合的有机体,这样的有机体既是安娜从崩溃走向整合的心理自救过程,“也形成艺术与生活的对话、文学形式与素材的对话以及对传统小说形式局限的反思”[9],使得安娜最终克服写作障碍,实现自我的救赎。

(一)心理自救

《金色笔记》中译本的译者陈才宇先生指出:“莱辛是想用艺术的‘乱’来象征外部世界的乱,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人的精神的乱”,但是莱辛亲口否定了这番评价:“我不太明白你所说的小说的‘乱’。即使是第一印象”[7]。因为在莱辛看来《金色笔记》是有机的有序的统一体,“自由女性”是从历时角度对于情节线索的建构,构成了稳定的故事框架,笔记部分是对它的注解,采用多元的叙述技巧,从共时角度完成对人物从崩溃到超越的心理意识渐变的叙写。主人公安娜精神崩溃却没有混乱,当她出现人格分裂时,“描述这种‘崩溃’也是一种自我治疗”[7]。在此不得不提对莱辛影响颇大的英国六十年代的著名精神病学家罗·戴·莱恩,他认为“人自身生存的不安全感促成防御反应,使自我分裂成几个分离的部分从而出现精神分裂症状。【……这】是自我力求保持统一与完整的结果,【……】是人的精神的自我医治,是走向人格完整的必要过程”[10]。所以当安娜精神分裂时,走的正是这样的自救道路,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状态记录分成了四色笔记,并最终在“书中的《金色笔记》部分中,事物由离到合,黑红黄蓝的分界不复存在,破坏的态势终结后是一种无形之形,最后显现第二主题,即整合”[7]。“作品在情节布局上以对传统叙写结构的破坏和介入完成了小说的形式创新,主人公也是在精神与灵魂的碎片化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认识的超越,重新寻找到人生的意义,恢复了完整的人格”[4]。而这样的主题实现正是依靠多层复合结构的叙写,依靠双重线索的并置才得以完成的。

(二)文学反思

莱辛创作《金色笔记》的“本意是想写出一部能注解自身的作品,我要让这部作品作出无声的声明:谈论写作的过程就是小说的构成”[7]。作者通过双线索结构把原材料笔记与它的艺术的表达“自由女性”穿插并置,充分暴露“自由女性”的薄弱与局限,也体现了莱辛对传统小说创作的失望。正如莱辛在1971年序言中写道:“我将《自由女性》这部中篇小说作为那一大堆材料的归纳与缩写,本意就是想谈谈传统小说,这也是一个作家对自己所写的表示不满的一种方法:‘我刻意想表现的真实太微不足道了,我从杂乱中梳理出的东西太有限了!经验为我提供的一切是那么的粗粝,那么的无序无形,这篇短短的文字又如何能反映真实呢?’”[7]这里莱辛不仅仅是对“自由女性”的评价,更是对传统小说的反思:传统形式的小说难以反映出纯粹的、未扭曲的真实,因为碎片化意识的终极体验是不可言喻、难以言传的,只能摒弃传统叙述形式,使文字意义融合入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使小说更具自我指涉性,才能更接近真实。“作者在承认形式(‘文字’)的局限的同时,又肯定了形式的意义,不要忽略小说形式的符号意义。【……】当它的符号意义被关注时,它才可能有效地传达真实的信息”[10]。于是,在《金色笔记》中作者把关注点放在了形式与主题内容的互动上,用形式说话,创建了线性与非线性、历时与非历时性的叙述模式,既记录了主人公对完整自我的追求,对时代气息的把握,也展示了意识流动的方式和媒介。

借安娜之口,作者承认了文字的局限性,真实难以描述,但作者最终并没有放弃文字表达,也许正如推圆石的人,“尽管他们使尽了全部力气,用尽了全部才智,也只能往上推动那么一小寸,【……】虽然成功甚微,但努力本身就是价值,【……人生的价值】恐怕就在于这坚持不懈的努力中”[2]。所以莱辛最后转向积极乐观,再度通过安娜说出:这不是个和它斗争,或和它断绝关系的问题,不是个对还是错的问题,而是只知道它就在那儿,永远存在。这是个得带点儿谦恭,恕我直言,向它鞠躬的问题,犹如向一位古代的对手鞠躬:行,我知道你在那儿,但我们总得维持常规,是不是?或许你之所以能够存在,其条件恰恰在于我们维持了常规,创造了模式——你有没有想到这一点?[7]

这也许是作者对文学表达真实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也是从悲观向乐观的转折,正像推圆石的人那样,文学的价值在于维持常规,并创造新模式,一如《金色笔记》,把更通俗易懂的传统小说形式与更贴近现实的新形式通过双线索复合叙写,形成了互补的格局,“可谓‘分而观之,各成体制;合而观之,珠联璧合’,这才实现了作品主题的意义整合”[4]。

四、结语

《金色笔记》是一部极具实验性的先锋小说,它以情节线索和心理线索为并置双线索使“自由女性”和四色笔记穿插交错并最终融合为内嵌“金色笔记”,把虚构与现实、主观与客观、过去与现在、有序与无序、线性与非线性等异质文本糅合交融,从多元的叙述视角审视了分裂的现实世界和从崩溃到整合的内在心理过程,正如密特拉所说:“小说不仅讲述了安娜·沃尔夫对完整完善意识的追寻,也展现意识活动的过程,【……】即追寻的媒介”[11]。此外,在这种异质糅合的文本中,莱辛也表达了她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形式和价值的批判性认识和对文学新形式的尝试性思考:尽管文学难以描述现实世界、也难以反映真实经验,但是文学的符号意义依然重大,也只有通过文学新模式才能观照现实并无限接近真实,而《金色笔记》的实验性探索也是对这一观点的生动注脚。

猜你喜欢

金色笔记莱辛安娜
安娜的生日(下)
安娜的生日(上)
什么能让你快乐
试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人物的创伤原因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女权主义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及其反思
小猫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