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2018-03-28

关键词:一带项目管理一带一路

林 泓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350202)

一、“一带一路”项目概况

“一带一路”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的经济带,贯穿欧亚大陆,覆盖了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等地区,且沿线65个国家多为低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项投资与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我国企业积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种国际项目,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 000个。2017年1—11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3.7亿美元。[1]对外承包工程方面,2017年1—11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 201份,新签合同额1 135.2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1%,同比增长13.1%,完成营业额653.9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8.7%,同比增长6.1%。[2]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承接或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建设,且项目领域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一带一路”项目的开展对我国海外项目运作能力及项目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海外项目管理起步较晚,且主要以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主,项目运作经验及管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与国际一流的项目企业差距较大。“一带一路”给我国的项目团队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平台,我国企业应把握这一机会,通过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海外项目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项目团队的综合实力。

二、“一带一路”对项目管理人才的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项目合作具有一般海外项目管理的特点,包括涉及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益相关者较多、项目风险较国内项目高等等。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社会人文等方面还具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立足于“一带一路”,项目团队成员应具备以下能力与素质。

(一)过硬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知识

一方面,“一带一路”项目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国际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拥有融资、外汇、法律、财会、保险、计算机等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具备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运用各国资源科学地应对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的能力与技能。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短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瓶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发展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优先领域,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跨境光缆通信干线网络设施。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项目领域日趋多样,除了传统的房建、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还包括双边跨境光缆、洲际光缆、卫星合作等领域的项目,这些都对我国项目人才的专业性以及专业领域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娴熟的外语能力

项目运作与管理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普通翻译由于不具备项目工程所需专业知识,往往难以精确表达。因此,大部分的国际项目团队都要求项目成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国际一流的项目团队成员大都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能够做到独立阅读相关资料与文件,并能做到用英语与相关方交流,实现对有关问题快速有效地处理。据初步统计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言约2 488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以上,有54种官方语言,50个国家只有1种官方语言,12个国家有2种官方语言。其中14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为英语,4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为俄语。[3]此外,还存在少数国家官方语言与通用语言不一致,不同国家在使用阿拉伯语时还存在地域差异等情况。复杂多样的语言环境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与建设、对我国项目团队成员都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三)跨文化的协调与沟通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多、人口多,国际组织也多,国家间政治体制、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国家的需求点与关注点不同,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矛盾与摩擦不可避免。同时,“一带一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当地的设备、材料等,项目运作必须整合当地资源。这些都要求项目团队对内协调好各部门工作,对外具备与各方沟通的能力,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及时协调好各方、调动利用相关资源,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

除此之外,项目团队还需要处理好人才国际化与本地化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国的项目团队在建设经验与管理经验上都不足,需要向国际一流项目公司学习,适当引进人才与技术,保障项目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就业率,在相应的法律中对海外投资商在该国承揽项目时的当地用工比例进行了要求。因此,项目团队还需要做好与国际优秀人才及当地员工沟通、协调工作,遵循国际项目管理的规则,以及尊重当地用工习惯与相关法律等。

(四)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改进或创造新事物,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一带一路”对海外项目也提出了创新要求。

一是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已成为项目团队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是项目实施环节的技术创新,还在于项目全过程管理中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低碳、节能发展的要求。二是项目运作模式的创新。传统的项目运作模式主要有单纯的工程施工和EPC总承包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难以支付高昂的项目建设费用。在项目运作模式选择上,应结合各区域具体情况,探索BOT、PPP等投融资模式的创新运用,与金融机构、运营企业等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我国企业应根据“一带一路”背景下项目管理的特点,根据沿线国家的国情差异,进行技术创新与运作模式创新,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也提高我国在承接国际项目时的竞争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途径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与投资项目能否获得成功、能否提高国际竞争力,离不开人才。培养一批既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又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政治、文化、法律和标准规范的项目管理人才迫在眉睫。[4]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相关院校需及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聚焦“一带一路”。首先,应结合专业情况,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并配备优秀的师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建设与实施,离不开质量保障,过硬的质量离不开人才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其次,重视管理、经济、法律等相关课程的设置。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在综合素质上取胜。管理知识与能力、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能够帮助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完成项目管理工作。最后,设置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程。无论对什么项目进行建设,都应结合当地的情况,“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项目人才培养,应重视包括“一带一路”相关的合作机制、相关的行业规则与标准,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宗教民俗等内容的教学。[5]

(二)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在对外交流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由于国际上的通用语言为英语,我国教育的主要外语也是英语。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小语种为主,对我国的教育而言,面临着不仅语言种类多,而且小语种师资不足的艰难处境。

基于这样的现状,在语言能力培养上,一是采用“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中,以选修课的形式加入一定专业的方向课,缓解传统的语言专业学生不懂专业这一问题,短期内迅速满足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语言人才短缺问题。二是采用“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项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课程。但由于大多数院校小语种师资不足,这一方法可采用线上课程等形式予以实现,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学联盟”,开设相关小语种课程,组织学生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给予结业证书,使专业人才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拥有一定的语言技能,满足“一带一路”发展需要。

(三)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共同合作。当前我国高校的校内师资普遍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尤其是“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各项目的实施情况,普通高校教师更是难以获得,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高校可灵活采用企业进校园、企业家进课堂等形式,请企业、企业家们与在校生分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教训,弥补校内师资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以及无法掌握“一带一路”项目发展前沿的不足。另一方面,已经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的企业最为知晓“一带一路”实践中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宗教等情况,这些对人才培养而言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高校应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人才缺口,深化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探索人才的联合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四)推进海外实践项目与校校合作项目

实践是了解“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以及沿线国家社会经济、风土人情的最佳途径。高校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政府组织积极探索、推进海外实践基地建设,将学生的实践、实习环节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通过学生实践,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加深对我国企业海外项目运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同时,选派一线优秀教师亲身实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鼓励优秀教师与学生走进“一带一路”,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培养出高水平的项目管理人才。

此外,高校可通过“一带一路”大学联盟等渠道,与具备相同专业背景的国内外高校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目标,展开师资与人才的联合培养,丰富教育合作形式与内涵,延伸教育合作平台的深度与广度。

(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应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标准的制定,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研发与创业活动,在技术、营销、管理、流程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

此外,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应探索合作机制,从师资、实践、孵化、服务、资金、落地、保障等角度全方位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构造“生态链”,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工程的质量,有效应对“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同时推进我国项目管理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四、结论

“一带一路”是一项世纪工程,涉及到大量的项目,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应当承担起“一带一路”建设赋予的新使命。人才培养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与通力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真正实现“互联互通”。

猜你喜欢

一带项目管理一带一路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我的梦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