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容精准化”的城市营销出路
2018-03-28马丹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马丹丹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成都的城市宣传营销有先天优势,但在理念和执行上,仍有不足。
一、差异化的城市定位
就城市的宣传营销而言,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对城市形象进行定位,进而确定其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得回答成都“为什么要存在”和“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问题,进而提炼成都独到的贡献点和城市生长点;其次,成都有什么唯一的、排他的DNA特性,这给它带来了怎样的城市风貌和形象。对城市形象定位来说,最忌贪婪思维,方方面面皆想包揽于一身,最后只能落入一种“四不像”窠臼。在实际操作中,成都需确知最优发展特色、竭力发掘自身优势,同时还能智慧地平衡取舍,最终让其城市形象定位差异化。
对杭州、南京、成都这三个城市而言,均把“人文休闲”作为城市的定位。如果定位工作止步于此,相应的宣传营销所传递的城市形象只能是严重同质化。在实践中,三个城市在“人文休闲”这个大版块下细分出了自己的天地,聚焦了自己的城市特质:比如,杭州从“情感”出发,力推“爱情之都·天堂城市——世界休闲之都杭州”,南京则看中了“国际性人文绿地”优势,成都选择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视角,把成都升华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营销学上有句俗语——策略打得准,创意打得狠。在确定策略方向,精准提炼了“城市特质”后,还需高效地向外界诉说这些细微差别。当前,成都还需进一步来强化、演变、丰富“人文休闲”理念。
二、提炼文化内核
城市形象的定位提炼并非空洞生造,它依赖于历史遗产,也可能需要后天创造和经营,比如文化因子。城市文化,是它在创造建设过程中所积累储备的物质、精神财富,是一个城市存活于世的DNA特质,更是市民生活的精神来源。塑造城市形象,势必要丰富、升华城市的文化内涵,大幅提升城市形象的文化含量。
这方面,成都表现尚佳。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成都与北京、天津、杭州、山东潍坊等城市亮相伦敦,展开了一场奥运城市营销战。其间,成都有机整合两大关键词:西化和文化,最终锁定“熊抱”主题。熊抱在(Bear Hug)不仅在英文中寓意“大大的拥抱”,有和善热情之意,而且最难能可贵地是呈现了“大熊猫”这一成都特有的、无国界的沟通符号,让宣传营销更得民意、更入人心。以“熊抱”主题为中轴,主办方拓展出公益活动,策划了“成都熊猫保护意识周”、“熊猫伙伴计划”等概念,有效升华了活动立意,传递了成都“一座城市保护一个濒危物种”的城市形象。
三、力求公众认同
以往的城市形象宣传营销,通常以政府为主导,这支传播力量往往会忽略民间的意见、受众的反馈,宣传难得民心支持。比如,“第四城”、“东方伊甸园”便是此类失败案例,公众对此疏离感很强,认同感极低。相比之下,08年汶川地震后的“因为有你,成都更美好”定位则更接地气。大灾之后,政府通过各种渠道,采集样本,针对潜在游客和舆论领袖进行了调研,发现外界一方面质疑成都的安全性,一方面希冀听到感恩、奋进的声音。由此,成都聚焦“安全感恩的成都”、“机遇的成都”、“创造奇迹的成都”三大诉求点,宣传营销做到了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