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理论解释
2018-03-28刘晶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刘晶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地方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随着深化产教融合成为重要的政策主题,地方本科院校在产业融合的政策氛围中得到了新一轮的发展。以下从多个理论视角对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进行解释。
一、创业型大学理论与地方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
古典大学被比喻为象牙塔,其与社会生活基本上是隔离的,过着一种纯粹的为知识而知识的生活。在经过漫长的现代转型之后,大学已经走出了象牙塔,全方位的介入社会生活。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创业型大学浮出了历史的水面。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在回应社会与环境的变革过程中逐渐转型生成的一种新的大学理念。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解释什么是创业型大学的话,可以这样说,创业型大学是具有明显的公司特点的大学,也是一种全新的大学行为模式,例如,它通常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具有确定自己战略方向的自主性,主动寻求组织创新以适应内外部的变革,与产业界、政府等其他机构密切地发生相互作用;教学和研究更注重实际问题;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创业文化与学术文化一体化的新型大学[1]。
再回到地方本科院校这一话题上来。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为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方面又主动对接地方产业,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获取了大量的资源,也使其性质有所改变。这中改变的结果也使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了创业型大学的某种色彩。目前,这种转型依然没有停止。但是,必须强调一点的是,地方本科院校走向创业型大学之路与走向产教融合的道路是一条道路。
二、官、产、学三螺旋理论与地方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
官、产、学三螺旋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由国学者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政府、企业与大学是三条链条,它们以市场为纽带而形成了一种三螺旋关系,这也是现代社会中各种制度力量之间一种新开型结构关系。在三螺旋关系模式下,政府、产业界和大学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产业和大学三方都可以成为动态体系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地方本科院校是中国当前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官、产、学三螺旋关系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地方本科院校也是推进和示范产教融合的重要力量。于是,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深度融入了官、产、学三螺旋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在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可以这样解释,地方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是在三螺旋关系下完成和推进的,没有三螺旋关系就不会有产教融合。反过来,地方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这种方式又强化了三螺旋关系。可以预测,中国本土的三螺旋理论将变得日趋成熟,而成熟的标志则是它能够正确的解释和合理的引导中国本土的产教融合。
三、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与地方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一个被广泛引证的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思想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萌发。20世界80年代这一理论日趋成熟。关于什么是利益相关者,这里有一个经典定义:“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这是一个非常简明的定义,却大大的拓展了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根据这一定义,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是利益相关者,反过来,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其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也成了利益相关者。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自然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都会进行利益表达,希望企业在制订和实施战略决策时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正是围绕利益相关者这一核心概念建构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核心观点,任何一个企业,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要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且要明白,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重要的利益主体的利益。于是,企业就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追求和实现其价值与利益的平台。在谈到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有研究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也是一套企业和经济伦理理论[2]。
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有这样一种关联。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而企业则出于自身的利益常常会介入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达成的。于是地方本科院校就成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并且是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沿着这一思路展开,企业也是学校的利益相关者。这是一种互为利益相关者的局面,随着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政府的介入,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张复杂的利益关系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