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23+6”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3-28李墨音西安科技大学
李墨音 西安科技大学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民健康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心理健康已经愈加成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健康,就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良好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这些都为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识,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人员力量短缺、技术手段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的最大瓶颈。近年来,着眼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我校坚持以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构建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核心、以学工干部和学生骨干为主要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有效增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23+6”工作模式。即1个中心,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2支队伍,以专兼任教师为主体的队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队伍。3个层级,建立宿舍—班级—学院“三级贯通塔式预警机制。6种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主要以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委员培训为具体内容,以教师为主体参与的心理案例研讨、说课模拟示范、心理专题报告会的多元化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在实践中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对我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建立一个中心,两支队伍
我校建立了校级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中心隶属于学生工作部(处)下属的科室,中心主任为正科级岗位。各二级院系还积极成立了二级心理辅导站。辅导站站长均要求由心理学专业背景或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老师担任。
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共有专职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除此之外,还聘任了约9人左右的兼职心理咨询师。这些兼职人员也均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除此之外,学校还在校外聘请了其他高校、心理机构的专业人员担任外聘专家。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发展,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参与培训研修和交流活动,包括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各类心理健康疗法理论与实务培训等,鼓励广大学工干部积极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从而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技巧技能。
学生队伍建设:心理咨询中心积极构建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的学生队伍,形成全面覆盖、及时有效、动态追踪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每年也会招聘专任的学生助理。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也会招聘专门的学生助理,由学生助理直接联系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中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委员培训等系列活动。每位助理联系8-10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在班级中选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责任心强,积极向上,有一定心理知识的学生担任心理健康委员,每个班级配备男女各一名。主要职责是,发挥其触角灵敏的优势,广泛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搜集日常心理问题,并及时反馈。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和“形象大使”,是连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为营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保驾护航。
二、建立3个层级:“宿舍—班级—学院”三级贯通塔式预警机制
着眼于学生心理动态的了解和危机干预,学校构建了“宿舍—班级—学院”三级贯通的预警机制。具体为:以宿舍为单位,每个宿舍的舍长随时关注本宿舍同学的心理动态。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则负责填写心理健康状况监测表,内容主要包括班级最突出的问题,心理弱势群体、重点学生及其日常表现,以及相关干预意见建议。该监测以周为单位,由心理健康委员随时反馈至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辅导站根据其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解、核实,根据学生具体表现与其辅导员开展及时交流,研究方案,开展干预。对问题比较严重和紧急的状况,及时报送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学校心理中心。
三、建立“6个载体,2类对象”工作体系,多管齐下
以学生队伍建设为对象,以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委员培训为载体;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对象,以心理案例研讨、说课模拟示范、心理专题报告会为载体的工作体系,通过宣传教育、课堂教学、咨询辅导多管齐下,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了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
(一)每年5月,结合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为契机,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扩大心理咨询中心影响。印发各类心理卡片,心理语录,例如“求助是强者的表现”等等。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通过入学教育形式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班级心理健康委员进行培训。特别是推进新生心理普测全覆盖,通过心理测评软件摸底全体新生心理状况,筛查问题学生,确定重点工作对象,开展一对一心理帮扶。
(二)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开展一次说课模拟示范,针对课程的每一个章节,每次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示范,课件展示。一是规范课程内容与上课方式;二是集体研讨,发散思维,共同学习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大家共同讨论,规范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有序化,避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无序化和随意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教育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心理剧、讨论等多种手段。
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每周组织心理案例研讨,案例均来源于各个学院的真实案例,研讨后有总结,研讨过程有记录。每学期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召开心理专题的报告会,向广大教师和全体学工干部普及心理学知识,强化他们心理健康意识和工作技能。积极选送优秀教师参加中省各级各类培训,提高研修能力。
为增强工作效果,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咨询和辅导对象的反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此外,还通过自评、集体评价、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科学有效地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考量。
确保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123+6”工作模式,对有效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