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探析
2018-03-28孙春伟
孙春伟,张 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了“政治生态”概念,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具有哪些基本的属性或者特征,是我们认识政治生态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政治生态的属性也是政治生态的基本认识问题,属于政治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部分。对于政治生态的属性,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研究。政治生态一方面具有生态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不同于生态的人文属性。
一、政治生态的内涵
政治生态是指生态视阈下的政治环境或者政治状态,强调的是具有生态特征的政治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发展的趋势性。[1]一定时期及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生态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形成特定的政治生态。目前,人们“对政治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国现实政治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具有浓厚的对策分析色彩,而缺少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2]关于政治生态的属性、构成要素、构成体系等的基本认识,还缺乏研究。 特别是关于政治生态的基本涵义,在认识上还很模糊。甚至至今还存在着截然相反的政治生态的定义,把政治生态等同于生态政治。[3]
政治生态属于广义上的生态文明的范畴。政治生态之所以称之为一种“生态”,表面上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实际上是“生态”概念的广义使用或者是“生态文明”范畴的扩展。政治生态的关键就在于具有生态特征的政治环境并且影响着其他环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样,可以适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法则。生态原理下的政治生态,或者生态学视角下的政治文明,即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又遵循政治文明的基本规律。
政治生态是政治文明的体现。政治生态不仅体现政治生活的现状与政治环境,还要体现政治生活的发展趋势,体现政治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体现政治生态与其他生态的关系。政治生态所展现的政治状况,是政治文明的体现。政治文明则是人类政治活动的成果,特别是积极的有益的政治成果又能促进社会发展。历史上的暴政,虽然也是一种政治,但不属于政治文明。政治生态也要体现政治环境的价值,要体现人们对政治环境的评价。政治生态的这种价值属性,具有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明、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相辅相成。可以说,政治生态是生态学视角下的政治文明,这也是政治生态不同于其他视角下的政治文明之处。
政治生态是动态的系统,是不断变化的系统。变化,是政治生态的常态。但是,政治生态的变化,其方向与结果却存在着不同。政治生态的系统变化,有不同的方向与路径,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与影响。良好的、健康的政治生态,其变化的方向是前进的、发展的,其结果是有益的。腐化的、恶性的政治生态,其变化的方向是倒退的,其结果是有害的。政治生态的基本变化方向,仍然是向前发展的。发展是政治生态的总趋势,发展的过程存在着曲折,如同自然生态的状况一样。政治生态存在着积极向上的良性发展的态势,也存在着被破坏、被恶化的情况。我们把政治状况视为政治生态,就是要按照生态发展的方向与规律来对待政治,来营造良好的政治发展的格局。
政治生态与生态政治是不同而又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表面上看,只是词序的不同。有关的论述中,也经常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两个近似的概念。目前虽然有一些关于生态政治的研究,但是对生态政治的基本含义,仍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在政治生态与生态政治的关系上,一方面,政治生态不同于生态政治。生态政治(Ecological politics),是政治视阈下的生态问题,是从政治角度认识与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政治生态则是生态学视角下的政治状况或者政治局面,体现的是政治活动的影响、结果,体现的是政治环境、政治氛围、政治的整体性、政治的发展趋势性。政治生态的对象是政治,生态政治的对象是生态。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是政治的结果与影响、政治的整体效果。生态政治的核心问题是生态问题的政治对策。另一方面,政治生态与生态政治相关联。生态政治离不开政治生态。生态政治需要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生态政治的基础与保障。
用政治生态的思想来阐释当前的政治状态或者政治环境,其意义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从生态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认识政治存在,以揭示政治存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服务,为营造健康的政治氛围与政治局面服务。从生态学角度看政治问题,对政治现状会有不同的解读,也会对政治局势的未来发展有不同的规划与对策。我们研究政治生态问题,全面阐述政治生态的基本认识问题,以形成政治生态的理论或者思想,不仅在于丰富政治研究的成果,更在于运用政治生态理论来分析政治现状、解决政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政治局面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历史上的政治现象是否都可以用今天的政治生态思想来认识与评价?政治生态观念是否可以用来描述历史上的所有时期的政治现象?政治生态所应当具有的生态特征,是指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或者显著特征(不必是自然生态的全部特征或者非基本特征),是可以用自然生态的原理来阐释与建设的政治环境与状态。政治生态的存在,以民主与法治为基础与保障。只有在民主与法治的时期或者国家,其政治状况才可以用政治生态描述与解读。因此,政治生态概念,也就仅适用于阐释民主与法治时代的政治文明。集权时代或者特定国家的专制时期,是不存在政治生态的,也不能用政治生态概念或者理论来阐释政治现象。
二、政治生态的自然属性
政治生态的自然属性与基本特征,是指政治生态具有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符合生态发展的一般规律。政治生态所具有的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是自然生态原理应用于政治领域的产物。但是,政治生态不是具有自然生态的全部特征,也不是自然生态的所有原理都可以直接应用于政治生态。根据生态学原理,自然生态具有循环再生性、多样性、协调与平衡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或者基本原理。生态学原理下,政治生态应当具有的生态的基本属性是: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协调与平衡性、地域性。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依据系统论原理,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中。系统性,是自然生态的基本特征。自然生态具有的系统性,是指自然界中的生命体与存在的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自然生态的系统性,是系统论原理的体现。系统论原理下,世界上的存在,无论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存在,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中,都具有系统性特征。政治生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处于一种复杂的系统中。政治生态系统,即系统观念下的政治生态,是由政治生态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体系。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政治生态称为政治生态系统。政治生态的系统性,一方面符合系统性原理,另一方面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政治生态具有整体性。政治生态是作为系统存在的,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特征。整体性,也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在整体性观念下,系统中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由此构成有机的系统整体。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充分利用好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可以使系统功能最优化。政治生态的整体性,也是指政治生态的构成要素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中。在政治生态的整体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只有协调与平衡才能充分发挥要素的作用,也才能提高要素的功能。我们研究政治生态问题,其意义在于通过认识政治生态的系统性特征和规律,调整系统要素的关系,优化系统结构,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政治生态具有多样性。如同自然生态具有多样性一样,政治生态也具有多样性。政治生态的多样性,表现为不同地域的政治生态不同,相同地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态也不相同。政治生态的多样性还表现为政治生态系统中的构成元素具有多样性,以及政治生态的整体状态具有多样性。政治生态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政治生态的不同,特别是政治生态的优劣、发展方向、发展趋势不相同。政治生态的多样性,形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政治生态的多样性,一方面形成丰富的政治格局与不同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不同政治生态之间的分歧、甚至纷争。政治生态可以有多样性,但是,多样性的政治生态的最终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都应当是促进人类及其政治文明的发展。
政治生态具有地域性。如同自然生态具有地域性特征一样,政治生态也具有地域性。地域性特征,使得不同地域的政治生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政治生态的地域性特征,不仅表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生态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还可以表现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局部政治生态也会不相同。政治生态的地域性特征,要求我们要针对不同地域的特殊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影响政治生态发展的问题。特别我国当前在部分地方存在的不良政治风气、不良社会风气问题,就要针对特定地方的问题采用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政治生态具有协调与平衡性。生物学原理中,协调性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生物要适应环境,平衡性是指生物的种群数量要与环境的负荷能力相平衡。这一生物学原理,应用于政治生态,有助于我们认识政治生态与环境的关系。政治生态具有的协调性,是指政治生态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或者政治生态系统与相关系统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政治生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的文化发展相协调。政治生态要适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政治生态的平衡性,是指政治生态发展状况要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平衡,政治生态不应当超越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平衡性,对于生物系统是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的。对于政治生态系统,平衡性的体现应当是发展水平,即政治生态的发展水平应当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平衡。政治生态的平衡性特征,要求我们对待政治生态问题,应当持客观态度,政治生态的发展应当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不应当违反客观规律。
三、政治生态的人文属性
政治生态具有不同于自然生态的人文属性与特征。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同,当然也具有不同于自然生态的特征,也就使政治生态不同于自然生态。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显著不同是,自然生态是一种原生态,政治生态则是生态观念下的政治存在,是人文生态。政治生态虽然应用了自然生态的原理,但毕竟不是自然生态,仍然不同于自然生态。政治生态因此具有不同于自然生态的人文属性或者特征。政治生态的特殊性突出地表现为政治生态的人文特征,政治生态的人文特征,又体现了政治生态的实质。
政治生态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政治生态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政治生态所体现的政治状况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政治生态中的政治主体还是政治活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政治生态具有客观性。政治生态的客观性,是政治生态的自然属性,如同自然生态的属性一样。政治生态也具有主观性,政治生态的主观性表现为政治主体的观念、信仰等主观要素,也表现为政治评价、政治取向等价值因素。政治生态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情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政治局面、政治生态也不相同。政治生态因此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有积极的影响,也可以有消极的影响。政治生态的主观性,是政治生态不同于自然生态的属性。
政治生态的表象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优良。政治生态的表现,是政治生态的要素之一,是政治生态外在的特征。政治生态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上。“政治生态不仅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也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4]政治生态作为生态理念下的政治存在、政治环境,并非如同自然生态一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体。政治生态是真实而又抽象的,是客观而又主观的存在。政治生态是客观与主观的复杂事物。人们对政治生态的感受与认知,包括形象生动的表象,也包括抽象的价值评价。政治生态的表象,即人们对政治生态作为特殊环境的直觉感受,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虽然是抽象的,却是客观存在的对政治环境以及整个社会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状况,是政党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土壤。”[5]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承载与传递着政治环境的主流信息,传递着决定政治局面发展的能量。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既是政治生态的表象,也是政治生态的主流力量,决定着政治生态的整体状态与发展的趋势。 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政治氛围、政治环境,也就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政治生态。因此,政治生态建设,净化政治生态及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切入点也就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问题。解决好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问题,是治理政治生态乱象的突破口与风向标。解决好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问题,既是治标,也是治本的措施。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6](P26)。
政治生态的理想状态是和谐。政治生态作为一种政治环境或者政治状态,什么样才是理想的状态?政治生态的状态,是指政治生态的基本情况,存在好坏之分。好的政治生态下,公权力得以为民所用,政治风气清廉,社会风气好,做到政通人和。不好的政治生态下,公权力被滥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官商勾结,卖官鬻爵,等等。理想的政治生态,应当是和谐的。政治生态和谐,首先体现为政治局面、政治环境和谐。政治生态和谐是良好政治生态下的政通人和,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前提。协调与平衡是政治生态和谐的基础,和谐是政治生态在协调与平衡基础上的理想状态。政治清明、廉洁自律,是实现政治生态和谐的必然要求。
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如何正确行使。自然生态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大功能或者特征。对于政治生态,是否同样也具有这三大功能或者特征?政治生态的能量来自哪里,政治生态的能量流动又体现在哪里?政治生态的要素有很多,政治生态的表象也是多种多样,多样性的政治生态中,核心问题与焦点问题则是权力如何运用行使。政治生态中的权力,是一切政治生态问题的核心。政治生态中的权力,是政治主体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力,体现为执政党的权力,体现为政府的权力,体现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体现为一切社会管理的权力。没有权力的存在,一切政治生态将无法运转。权力,是政治生态中的能量。权力的行使,则是政治生态中的能量流动。政治生态的“生命力状态取决于政治系统内各要素的能量交流与转换。”[7]权力的行使,也形成政治生态中的物质流动与信息传递。权力的合理运用,权力的规范与监督,是政治生态和谐的保障。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失控,权力的集中与集权,其结果必然是政治生态的破坏。因此,政治生态的核心与焦点问题是权力的正确行使。解决好权力的问题,是净化政治生态,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6](P67)
政治生态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效率。政治生态作为人文生态,作为人文产物,具有不同于自然生态的价值属性。政治生态的存在与发展,体现于奉行一定的价值理念。我们对政治生态的认知以及对政治生态的评价,也都离不开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政治生态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效率。政治生态建设在观念方面,有很多需要体现与遵守的原则,包括民生、人权、和谐、公平、公正、正义、效率、科学发展观等。人们对政治生态的评价与价值判断,也体现一定的理念。特定的政治生态是良好的还是败坏的污浊的,主要看其是否体现了公平、正义、效率。政治权力的运行与运用,是否遵循与体现公平、正义、效率,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政治生态的表象。政治生态所体现出的整体状态、政治环境的情况,是政治主体的政治理念、信仰的反映。政治生态是否良好,判断与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政治生态是否符合公平、正义、效率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6](P11),这些要求体现了人民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政治生态的发展遵循优胜劣汰、由净化到优化的规律。自然生态的发展遵循特定的规律,一般认为,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有自我调节、循环再生、平衡发展、优胜劣汰、新陈代谢。这些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应用于政治生态,有不同的情况。对于政治生态,其发展规律突出地表现为优胜劣汰、由净化到优化的规律。政治生态的优胜劣汰,是指符合人民愿望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生态必然取代落后的、颓废的、污浊的、腐化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净化的过程,消除污染政治生态的各种不良政治存在,使政治生态健康发展。优化政治生态的各种要素与结构,保障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政治生态良好环境的维护,离不开对政治生态的净化。净化与优化是政治生态的自我调节,也是政治生态的优胜劣汰。建设良好政治生态,首先需要坚决清除一切污染政治生态的因素,需要清除一切污染政治生态的低劣污浊的政治主体及其观念,需要净化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的保障是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6](P22)。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政治生态的净化与优化,重要的基础与保障是民主与法治的奠基。“民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要件,……缺乏民主则可能导致合法性丧失。”[8]民主与法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根基,更是良好政治生态的保障。政治生态的净化与优化,问题是多方面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如果说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是政治生态的表象,那么,民主与法治就是政治生态的生命基础。民主与法治状况如何,决定着政治生态的状况。良好政治生态,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必然结果。法治理念与法治措施落实到位,依法治国落实到位,必然形成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民主得到充分的落实与体现,权力被制约与监督,必然能够净化政治生态。公平、正义、效率的价值取向,只有在民主与法治的保障下,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政治生态污染问题的措施,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保障。
总之,政治生态作为当前政治建设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良好政治生态,首先需要我们认识政治生态的属性或者特征。我们通过对政治生态属性的认识与把握,不仅要揭示政治生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要从政治生态的属性特征方面来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通过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6](P26)。只有通过净化政治生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领导人民实现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1]赵淼.政治生态视阈下党内基层民主问题研究[J].长白学刊,2013(4).
[2]杜运泉.话语.内涵.结构:政治生态的学术辨析[J].探索,2016(3).
[3]芮国强.生态政治学概念辨析[J].学术界,2003(4).
[4]李斌雄,姜向红.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5]牛君,季正聚.试析政治生态治理与重构的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4).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郑文靖.论净化政治生态——从系统论的视角[J].理论探索,2015(4).
[8]王长江.民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要件[J].探索与争鸣,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