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引述回应格式的性质及特征
2018-03-28王长武
王长武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地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重庆 永川402160)
一、引述回应格式的性质
所谓引述回应格式,指的是说话人在对引发语进行回应时,借助于一定的语言手段引述前一说话人的全部或部分话语,以此表达对前一说话人话语的态度和认识,由此形成的形式和功能上已经凝固化、专门对引发语进行回应、有时还可以引导后续信息的序列配置[1-3]。如果像传统语法一样只做孤立的讨论和思考,是很难揭示引述回应格式的本质特性的。比如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表面上看它只是一个主谓宾框架的简单句,但实际上这种结构永远不可能孤立地出现在言语表达中,它只能出现在口语互动交际的应答语中,以引述对方的全部或部分话语回应对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接受者,表达者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生成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引述回应格式的形成是表达者与接受者共同生成的产物。例如:
(1)甲:这么做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乙1:你是说这样做有道理?请你说说看呢! (质疑)
乙2:有道理是有道理,可实际做起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肯定)
乙3:可不有道理吗?咱都论证好几年了! (肯定)
乙4:什么有道理!胡说简直是。 (否定)
乙5:有道理个屁!这么做简直是伤天害理! (否定)
乙6:还有道理呢!这么做简直就是蛮干。 (否定)
针对例(1)中甲的话,可以有以上6种或质疑、或肯定、或否定的引述回应,并形成较为固化的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 X”“X 是 X”“可不 X”“什么 X”“X 个屁”“还 X(呢)”等。 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格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这些表达形式既有说话人的“声音”,如例(1)乙1—乙6中画波浪线部分,也有受话人的“声音”,如例(1)乙1—乙6中画横线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引述回应格式的形成是说话人和受话人在互动交际中共同生成的,其意义与功能是互动交际的言语行为造就的。应该说,引述回应格式植根于交际双方的互动需要,互动性是引述回应格式的本质特性。
Csomay根据口语中话轮的标准化数量来确定口语互动性的等级,具体做法是:统计每类语料文本中的话轮数量,标准化为每1 000词中话轮的数量,话轮数量少的口语界定为低度互动,话轮数量多的界定为高度互动,介于两者之间的界定为中度互动[4]。我们认为,引述回应与直述回应的分野也是影响口语互动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说话人引述交际对象的部分或全部话语,“在形式上体现出自己的言谈与对方的言谈内容具有意义上的关联性”[5]。在表达对对方话语的肯定、质疑或否定的主观态度时,必然会引起受话人的关注,从而激活对话的互动性。总的来说,引述回应通过引述交际对象话语的方式回应对方,对交际对象的观点、要求、猜测等积极回应,体现了对交际对象话语的关注,因而会话的参与程度高、互动性强,对会话推进的贡献也更大。与引述回应相比,直述回应虽然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互动性,但是没有体现说话人对交际对象话语的关注,同时说话人在会话中一般不占据主动的地位,互动性比引述回应要弱一些,因而会话的参与程度稍低,对会话推进的贡献也比引述回应小。试比较:
(2)慕容嫣:呵呵……你果然是个早熟的少女!
莫小贝1:你才早熟呐,你们全家都早熟!(电视剧《武林外传》台词)
莫小贝2:我不早熟。
例(2)中莫小贝1和莫小贝2的回应都表达“我不是个早熟的少女”的意思。但是莫小贝1应答语中“你才早熟呐”是引述回应,其用意并不在于说明对方“早熟”,而是通过“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反驳表达对对方话语“你果然是个早熟的少女”中“早熟”的否定看法。说话人以引述回应的形式回应对方,体现了对交际对象话语的关注,是积极的互动行为,或者也可以说会话的互动性强。莫小贝2的回应没有引述对方的话语,也没有表达对对方话语的态度和认识,而是直接将自己的体验“我不早熟”进行言语化(verbalize),属于直述回应。直述回应没有体现说话人对交际对象话语的关注,同时说话人在会话中一般不占据主动的地位,因而可以看成是消极的互动行为,对话的互动性比引述回应要弱一些。
二、引述回应格式的特征
一般而言,引述回应格式频繁、灵活地使用于口语应答,形式与意义均有不同程度的固化。这体现了引述回应格式五个方面的特征,即形式上的凝固性,意义上的不可推导性,使用上的语境依赖性、灵活性和高频性。
(一)形式特点
引述回应格式具有形式上的凝固性,指的是在人们的长期习用过程中,随着语用法的不断固化,引述回应格式在形式上趋于固定,一般不能随便改变其结构,也就是说,它们已经凝固为一个“有界化”①(Boundarization)的语言序列,不能随便省略或更换组成成分。我们可以从形式上把引述回应格式看成是一个框式结构[6]。这些框式结构由前后连贯的可变成分和不变成分构成:不变成分即引述标记构成“框架”,起到定位以及标记作用;可变成分即引述话语是可供选择、替换的“变项”。整个框式结构形式上凝固,具有整体性的语法意义和特殊的语用功能[6]。如“X就X”格式不能变为“X 就是 X”,“还 X”格式也不能变为“还是 X”:
(3)A:100 贵了点儿,80 怎么样?
B1:80 就 80,给你一件吧。
B2:*80就是80,给你一件吧。(自拟)
(4)A:我来这里,当然是因为想念你喽。
B1:还“想念”呢。说得好听。
B2:*还是“想念”呢。说得好听。(自拟)
上述两例中,“80就 80”变成“80就是 80”就不能说,“还‘想念’呢”改为“还是‘想念’呢”也不能说。这都表明引述回应格式的结构形式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当然,也有个别引述回应格式有变体形式,这往往反映了这类格式的语法化的过程。如“岂止X”就是在“岂止是X”的基础上省缩了判断动词“是”而来的,“怎么个X法”也是在“怎么个X”和“怎么X法”的基础上逐渐完备的[7]。另外还有一些引述回应格式出于增强表达语气的需要会后跟一定的语气词,如“还X+呢”“什么X+啊”“你才X+呢”等。这些带语气词的表达形式与不带语气词的表达形式形成了变体。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形式上凝固性表征的是,一些典型的引述回应格式甚至在句法上具有不可分析性。如“什么X”“别X”“X就X”等格式:
(5)“阿紫,你年纪小,就只顽皮淘气,不懂大人的事……”
阿紫抢着道:“甚么大人小孩的,我早就不是小孩啦……”(金庸《天龙八部》)
(6)朱元峰连忙分辩道:“不,小弟只……”
姗姗神秘地笑了笑道:“别‘只’了,我现在不妨这样告诉你,你早晚非见他老人家不可!”(慕容美《一品红》)
(7)吃不饱:您看我不行,您拉回去养去。
二爷爷:我养就我养。我告诉你,不出十天,保它膘肥体壮的。(电视剧《老农民》台词)
例(5)中的“甚么大人小孩的”的整体性和凝固性很强,无法通过常规的句法规则去判断。例(6)中的“别‘只’”,例(7)中的“我养就我养”同样如此。
同时,从引述回应格式的形成与演化来看,引述回应格式的固化是相关表达方式语法化的结果。以“你是说X”格式为例,它的形成是“你/是//说///X”语法化的结果,但这种语法化更多的是一种“共时层面”的语法化,即由于“你/是//说///X”高频使用而使其演变为“你是说/X”。也就是说,“你/是//说///X”有三个层次,“说”先与“X”形成动宾短语,然后动宾短语与“是”形成动宾短语再与“你”构成主谓短语;而“你是说/X”格式则在一个层面上,“你是说”直接与“X”组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认为,“你是说/X”格式是由“你/是//说///X”经过重新分析而形成的,从三个层次重新划分为一个层次,其结构和功能都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说,“你是说/X”格式语法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Reanalysis)②。 例如:
(8)果然,他不等我问便接着说:“学者多,是文化优越的表示,可是从另一方面看,也是文化衰落的现象,这要看你怎么规定学者的定义。自然我不会给学者下个定义,不过,假如你愿意看看我们的学者,我可以把他们叫来。”
“请来,你是说?”我矫正他。(老舍《猫城记》)
例(8)中的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表面上看该格式是一个主谓宾的结构,但是这里的宾语“X”还可以前置,这就说明格式中的“你是说”已经凝固化了,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只宜分析为“你是说/X”。这表明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句法结构分析法去分析了。
(二)语义特点
引述回应格式具有意义上的不可推导性指的是,伴随着引述回应格式形式上的不断固化,引述回应格式开始发生语义上的融合和抽象化,其整体格式意义变得不可推导。也就是说,引述回应格式的格式义往往不是组成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着相对固定、整体性的语法意义。例如:
(9)他也不在意白先生只好缩到一个角落里,躲避他造成的浪潮,背过脸去说:“没有升官?”
“就要到山沟里受训去了,”高疤说,“还升官!”(孙犁《风云初记》)
(10)“谁捣乱啦?你们不是要给亲人解放军洗衣服吗?本人奉命扮演你们的‘亲人’。”苏航用大拇哥点着自己的胸脯子说。
“少恶心吧你!也不照照镜子,还‘亲人’呢!”(赵凝《眨眼睛的圣诞树》)
(11)宋晓天很恼火。推了吴刚一把:“什么你的心?你以后能不能别在我面前说这种深奥的话题,我不懂!”
吴刚心里道,还他妈你不懂?你不懂怎么跟李雄飞搞的?你他妈的,一点面子都不给。(徐奇峰《大冲击》)
例(9)应答语中的引述回应格式“还升官”,表达否定义。但是,这里的副词“还”并不具备否定功能,“还升官”的否定义不能从副词“还”的意义加上动词“升官”的意义推导出来,即“还升官≠还+升官”。例(10)就更不用说了,按照句法规则,“还”作为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性成分的,像“还早上”“还课桌”“还书本”“还太阳”等都不能说,但在引述回应格式“还X(呢)”中,引述话语X几乎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名词性成分,如例(10)中的“还‘亲人’呢”。另外,“还”作为副词也不能修饰句子形式,但在引述回应格式“还X(呢)”中,引述话语X几乎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句子形式,如例(11)中的“还他妈你不懂”。以上实例表明,引述回应格式“还X(呢)”已经高度凝固化和范畴化,不能从构成成分推知其格式的整体意义,具有意义上的不可推导性。
当然,就我们所观察到的引述回应格式来说,各种格式在意义上的不可推导性上有一定的程度差异。具体来说就是,表否定的引述回应格式的意义不可推导性最强,表质疑的引述回应格式的意义不可推导性最弱。试比较:
(12)“咱们……奴才该死!”
皇后眉毛一挑,立刻接口:“什么叫‘咱们奴才该死’?谁跟你们是,‘咱们’?”(琼瑶《还珠格格 1》)
(13)“……我喝醉之后,正好陆励成在讲话,我对他的不满就全冲上了脑门子,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他给恶狠狠地折损了一番。”
我的脑袋大起来,“什么叫‘恶狠狠地折损了一番’?”
“我……”麻辣烫眼中全是愧疚,“我骂他追我,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桐华《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14)“你不愿意就算了。”卢婷说。
谢嘉华急了:“谁说我不愿意?快打!”(李鸿禾、管虎《冬至》)
(15)“你是装不懂,你们七个人是一起进入毒洞的,为什么他们六个人都服下了村药,只有你一个人例外?”
慕容九脸色又是一变,道:“谁说他们服下村药的?”
长仙子道:“我说的,你忘了我是靠什么起家……”(古龙《赌怪大飙客》)
表质疑的引述回应格式,除了“你是说X”之外,本身就是由疑问代词构成的配置序列,如“谁说X”“什么叫X”等。事实上,这些格式既可以表质疑,也可以表否定,如例(13)应答语中的“什么叫‘恶狠狠地折损了一番’”是用“什么”对前一说话人话语中的部分或全部表示质疑,要求对方予以解释。例(15)应答语中“谁说他们服下村药的”表面上看是说话人用特指疑问代词“谁”对引述的话语信息来源进行询问,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说话人对引述话语X所代表的内容的惊讶和不解,因而也可以看作是说话人对引述话语内容X的质疑。从上述两例后续话轮也可以看出,例中的“什么叫X”“谁说X”是表质疑的引述回应格式。表质疑的引述回应格式除了“你是说X”之外,格式中的疑问代词一般而言要重读,以表达说话人的质疑,并给受话人以理解上的提示。从层次分析来看,表质疑的引述回应格式“谁说X”可以划分为“谁/说//X”,“什么叫X”可以划分为“什么/叫//X”,“什么是X”可以划分为“什么/是//X”,其整体语义就等于组成成分语义之和:
谁说X=谁+说+X
什么叫X=什么+叫+X
什么是X=什么+是+X
这些都说明上述引述回应格式的语义透明度较高,因而意义的不可推导性较弱。
例(12)中的“什么叫‘咱们奴才该死’”和例(14)中的“谁说我不愿意”则不然。两例中的引述回应格式“谁说X”“什么叫X”表面上是疑问形式,实际上表达的是否定的意义。这类引述回应格式否定意义的理解需要通过语用推理完成,如“谁说X”表否定时是反问句,这里存在回溯推理(Abduction)③的过程:
事理:如果说话人不否定话语的真实性,就不会反问话语的来源;
事实:说话人反问话语的来源;
推理:那么说话人在否定话语的真实性。
当回溯推理经常发生时,“谁说X”格式中的疑问代词“谁”就变得无所指称,整个格式的反问义消失,否定义不断固化和规约化。格式本身也发生了重新分析,由“谁/说//X”演变为“谁说/X”,其整体意义也不等于组成成分语义之和:
谁说X≠谁+说+X
邵敬敏、赵秀凤指出:怀疑因素稍加强一点就很自然地转化为否定,而否定因素稍减弱一点就很自然地转化为怀疑,两者可以说是息息相通的[8]。“谁说X”格式在共时层面的用法差异,体现了语法化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谁说X”格式从表质疑到表否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怀疑因素逐渐减弱、否定因素逐渐增强的过程。引述回应格式“什么叫X”“什么是X”等的否定义固化过程与“谁说X”较为类似,兹不赘述。从以上论述看,表否定的引述回应格式语义透明度较低,因而意义的不可推导性较强。
还有两个引述回应格式需要特别说明。
一是表质疑的“你是说X”格式。虽然这个格式形式上具有凝固性,但是意义上语义透明度却较高,也就是说,从一般人的语感判断来说,“你是说X”格式的表义等于其组成成分的语义之和,这是无可讳言的。
二是表质疑的“怎么个X法”格式。据饶宏泉介绍,从语义上说,“法”表达的是方式、方法,一般与动作动词相配,不能和形容词、名词等搭配[7]。在“怎么个X法”结构中出现在“法”前面的可以是各种词性的词,甚至是短语。例如:
(16)“老板,您都一夜没休息了,要是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不如先在这儿休息一下。嘿嘿,我这个地方,堪称是男人的天堂啊!”
高大强呵呵一笑:“是么?怎么个天堂法?”(李俞增《巨能》)
(17)“不,还是不一样的。”玉含烟低喃。
“怎么个不一样法?”(古灵《出嫁誓从夫》)
(18)“假如我母亲来了,住在那儿,你去了还可以一说,单只去看小玉,实在说不过去。”
“怎么个说不过去法?”(司马紫烟《紫玉钗》)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引述回应格式形式上的凝固性和意义上的不可推导性存在差异,因而我们在给这类格式命名时抛弃了目前流行的语法术语“构式”,而是用“格式”这个术语来概括这些凝固性和不可推导性存在差异的集合。
(三)语用特点
引述回应格式具有语用上的语境依赖性、灵活性和高频性。
1.语境依赖性
引述回应格式对对话语境具有依赖性,这也是由其互动性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根据我们的考察,引述回应格式适应于三种对话语境,即显对话、潜对话以及类对话。从语体上看,前两者是对话语体,类对话是独白语体。
不管对话表现为何种类型,以对话双方“得到即时反馈的可能性”④为标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是显对话,二是潜对话。显对话即参与对话的双方的言语能得到即时反馈的对话,潜对话即参与对话的双方的言语不能得到即时反馈的对话。显对话与潜对话的区别既可以用“得到即时反馈的可能性”来衡量,也可以用交际双方是否“在线”(即在现场)来衡量。如果交际双方同时在线,那么会话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如果交际双方一方在现场一方不在现场,则会话不能得到即时反馈。
引述回应格式运用于显对话最为常见。既可以用于话轮的开头(例19)或者话轮的末尾(例20),也可以用于话轮中间(例21),还可以单独充当话轮(例22)。例如:
(19)贾志国:咱们一走一礼拜,光剩下小桂一人儿,那……
傅老:什么光剩下小桂一人儿啊,这不还有我嘛!(电视剧《我爱我家》台词)
(20)此时,我基本上已经神志清醒了,便直接问她:“哈哈,你是不是恋爱了啊?”
对方的回答更为直接:“我碰到麻烦了,恋你个头。”(《爱情的罐头》,《新闻晨报》2005-02-23)
(21)傅老:有的时候啊,这老人就跟小孩差不多。
和平:听听听听,到底是同龄人了解同龄人,可不跟小孩一样嘛,你说这过个生日也就过吧,非得拉着我们也过去……(电视剧《我爱我家》台词)
(22)那人辩道:“非常时期,也是为旅长自身安全。”
“非常个屁!”沈沉骂了一句……(黄蓓佳《新乱世佳人》)
例(19)应答语中引述回应格式“什么光剩下小桂一人啊”位于话轮开头,后续信息围绕引述回应格式展开,为说话人否定引述对方的观点提供理由。例(20)中引述回应格式“恋你个头”位于话轮末尾,一般来说带有总结性评价。例(21)中引述回应格式“可不跟小孩一样嘛”位于话轮中间,其前后信息都与引述回应格式有关。例(22)是引述回应格式单独充当话轮的例子,其表义十分鲜明,无须其他信息为之提供铺垫。
潜对话即参与对话的双方的言语不能得到即时反馈的对话。引述回应格式运用于潜对话有如下两种情况:
一是受话人话语表现为有声语言的形式,而说话人的言语是潜在存在的。此时,会话在显在的一方和潜存的另一方之间展开;对于显在的一方来说,潜存的一方没有即时对自己进行反馈,因而两者之间的对话属于潜对话。例如:
(23)傅贵正胡思乱想,手机响了。是妻子华媛打来的。华媛很兴奋:“贵贵吗……”这昵称让傅贵浑身冒鸡皮疙瘩,自己都他妈45岁的半老头了,还“贵贵”“香香”的,扯淡嘛!(张卫《你别无选择》)
上例中,前一说话人话语表现为有声语言的形式,而例(23)说话人是用心里话语对之进行回应。
二是受话人话语是潜在存在的,或者表现为非现场的有声语言,或表现为无声语言,而说话人的言语表现为有声语言的形式。此时,虽然显在的一方的回应表现为有声语言的形式,但由于潜存的一方不在现场,所以显在的一方的回应并非即时反馈。例如:
(24)妇救会长招野汉肚子大了的事,如同夏天的云雨,很快就传播开了。本来就对闺女媳妇的开会呀、工作呀、争取自由解放呀不满意的一些老太婆和老头子们,这下可抓住正理,再不让闺女媳妇出来跑了。“真是的,什么妇救会青妇队的,看看吧!男女混在一起,这不出了事啦?……”(冯德英《苦菜花》)
(25)明代武宗正德年间,陈民望担任黄州的知府,一次重新翻建城门楼,他决定在楼上悬挂一匾,上书“壮观”二字。他的副手王卿,是陕人,很有清廉的名声,指着这块匾对邓震卿说:“什么‘壮观’?按我这西北的口音,读起来是‘赃官’啊!”(《读者(合订本)》)
上述两例中说话人的话语都表现为有声语言的形式,不同的是,例(24)中前一说话人话语是非现场的有声语言,例(25)中前一说话人的话语是无声语言。
引述回应格式还能用于独白语体,与叙述对象原有的观点、观念或他人的观点、观念展开对话。从这个角度来说,引述回应格式运用于独白语体构成的是一种类对话。
一是引述回应格式与叙述对象原有的观点、观念之间展开对话。例如:
(26)他知道这不像样儿,可是,不像样就不像样吧;像样儿谁又多给几个子儿呢?(老舍《骆驼祥子》)
这是引述回应格式使用于独白语体的例子。这段话是主人公祥子的内心独白,“这不像样儿”是叙述对象开始的思想或想法,或者说是说话人“彼时”的话语或思想,接着叙述对象以引述者的身份对刚刚的想法、观点进行肯定性的引述回应“不像样就不像样”。这里“不像样就不像样”中的第一个“不像样”就是叙述对象引述的自己的“彼时”的话语或思想。这里的对话在引述者“彼时”的话语或思想与“此时”的话语或思想之间展开,可称之为类对话。
二是引述回应格式与他人的观点、观念之间展开对话。例如:
(27)赵忠祥:然后我跟沈大姐我们值完班了下来,我说:“明儿见。”
“什么叫明儿见呐?明天见。普通话。你老那么儿化那哪儿行啊?”(《赵忠祥:我和电视五十年》,《鲁豫有约》2008年10月3日)
例(27)中引述话语“明儿见”来源于“我”的话语,说话人采用引述回应格式“什么叫明儿见”对之进行否定回应。这里就是引述回应格式与他人的观念之间展开的对话。
2.灵活性
在会话中,引述回应格式使用起来十分灵活,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续使用,还可以叠加使用。引述回应格式在口语中单独使用最为常见,既可以对前一说话人话语进行否定性引述回应(例28),也可以表达肯定性引述回应(例29),或者表达质疑性引述回应(例30)。例如:
(28)“对您来说,可能很便宜……”
“得了、得了,别‘您’啊‘您’的,你以为我三十还是四十岁啊?!叫我靖雅就好了。”(余宛宛《干妹妹》)
(29)如韵说:“你不要追我,人家都看着呢!”
飞卿不依不饶地追问:“看着就看着吧……”(叶兆言《风雨无乡》)
(30)他这回是苏三:“人言洛阳花似锦,奴久于监狱——不知春——”
大伙忍不住:“喂,你怎么个‘不知春’呀?”(李碧华《霸王别姬》)
除了单用之外,一部分引述回应格式还可以连用。引述回应格式的连用指的是在同一话轮中,说话人连续使用引述回应格式对前一说话人话语进行回应的情况。基于引述回应格式类别的不同以及回应方式的不同,连用存在多种形态。
第一类是不同的引述回应格式连续使用,对前一说话人话语中同一个话语内容进行引述并回应。例如:
(31)“卓文,我说你这脾气是不是要改改,现在不是搞民军了,你现在也是堂堂县长大人了。”林直勉不满地说道。
“县个屁长,还县长。”(有时糊涂《民国投机者》)例(31)中不同的引述回应格式“县个屁长”“还县长”连续使用,对前一说话人话语中相同的话语内容“县长”进行否定性的引述回应。
第二类是相同的引述回应格式连续使用,对前一说话人话语中不同的话语内容进行引述并回应。例如:
(32)佟湘玉:就你无情无耻无理取闹。
(一夜过去了,两人靠到磨盘边)
白展堂:(声音沙哑)你才无情,你才无耻,你才无理取闹。(电视剧《武林外传》台词)
例(32)中,三项引述回应格式“你才无情”“你才无耻”“你才无理取闹”连续使用,分别对前一说话人话语中“无情”“无耻”“无理取闹”进行否定性的引述回应。
第三类是不同的引述回应格式连续使用,对前一说话人话语中不同的话语内容进行引述并回应。例如:
(33)“莫非龙少想要给我找个嫂子了?这倒什么都是现成的。嫁妆也给你打劫来了。我就勉强扮演一下媒人、证婚人兼家长好了。”
“嫂你个头!还家长呢!”(清燃《凤盗》)
例(33)应答语中,不同的引述回应格式“嫂你个头”“还家长呢”连续使用,对前一说话人话语中“嫂”“家长”进行否定性的引述回应。
引述回应格式除了单用、连用,还有叠用的情形。主要是“还X(呢)”格式和“什么X”“X什么”“X什么X”“X个Q”等格式叠加使用。例如:
(34)老潘有点不相信,说:“商店能给开成办公用品吗?那不都是国家的商店吗?”
小商说:“还什么‘国家的商店’!商店现在为挣钱都活泛极了,你掏钱买货,你让他开成买航空母舰他都给你开!”(李唯《腐败分子潘长水》)
(35)“可是……”守卫人员显然不服气。
“还可是什么,赶快跟任先生及他的朋友道歉!”(任易虹《相爱总恨晚》)
(36)“可是你的气节……”
“都快没饭吃了,还气节个屁呀!”(镔铁《影城大亨》)
例(34)应答语中“还什么‘国家的商店’”既可以说成“还‘国家的商店’”,也可以说成“什么‘国家的商店’”,实际上它是由这两个结构叠加而形成的。例(35)应答语中“还可是什么”既可以说成“还可是”,也可以说成“可是什么”,实际上它是由这两个结构叠加而成的。例(36)应答语中“还气节个屁呀”既可以说成“还气节”,也可以说成“气节个屁呀”,实际上它是由这两个结构叠加而形成的。
据考察,“还X(呢)”格式主要是反说话人预期,即“语境预设或现实情况与说话人的预期相悖”[9]。“什么X”“X什么”“X什么X”格式则是反诘否定,“X个Q”格式是评价否定。当“还X(呢)”格式与“什么X”“X什么”“X什么X”“X个Q”等格式叠加使用时,既能表达“语境预设或现实情况与说话人的预期相悖”[9],又能表达说话人的反诘否定或评价否定。
3.高频性
高频性的“频”指的是“语用频率”,是词语及句式在一定的语言材料中运用的次数[10]。引述回应格式的高频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共时层面。引述回应格式在口语中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据我们统计,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在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使用频次为424,北语BCC现代汉语语料库(文学类)中使用达8 000多次。高频性第二个方面的含义是历时层面,指的是语用表达式经过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语音衰减、功能游移、俗语化或结构化等[11]。就引述回应格式ZX而言,由于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作用,结构省缩是引述回应格式经过高频使用后经常发生的发展变化。这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形。
一是引述回应格式中引述话语X的省缩。在长期高频的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引述回应格式ZX中的引述话语X是前一说话人话语中已经陈述过的,因此在引述人口中反而成了冗余信息,这样引述回应格式ZX所表达的话语功能慢慢被Z吸收,以至引述话语X脱落之后,Z仍然保留了引述回应格式ZX所表达的功能。例如:
(37)呼国庆长叹一声,说:“算了,一个县里工作,传出去影响不好。再说,闹起来还叫他们怎么活呢?我吃个哑巴亏,算了,你把这事给我办了吧,要不一想起来就恶心……”
院长迟疑着问:“你是说……”(李佩甫《羊的门》)
(38)说着,他指了指范炳臣,嗔道:“炳臣啊,你可是胖了。”
范炳臣拍了拍肚子,开玩笑说:“可不,四尺五的腰,你侄媳妇成天嚷嚷着让我减肥呢……”(李佩甫《羊的门》)
例(37)中“你是说”单独使用,引述的话语内容无须说出来,互动交际的对象都能明白对方的用意所在,即对方是想引述自己的话语并对自己话语中的部分或全部表示质疑,以求证实。例(38)中“可不X”格式引述的话语内容“你可是胖了”被省缩掉,“可不”单独使用。引述回应格式的话语功能强调认同被“可不”吸收。
二是引述回应格式中引述标记Z的省缩。在长期高频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引述回应格式ZX中的引述标记Z也可能发生结构省缩。例如“X个Q”格式中“个”可能发生省缩,“X就X”格式中“就”的省缩也很常见。例如:
(39)“我改。 ”
“改屁!你这辈子改过什么?除了尿炕改了生来什么模样现在还是什么模样。”
少妇哭闹起来,“不过了,坚决不过了,没法过了,结婚前还见得着面,结婚后整个成了小寡妇。 ”(王朔《顽主》)
(40)江大妈:你不上去啊?
江建平:不上!
江大妈:不上不上吧!以后你要想妈了呢,想见,就上去,甭打电话往下叫我!(电视剧《半路夫妻》台词)
三、结语
从本文分析看,引述回应格式在汉语口语表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12]。首先在于这类格式已经在人们的口语中广泛且高频地使用,已经逐渐固化或语法化,形成了凝固性程度不一的结构形式。其次,这类格式往往不是组成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着相对固定、整体性的语法意义。再次,引述回应格式在使用中主要用于口语应答,因而对这类格式的研究又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引述回应格式在汉语口语表达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吸引着我们去探究这一类特殊语言现象背后的奥秘。
注释:
① 沈家煊认为,人们感知和认识事物,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人们感知和认识动作,动作在时间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人们感知性状,性状在“量”或程度上也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13]。实际上,沈家煊的着眼点在于词汇层面,当人们在自然语言表达式层面观察“界”现象时,就会发现有界是绝对的,语言表达式结构必须实现有界化,无界的表达式结构不是完型结构,因此是不可接受或受到质疑的[15]。本文认为引述回应格式具有完型化、完句化的特点,因而是“有界化”的。
② 重新分析(Reanalysis)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指在没有改变表层结构形式的情况下,一个本来可以分析为(a,b)c的结构,由于认知角度的变化,经过重新分析变成了a(b,c)[15]。
③ 沈家煊指出,引发语义演变的语言习得和重新分析都要涉及推理,这种推理主要是利用“不过量准则”的语用推理,在逻辑上属于“回溯推理”(Abduction),一种基于常识和事理的推理[16]。
④ 语言交际的双方得到即时反馈的可能性决定了空间距离或人际距离。空间距离或人际距离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话语[17]。
[1]郑娟曼.从引述回应式看汉语习语构式的贬抑倾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7-82.
[2]王长武.“可不”来源考[J].古汉语研究,2017(3):49-58.
[3]王长武.引述回应格式的界定及框式结构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5):39-49.
[4]姚双云.连词与口语语篇的互动性[J].中国语文,2015(4):329-340.
[5]方梅.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J].中国语文,2012(6):500-508.
[6]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3):218-227.
[7]饶宏泉.构式“怎么个X法”的特征解析及其固化过程[J].汉语学习,2012(6):61-68.
[8]邵敬敏,赵秀凤.“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26-40.
[9]武果.副词“还”的主观性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9(3):322-333.
[10]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1]潘晓军.固化插说成分的关联化与情态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12]王长武.现代汉语引述回应格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13]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367-380.
[14]刘辰诞.“界”与有界化[J].外语学刊,2007(2):53-58.
[15]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1):3-15.
[16]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243-251.
[17]王洪君,李榕,乐耀.“了2”与话主显身的主观近距交互式语体[G]//语言学论丛.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