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研修共同体为依托促进教师自主生长

2018-03-28湖北秭归县茅坪小学邓向东

成才 2018年4期
关键词:研修本质共同体

■ 湖北秭归县茅坪小学 邓向东

当前学校常规校本研修活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善于围绕教学中的“真问题”进行合作研究;二是一部分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充当“评论者”、“聆听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者;三是缺少对“真问题”的分析与行为跟进,缺少触及对学科本质和学生研究真谛的追问与思考。针对以上现象,我校以潘海燕教授提出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实践,现在渐渐形成以“教师共同体”为依托、由“真问题”驱动、促进教师自主生长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打造研修共同体、跟踪“真问题”,促进教师自主生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途径。

下面以数学学科为例,谈谈我们如何打造研修共同体,聚焦“真问题”,在“研修”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自主生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建立自主生长研修共同体,规范自主生长研修流程与方法

在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自主生长研修共同体,进一步规范研修流程和方法。即每位老师熟悉教材解读、学情调研、教学设计、课堂观察、持续改进,课后反思的研究流程;实践文献阅读、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形成聚焦“真问题”,持续反思研究意识。

自主生长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参加研究每次都担任一个角色: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追问员、总结员、资料员,每次角色进行轮换。这样人人有角色,才能实现人人参与研究。共同体研修要随时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的提炼与生成、实践与验证,把教学策略的开发与生成作为教学研修活动的基本目标。在共同体中明确教师角色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以任务“绑架”的方式确定行为责任人,实现全员参与,任务明确,有效避免个别教师“边缘化”或骨干教师承担过多的任务。第二,研究角色分工,保障研究过程规范化;第三,切实提高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尤其是资料意识,提醒教师随时随地都要注意收集各种资料,最终形成“共同提升”的目的。

教师在“研修共同体”中过一种高品质的教育生活,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进而在相互切磋碰撞中提升“自我经验”,构建自己的“教育理论”。因此,“共同体”研究的形式采用主题跟进式研修方式进行,每次研修活动,要确定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如为了研究“课堂生成策略”这个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主题:怎样抓住“闪亮点”,在分享中促生成?怎样抓住“错误”资源,在对比中促生成?怎样抓住“不对称”资源,在反思中促生成?怎样抓住“不全面”资源,在评价中促生成……把这样一个个主题研究不断的跟进,逐步深入,教师在反复琢磨中恍然大悟,在左右比较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想法,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茅塞顿悟,教师“自我经验”不断升华,进而建构成自己的有效教学经验系统。

二、将实践中的困惑转变成研究中的“真问题”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自下而上”,“真问题”源自于教师在实践遇到的困惑,但困惑不等同于“真问题”。“真问题”的产生是在研修共同体经过讨论和深刻思考中得来的,是把老师模糊“原发需求”不断聚焦为具体的研究问题。下面就以数学组进行“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例,再现“真问题”的形成过程。

1.源起:从困惑到问题。“问题就是课题”是我校研修的理念,“真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认知、理念都有明显的更新。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让教师们困惑:一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教学环节上固守“规定动作”,这种只照顾“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课堂,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活力。二是“满堂问”式的个别优生取代了大面积学生的思考。三是仅靠呈现课件、现代教学手段等形式化、热闹化的流程取代了学生必要的思考。

2.聚焦:从表面到本质。有了问题,便有了抓手,教师有了进一步研究的的愿望。但这些问题还不是要研究的“真问题”,这些问题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对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本质性的问题还是很模糊,看不到其中蕴含着对学生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共同完成主题聚焦——找出“真问题”。

聚焦的过程就是从表面深入到本质,突破现象与本质的鸿沟。采取以下策略:其一,深入常态课教学,通过观察和课后互动研讨,厘清要研究问题的本质;其二,邀请专家上示范课、观课、现场答疑指导。其三,带着问题读文献。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阅读效率与质量,又能开阔视野,补充完美教师的“自我经验”。研修共同体的教师进行深入讨论,既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又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在反复“沟通”“争论”中渐渐看到问题的本质。

从分歧走向共识,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现象与本质之间的鸿沟逐渐淡去,教师们不自觉地卷入对问题进行反复持续不断地思考,使问题背后的学科本质越来越清晰,坦诚交流中达成共识。经过多次聚焦,最后从诸多关注点中甄选出大家认可、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最后,数学组以课堂生成为切入点提出了“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主题。

3.细化:从宽泛到具体。主题确定之后,再组织课例论证。为了研究更接地气,切实有序推进。共同体牵头人利用每次研究活动,反复强调研究主题,让总目标在每一位共同体成员心中生根发芽,让行动不偏离方向。然后分层级明细阶段目标,让每位成员在实践中思之有物、行之有效。

如:教学预设方面,我们由低到高提出三个层面的目标与要求。最初,针对学生学习被动,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备课两有”目标。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课堂的意识得到增强。第二阶段,又明细出“预设三尊重”,即尊重教材、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生成资源。教师在教材把握与处理上更准确更科学,在学情掌握与思维培训方面更到位,但又出现新的问题,个别课堂过分“追随学生”而跑偏了,失去了“数学味”。因此,第三阶段,提出“预设四落实”的要求,即落实教材核心本质、落实学生学习个性、落实有效促进课堂生成、落实利用课堂生成。尤其是在预设时充分思考“怎样做更能促进课堂生成”方面下足功夫,这样课堂生成资源就能更好更科学地抓住、利用。

三、几点体会

1.“真研究”——激发了教师的专业自觉

研究“真的问题”,“真的”做研究,确实真的很“苦”。自主生长式研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把舞台给教师,激发他们的潜能。成长靠磨炼,体验是财富。自主生长研修模式克服了一般教师培训“去情境化的”弊端,行思合一,知行合一,关注实践智慧,每一个环节都特别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不断积累自我经验,形成了互惠多赢的良好局面。教师丰富的经验得到尊重和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潜能得到实现。

2.“补短板”——加强建设以合作为基础的共同体研究文化

研修共同体严格角色分工,体现出了强大的团队智慧。但是自主生长研修特别重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资料意识,对部分教师的“惯性思维”是一个挑战,个别教师难免会有抵触情绪。牵头人的组织能力也影响着共同体的研修氛围和水平。因此,如何保持并提升教师之间的合作品质,形成良好的共同体研究文化,仍要进一步思考和努力。

猜你喜欢

研修本质共同体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回归本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