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8-03-28喆,张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师生

邓 喆,张 妍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精神的支撑,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提及:“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指路明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发挥其凝神聚力的引领作用,以此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得高校校园成为育人、树人、陶冶人的场所。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是“一种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知识的广泛交流、传播及师生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精神风貌为基本形态的群体文化”。[2]它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精神文化包括学风、师风、校风等;物质文化指的是建筑物、花草树木、雕像、地标建筑等;制度文化就是制定的班规、校规、校训;行为文化则囊括生活中的种种,范围之广,面面俱到。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物质环境美化,轻视精神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来本校就读、学习,高校纷纷扩展办学规模,改善教学环境。对建筑物、教室等进行粉刷、修葺,购买一批批新的教学设备以此提升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虽然此种做法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但是许多大学没有认识到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注重环境的美化,建筑结构的优美,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产生的后果就是物质建设中缺乏人文因素,文化色彩匮乏,学生无法领略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只是看到赏心悦目的物质环境,这样导致物质环境徒有其表,却无其里。

(二)重视娱乐活动策划,轻视特色文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文化市场的开放,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各种思想激烈碰撞,大学校园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校园文化呈现浅层化、娱乐化的趋势。一方面,某些文化活动偏重娱乐性,缺乏艺术性和学理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学校一味迎合学生的喜恶来选择文化活动,对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过度包容、忍让,忽视文化建设的需要,忽略活动的内涵。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出现偏差,无法凸显本校的特色,没有全面、详细介绍学校的发展史,学生对学校的文化精神、学校的历史渊源知之甚少,导致学校的校园精神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裂。

(二)重视知识培养,轻视道德建设

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知识受到各界关注,在高等院校校园中,知识教育被列入教育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注重知识培育的同时,忽视了道德教育;重视智力因素,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培养目标上,还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知识传授,轻视道德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培养目标上,教师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单一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更不利于校园文化的营造。教学方式上没有打破常规的“满堂灌”的教授方式,仍旧注重理论讲授,缺乏实践训练,学生空有理论却无法较好的与实践结合,发挥其价值。另外,由于某些教师缺乏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单单注重知识讲授,不重视思想教化,单单注重学术性,不重视政治性,国家的主流思想与教育教学相分离,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深入到学生心中,学生对其了解相对浅显,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国际间交往日益密切,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各类文化相互交织,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势。面对此种现象,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3]可见国家非常重视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发挥文化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概括的内容、精练的语言融入大学的思想政治课之中,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同时也赋予时代气息。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源于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进、创新,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使得马克思主义逐渐的深入师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不可能完全另起炉灶,也不是平地盖高楼,不能割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根基,必须与中华优秀文化相衔接。”[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希冀,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借鉴,汲取有益养分,不断丰富其内涵。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高等院校应开设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内蕴,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如讲授“礼”的文化,正如孔子所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6]《论语·泰伯》提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6]97“孔子谈及的‘恭’‘慎’‘勇’‘直’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必须以‘礼’为指导,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的局面,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成为人生命形态的一部分。”[7]中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在高校校园开设关于礼仪的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间接的推动民族礼仪文化的兴盛,有利于国家整体秩序的长治久安。最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在高等院校应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明确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及具体内容,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建设者、创造者,为新时代的建设助力。

(二)加强学风师风校风建设,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氛围

现在校园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发挥其价值导向的作用,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首先,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它的建设与学校的文化素质、培育的人才的质量息息相关,学校应重视其育人的功能。应定期组织学风、师风评选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实施师德师风优先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在展示板展示优秀教师事迹,激励其他教师向他们学习,有利于师风学风的建设,也可促进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自愿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及时制止,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产生不良影响者给予休学或退学的处分。真正实现奖励有据,惩罚有理。其次,学校应制定教育法规和学校制度,如校规、校训等规范师生行为,发挥外在的约束作用。学校制定的校规、校训,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必须予以剔除,落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策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改造、加以创新。“在法律的框架下,建立健全学校运行与管理的制度规范体系并严格予以实行,营造一种学术自由、管理民主、办事公正、人际和谐的校园制度环境,有效地规范和调控广大师生在学校工作和活动中的行为表现”[8],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努力学习、精于科研、善于教学、知荣辱、讲诚信、乐于奉献的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最后,学校还应组织道德讲堂,邀请社会各界先进工作者来学校座谈,和学生讲一讲自身的工作心得,分享奋斗经历,学生认识到成功的不易,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工作,为实现自身的理想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活动、文体娱乐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构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枯燥的说辞,它源于实践中,又于实践中践行。单单理解其内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其践行于具体校园活动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仅在思想政治课中讲述,更要举办相关的活动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师生的关注和参与,这样方可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各个方面,做到如春风沐雨般深入师生内心,外化于行动,以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首先,围绕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学校应在劳动节、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举办活动,如观看相应主题的影片,围绕此主题举办话剧、小品、演唱、舞蹈等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中。其次,举办学生评选活动。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个人”的评选,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的言行开始,通过此种活动规范大学生行为规范,以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有利于道德品德的养成。最后,精心设计学校的活动。精心设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校庆,在这类重要活动上不仅要有校领导的耐心叮咛,激励致辞,在此基础上,还需邀请优秀学生和一线教师发言,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自己的职业规划等,教师可以分享多年的教学心得,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讲述自己与学校的不解之缘。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血肉的民族,同样没有历史的学校,也是没有血肉的学校。从历史的沿革中总结经验,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为校园文化找到根源,从源头抓起。

(四)发挥新媒体的功能,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与师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网络文化有着较强的实效性、娱乐性,它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学术交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学生进行娱乐、放松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在关注现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应关注网络虚拟文化的建设,充分挖掘网络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宣传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网上的具体活动之中。通过创建学校贴吧、开通学校微博、建立微信公众号、创建网络电视台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发表言论、交流看法、对学校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不断强化主人翁的意识。此外还可在学校通过校园电台、设置宣传橱窗等形式,提升师生的文化意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在参与、互动中从而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此外,在网络设立心理咨询平台,测试平台,鼓励师生全员参加,了解大学生的内心状况和思维意识,在测试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咨询心理医师、建立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减轻师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通过以上活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宣传渠道,还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师生互动,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深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了解的基础上,打造了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师生
我的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