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无小事
——学术译著编辑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28刘晓蕊
刘晓蕊
随着全球各国交往的日益密切,国外的学术经典著作被大量地引进到国内,这些著作通过翻译出版来到各领域学者和广大读者的中间,不仅能使学者便捷地了解当前学术发展的最新进展,而且还极大地拓展了广大读者的视野,进而间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版权引进影响深远。但囿于国内学术译著的出版规范匮乏,导致市面上的学术译著质量良莠不齐。或是选题不合理,盲目跟风类似选题;或是翻译粗制滥造,编校质量严重不合格。所以,如何提高学术译著的出版质量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译著出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译著的出版较一般的图书出版更为复杂,有更多的出版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译著选题的提前筹划,译著出版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译著的翻译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都是需要责任编辑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的问题。
(一)选题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译著出版一般都很少提前规划,特别是译著类的丛书,往往是投稿一本,出版一本,完全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没有对译著的出版价值进行评估和论证。还有些出版社仅凭原版图书的名气就急功近利地跟风出版,完全不考虑中国的国情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最终带来的后果是图书库存积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失。
(二)知识产权问题
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知识产权,所以在版权的引进过程中务必要先确认著作的著作权是归原著出版社还是原作者所有,找准引进版权的谈判对象。在与著作权人谈判版权引进合同的条款时,原版样书提供的条款十分重要。一般会约定原出版社提供两本样书,一本为译者所用,另一本为编辑所用。但实践中编辑往往忽视了原版著作的使用,这导致了审稿过程缺少修改依据,无法评估书稿质量。另外,有些文化艺术类的原著可能涉及大量的图片,在出版此类译著时,必须核实每张图片的著作权,确认其是否已进入公有领域;若未进入公有领域,则须逐一联系著作权人,谈妥图片的授权事宜。
(三)译著的政治性问题
由于各国所持的政治立场不一样,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不一致,以及各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存在差异,导致原著的中文译本可能会产生某些政治问题或不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问题。所以,译著出版中的政治把关十分重要。译著中可能涉及的政治性问题包括:(1)国际条约、协定的名称不符或与史实不符,张冠李戴;(2)对他国的重大政治历史问题未尊重客观事实地妄加揣测和评论;(3)在涉及地图的译著中忽略了别国的疆域;(4)对友好国家或党派做不切实际的批评或是对他国领导人进行人身攻击;(5)为尊重他国的领土主权问题或是人权问题;等等。以上列举的内容可能仅是零散、隐蔽地出现于译著中的某处,对其的发现也许并非易事,发现后对相关政治问题能够妥善的处理更是体现了一个编辑的政治敏锐性和人文素养。
(四)译著的翻译问题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在翻译的最高要求和评判标准方面提出过:“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即“信、达、雅”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准确,不能随意增减;“达”是指译文要通顺易懂;“雅”则指译文要得体,有一定的文采。但反观现在市面上的译著,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可谓是凤毛麟角。更有部分译著的翻译晦涩难懂,完全是文字的堆砌,毫无学术和出版价值。笔者认为这一现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学术译著对译著的要求很高。因为学术译著的科学性很强,加之涉及很多专业术语,所以,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外文翻译功底,还得具备相关的专业学科背景。可是,现今觅得较高素质的译者并非易事。学术界浮躁的大环境已经很难使学者能沉下心来反复推敲、揣摩原著及翻译文本。即使找来某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翻译,其往往也将翻译工作交给研究生或助理代劳,自己只负责最后的统稿工作。因为这带有一定社会道义性质的翻译工作不能像“科研”工作那样,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报酬。另一方面,学术译著对编辑的业务水平要求很高。译著不仅需要编辑具有丰富的审读编校经验,而且还对编辑的外语水平和知识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字斟句酌的责任心也是必备的要求。但在目前追求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出版社大多本着节约成本和抢占市场的目的,在编辑人选的确定和书稿的编辑加工上一味地追求“多快好省”,导致译著出版物中脱离原著、望文生义、翻译遗漏、翻译生硬等低级错误比比皆是。在这样的出版物面前,读者只能望而却步。
二、译著出版过程中主要问题的解决之策
诗人陆游曾对错误百出的图书发出“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为愈也”的呼声。根据历年图书编校质量抽查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陆游口中的“错本”约占图书总数的1/5。按照目前每年的出书品种量,每年就有数万种书是“不如不出”的。出版的发展繁荣,不应该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提高译著出版物的质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译著出版物的质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译著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这涉及译著选题的规划问题;一是译著的编校质量,这涉及译著的翻译水平及编校水平的问题。以下笔者将从译著质量的两个方面出发,着重分析目前译著出版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译著选题问题的解决之策
出版社在策划选题的时候要本着对读者和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要避免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仓促进行选题,进而将一些翻译难度大的作品在筹备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推向市场;也要避免一味地跟风、模仿、引进一些同题材的图书,造成该类图书市场饱和,出现大面积的库存积压。要在市场调研方面多下功夫,编辑应对相关题材的引进图书的种类和规模有清晰的认识。在译者投稿类的译著选题中,编辑一定要提前做好统筹规划,避免投稿一本出版一本的无序出版工作。必要时出版社和编辑应把握好分寸,引导译者有计划有选择地翻译当代的学术名著。在出版社内也可以设置专职编辑,专门负责了解收集国外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近况及国内出版发行的情况,辅助出版社和责任编辑选择学术价值较高的国外著作,同时提高选题的效率。
另外,很多国外的经典著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再版多次,或者翻译为多国语言在多国出版发行。在作相关选题时版本的选取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很多非主要语种的原著因为相关语种的译者稀缺或者因版权购买或许可获得的艰难,而通过第三方语言的译本转译过来,内容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因此,版本的选择必须慎重,因为其对后期的翻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译著政治性问题的解决之策
译著中政治性问题的发现和处理需要编辑具有较高的编校功底和政治素养,所以,译著的编辑出版必须严格贯彻三审制。一审编辑通过反复揣摩翻译作品,可以改正翻译作品中存在的明显政治问题,同时,对于一审把握不准的可能涉及政治性问题的内容应提请二审和三审注意,经验丰富的二审和三审编辑应着重注意一审中提出的政治性问题,并从总体上把握书稿内容,防止一些隐藏的未被发现的政治性问题。
(三)译著翻译、编辑问题的解决之策
出版社应利用已有的资源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译者队伍。好的译者是译著质量的保证。要尽量选择那些有海外留学或英语专业背景的并在相关学科领域拥有一定建树的学术性译者,要选择不仅能准确翻译原版图书内容,还能结合国外文化背景将原著中潜在的内容也传神地表达出来的具有灵气的译者。为吸引优秀的译者,在制度上也应给予相应的保障。比如,应设置合理的翻译稿酬,以吸引优秀的译者及激励译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优秀译著的出版编辑应付出的更多。图书出版界总是说“文责自负”,“对原稿负责”。但是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这两句话的正确含义,更不能以此来推脱译著出版过程中应该付出的努力。对于图书的质量,编辑责无旁贷,理应帮助译者纠谬补拙,提高译著水平。
译著的责任编辑首先应在翻译之前与译者充分沟通,确定翻译的进度计划,同时要严格审查译者的翻译样章,对译者的翻译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指出翻译不合编校规范之处。其次,编辑应对所翻译著作的主题内容做好前期的调研,了解此领域的专业背景知识,对相关概念和专业术语的外文翻译应了然于胸。再次,译者交稿后要对作品逐字逐句地研读,对不符合我国国情和事实的内容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翻译的国外的相关制度要核查其名称的准确性;对书稿中上下文具有思想跳跃性的段落要逐一核查原文,查看是否存在漏译、错译的情况,若需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应及时提醒译者添加必要的译者注;对专业词汇要审查是否符合地道的翻译,避免直白生硬;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要做必要的润色工作,使文章读起来更顺畅和精彩……
作为学术译著类出版物的责任编辑,我们要学习和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抱着一个对读者和社会负责的态度,认真妥善地处理好以上各种问题,才有可能出版优秀的学术译著,才有可能为学术译著出版的良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钱锋.学术译著出版面临的四大问题[J].中国出版,2012(9):33-34.
[2][美]迈克尔·希利.混乱时代里的永恒:美国数字出版和书籍销售的近期发展趋势[J].出版科学,2011(11):5-11.
[3]Title Ⅰ.Copyright Term Extension Act 1998.
[4]崔华.学术译著出版问题多[J].中国出版,201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