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文学编辑审美意识的培养
2018-03-28金颖男
金颖男
意大利美学家索菲·罗兰曾经说过:在诸多社会领域中,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只有一把,就是修养。沿用到文学作品的生产过程中同样适用。一名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文学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修养,只有具有艺术家品格的文学编辑才能筛选出好的对大众有用的文学作品。因此,文学编辑作为作家和读者的“中介”机构,要求编辑必须具备特殊的审美意识,并能引导读者去发现文学作品的美感。
一、审美意识在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文学编辑工作中,编辑作为活动的实施主体,其所筛选和生产的文学作品实际上是编辑人员自身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和再润色,以使其满足文学作品的审美要素,最终实现其文学价值的目的。通俗来讲,编辑活动就是文学编辑将其自身的精神和审美意识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做了“物化处理”,而其中的处理和润色不过是一种美感的实现途径而已。实际上,文学编辑审美意识的强弱是体现其对文学作品和出版物进行装饰能力的高低。其中,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有着较强的传播性和教育性。对于新时期的读者来说,他们更加注重文学作品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及给内心精神世界带来的共鸣。因此,对于现代文学作品来说,文学编辑在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审美意识的培养,赋予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尽可能地提升作品中人物及图书版式等的协调性和美感。
在我国早期的著作中曾经提出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时至今日,这种设计理念在新时期文学作品的编辑工作中同样适用。即要求文学编辑的审美意识必须具有系统性,始终将审美意识融入文学编辑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只有编辑内容达到了审美意识的标准,才意味着创造出了好的文学作品,在带给读者良好的精神体验的同时,也能使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得以真正体现。
二、文学编辑的审美规律
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同样,对作为思想引导者的文学编辑的审美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品除了要体现良好的文学价值外,还必须是和谐健康、充满美感的。这就要求文学编辑在审美活动中,必须树立好真和美两者的关系,了解其审美规律。其实现途径包括:第一,文学编辑应对自身主体意识有清醒的把握。身为一名文学编辑,必须将作品的主体意识和读者的社会需求意识都有准确地把握,以此来为具体的编辑活动提供指导,明确自身责任。第二,探明审美客体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与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文学编辑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知。第三,理顺善与美两者间的关系。无论文学作品还是其他,善与美都是互为关联的,中国自古就有以善为美的良训。但需要认清的是:美的体现并非只有善这一种,特别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往往人们的善都带有某种功利性,而美与功利性的关系则并不那么直接和密切。因此,承担着传播精神文明和满足读者审美需求重大责任的文学编辑来说,其实践活动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来展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感受的表达。因此,文学编辑在实践活动进行之前,必须加大对作品审美规律的探寻工作,以提升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对于文学编辑审美意识的提升,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解放身心方面具有重要要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将具有愉悦读者身心、引发情感共鸣、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文学作品实际上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播载体,同样也是传递作者和文学编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途径。而文学编辑自身审美意识的正确与否,将会给作者的审美观念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也在读者价值观念引导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不断提升文学编辑审美意识的准确性,用以正确地引导其审美活动不断朝着准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使读者在阅读中遵从美的规律,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三、新时代培养文学编辑审美意识的几点策略
众所周知,人的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样,文学编辑的审美意识对其实践活动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为了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大潮中更好地适应审美规律,筛选出更多的高质量文学作品,文学编辑从业人员应积极在培养审美意识和创新审美个性上下功夫。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忘初心,坚守文学编辑的审美责任和使命
对于新时期的文学编辑来说,除了要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外,审美实践活动还必须与客观艺术规律相一致。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学编辑应注重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在实践活动中牢记自己是艺术工作者,并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提升自我品格的同时,也要积极塑造作品的正能量,积极传播正确的审美观,始终告诫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知行合一,将审美理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作为一名文学编辑,其审美意识是由多方面组成,包括思想水平、艺术眼光和实操能力等几方面。可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编辑,除了要加强对文学审美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外,还必须具备超强的审美意识的践行能力,即必须具有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思想意识形态,同时还要做到知行合一,能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准确的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以切实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审美活动中的观察力,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当前网络信息爆炸的新时期,传媒业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对美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角度也出现了变化。但无论怎样发展,美的本质都不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文学编辑要想提升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能力素养,就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并善于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积极从作者的文学作品中找出美的代表,然后利用自己的所学和实践经验,来提升作品的美感,引导读者去发现审美角度,同时也让自己在发现、引导和应用美感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成就自己。早期,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曾强调,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知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知道实践,以实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目的。由此不难发现,实践的过程就是发现和创造美感的过程,同样也是对文学编辑审美意识的一种检验。换言之,审美编辑要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就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具备审美需求的人,才更善于发现美感,也唯有此,才能使得文学编辑的审美意识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与时俱进,提升文学编辑审美意识,创新思维模式
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形式两方面,也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形象和叙述角度,这些均是作品美感的体现。而文学编辑对作品的筛选和审视,其实也是文学作品美感发现和作品精神再创造的过程,其包装和改进过程就是审美意识活动的过程。而一部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的体现,则应包括内容和形式两部分,两者是必不可分的。文学编辑要想发现某部作品的闪光点,就必须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具有慧眼独具的审美敏感性,而文学编辑审美意识到底有多强,主要由他的思想所达到的社会视角与艺术高度所决定的,同时也离不开其对作家所呈现作品的理解程度。他们其实就是比广大读者更早一步接触作者作品的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肯定和否定,首先决定着一部作品的生与死,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的高低同样也决定着作品的含金量。因此,对于文学编辑来说,具备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时代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这些基本素养对于培养和提升文学编辑审美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四、结语
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各有不同,但是人们对审美过程和结果的享受追求却是完全一致的。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新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日益看重,人们对审美意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于此,文学编辑更应加强自身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的培养,看透美的本质,善于利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时代性思维相结合的方法来对现代艺术作品的真实美感进行准确判断,并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来展现作品的艺术美感,进而提升作品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不断相应增强全民文化自信的时代新号召。
【参考文献】
[1]苏迎.浅谈文学编辑如何强化审美意识[J].传播与版权,2017(1):57-58.
[2]殷宪力.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演变及思考——以几本文学理论教材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8):16-18.
[3]刘玉兰.简论当代文学编辑的审美意识[J].作家,2010(18):127-128.
[4]秦咏梅.新时期文学审美本质论的提出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童庆炳.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意义[J].文学评论,2006(1):64-74.
[6]王文莉.文学编辑审美意识纵横[J].鸡西大学学报,2006(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