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
2018-03-28张连军郭惠玲东北农业大学侯钰莹黑龙江大学
张连军 郭惠玲 东北农业大学 侯钰莹 黑龙江大学
一、“互联网+”时代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一)概念的提出及发展现状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最早是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提出,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一个理念。该理念倡导各领域在互联网平台背景下进行跨领域、跨行业适应性发展,并进行实践成果的扩展,进而推动行业形态进行互动发展和关联性演变,最终带动和提升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生命力。众所周知,当今的行行业业,似乎都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互联网本身的“互联互通”的属性恰好为行业间搭建了一个“互通有无”平台。表面上看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相加”后的社会效应却大大超乎了想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二者相加。在这其中行业间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下的互联网平台,催生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促成了行业生态的创新性发展。这种模式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演进。此外各行业、领域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化作用和集成效果,将科技进步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自从2015年03月0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伊始,时至今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让我们深深的触摸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科教创新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等等。政策的实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改变,这便是“互联网+”时代的理论与现实的定义的种种表象和体现。
(二)“互联网+”时代特征
随着“互联网+”相关理念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不断融合和发展,虽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是“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其特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跨界融合与结构重塑
“+”就是跨界、变革与开放,最终进行融合并重塑。跨界,使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群体智能才会实现。跨界与融合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一切结构的改造和重塑。
2.创新驱动与开放生态
在资源驱动型增长方面,早期粗放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出现诸多弊端。创新驱动发展愈发被认识到是符合新时代的道路。创新与开放是相互促进的,在“互联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优化生态,而生态本身亦是开放的。
3.尊重人性与连接一切。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是离不开人性光辉的推动,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而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共识和发展的基础。
二、“互联网+”时代提升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是一个大众化,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
随着高校教育资源和招生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上大学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当然每年几百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已经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社会问题,国家也在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着手解决这一个难题。但是从相关的数据调查来看,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急于用人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选”。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素养培养不到位,难以满足企业对相应人才专业技能要求有关。因此,为了及早地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高校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更无法做到关起门来办教育。因此,高校、社会、企业应该尽力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相比较传统媒介的传播特性而言,“互联网+”环境下,由于网络传输的迅捷性和无处不在的广域特性,使得信息传递和传播的速度比以往任何媒介都要迅速和广泛。看似在小范围的公众平台或是自媒体下的“朋友圈”,你的一张图片、一段话语、亦或是一时兴起的心灵感慨,会在不经意间被瞬息传播、推送。你可能一夜之间成为“网红”,也可能顷刻间“一损俱损”。作为从事媒介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从业者,特别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从业人员,在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方面需要更加的坚定和强烈。必须时时谨记,牢牢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媒体人是舆论的引导者,是事件的发声者,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不难发现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波及方面之多,无疑不是为电视编导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从业者在责任意识把握方面的挑战。“责任”是社会上每种角色都不可缺失的一种意识,更是作为广播电视编导这个角色放在首要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具有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前卫的创新思维
美国最负有盛名的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在其著作《追求卓越》一书中,在谈到有关创新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在“互联网+”这样的大背景环境下,创新是媒体发展的驱动力,是媒体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也是媒体从业者价值所在更是生命力的所在。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讲,培养其具有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前卫的创新思维,培养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其次要适应并融入到“互联网+”大环境的熔炉里,通过创新,实现内容再造,制作出更多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影视节目或精品力作,寻找新的社会兴奋点,创造新的受众依赖视角,提高对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服务能力。
(三)具有主动的融合态度和积极的统一作风
决定一切事物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是态度是否端正,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又如此纷繁复杂的,媒介大融合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想要有所作为,想要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或是一档好的节目,也许过程中会遇到层层的考验,各种的挑战,但是,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态度,不好高骛远,不固步自封。
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媒体融合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就说明了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在新的“互联网+”媒体环境下,要作一个有思想有意识,有想法有胆识的电视编导,需要培养具有主动融合的合作态度,要努力的提高自己,在拿出态度的同时,也要保证积极的统一作风,无论是电视的编导,还是新媒体互联网上的编辑,都是当代的媒体从业人员,都是为每一个受众提供信息的工作人员,步伐要稳健,作风更要统一。媒体是为受众服务的,培养具有主动融合的态度和积极的统一作风,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成长为合格的媒体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更迭,作为媒体从业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需要及时地调整和及早地适应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而作为培养相关人才的院校,一个紧迫的事情就是打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要加强在“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培养出既具有坚定政治素质和强烈责任感,能够主动融合到媒介环境中以积极统一的作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同时也具备创新思维和先进理念新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