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加工中的知识准确律

2018-03-28陈晓红福建人民出版社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有误文意书稿

陈晓红 福建人民出版社

知识准确律是编辑加工稿件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人们从书中可以获得知识,所以书籍是否提供正确的知识至关重要。知识准确律是书稿的生命,要不要遵循知识准确律,是牵涉书稿质量的根本问题,不可等闲视之。在书稿的编辑加工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知识准确律,这是保证书籍提供正确知识的关键,也是事关书稿质量和生命的要害。

知识性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点错误。如:

(1)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按:时间本身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虽然时间久了,一件事情正确与否会明确起来,但是否真理,决不是靠时间来检验,而是靠实践。

(2)台北凯歌堂被列为国定古迹。

按:台湾古迹有所谓“国定”、市定、县定等区别。台湾还没有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将台湾当作一个国家,所谓“国定古迹”的说法是错误的。

(3)清政府收复台湾。

按:这个提法不妥,因为“收复”“光复”等词应用于对外反殖民斗争的场合,如“郑成功收复台湾”“1945年台湾光复”,而清政府与台湾郑氏的矛盾是国内矛盾,不宜用“收复”,应改为“统一”。

二、年间有错。如:

(4)最早有道光十年(1884)……

按:上述道光十年应为1830年,1884年为光绪十年。

(5)3月11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逝世后……

按:时间有误,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都载孙中山于3月12日逝世。

(6)康熙年间,距今已100年。

按:康熙年间为公元1662-1722年,距今最少200多年。

(7)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早春清晨,一弯新月。

按:月的圆缺是与农历有关,不与新历有关,虽然是5日,但那天农历却是二月十三日,不会有新月,快成圆月了。

(8)《古今图书集成》于乾隆年间编成。

按:《古今图书集成》不是编于乾隆年间,而是雍正时所编。

碰到年间问题,一定要查年表,认真换算一下,看有没有差错。

三、地点有误。如:

(9)家住鹰福铁路线附近。

按:没有“鹰福”铁路的称呼,可改为“鹰厦”或“外福”(看他家住在哪一段来定,住在外洋到福州这段可改为“外福”铁路线附近)。

(10)江苏省濒临东海。

按:查地图,应濒临东海和黄海。

对于书稿中的地点问题,不能想当然,而应认真核查有关资料和地图。认为江西省鹰潭到福州的铁路就是鹰福铁路,认为江苏肯定只濒临东海,都是想当然所引起的错误。

四、引文有误。如:

(11)孤雁叫落叶。

(12)春秋时有相骨、日者,后世尤其。

(13)五岁洛城东。

(14)怀酒春风前。

(15)人正当庭月正圆。

(16)苏轼《黄山寒食诗》。

按:上述古文读起来都有些问题,查查原文,发现引文有误:(11)句中“叶”为“月”;(12)句中“日”为“曰”;(13)句中“五”为“去”;(14)句中“怀”为“杯”;(15)句中“正”为“静”;(16)句中“山”为“州”。为了引文正确,最好都要查查原文。

五、表达不准确。如:

(17)《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按:这种表达不精确,应在“古代”之后加“文学”,即为文学方面的四大名著,并非所有古代著作中的四大名著。

(18)某农场有一块边长400米的正方形实验田,一共收稻谷192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稻谷多少千克?

按:此题计算结果每公顷收稻谷1200千克,每亩为80千克,才160斤,实验田的产量如此之低,不合情理。显然,作者出题时脱离了实际,编辑时要认真核查,看看是否符合农田稻谷实际产量。

(19) 1945年捷克解放,结束了封建王朝的历史。

按:捷克在1918年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了,再讲封建王朝就不对了。

(20) “花中四君子”是“梅、兰、竹、菊”。

按:“竹”不是花,应称“岁寒四君子”。

(21) (朝鲜)李裪,1418-1449年在位。

按:应为“李裪,1418-1450年在位。”(查《维基百科》)

(22)我省拥有12.5平方公里的海域。

按:“我省”(指福建省——作者注)怎么只有12.5平方公里的海域呢?此处有误,经查《中国大百科全书》,得知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些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广,有些是不够认真,没有对词义仔细琢磨,有些是遇到不熟悉的资料却没有核查。在审稿时一定要用分析的眼光,多想一想,勤动手,多核查,挑出稿件的问题。

六、注意一些易错名词的写法

有些人名、地名、物名、国家名易错,容易产生混乱,审稿时注意不要搞错。

(1)人名

(23)秦始皇名赢政。

按:“赢”应为“嬴”。

(24)战国时期嫪毒与秦始皇母淫乱。

按:“毒”应为“毐”。

(25)秦始皇曾派徐市带着童男童女三千人入海救三神山。

按:“市”应为“巿”。

(26)稽康是“竹林七贤”之一。

按:“稽”应为“嵇”。

(27)华陀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

按:“陀”应为“佗”。

(28)东晋名将谢安,出奇制胜,以11万兵力击败符坚百万大军。

按:“符”应为“苻”。

(29)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

按:“丐”应为“丏”。

(2)地名

(30)杭州西湖有个著名的西冷印社。

按:“冷”应为“泠”。

(31)联军火烧园明园。

按:第一个“园”应为“圆”。

(32)七七芦沟桥事变。

按:“芦”应为“卢”。卢沟河的河水呈黑色,“卢”字义为黑,卢沟桥岸边不长芦苇,不要写作“芦沟桥”。

(33)株州是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按:“州”应为“洲”。

(34)日本在东北搞伪满州国。

按:“州”应为“洲”。

(3)物名

(35)稻田里蚂蝗不少。

按:“蝗”应为“蟥”。

(36)金钢石是已知最硬的物质。

按:“钢”应为“刚”。金刚石不是金属,是炭的同素异形体。

(37)我国古代的拜火教又称袄教。

按:“袄”应为“祆”。

(4)国家名

(38)在中国新疆最北部,横贯着一条气势雄伟的山脉——阿尔泰山脉,这里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毗连接壤。

按:这是2006年以后的文章。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蒙古共和国,1992年2月12日改称蒙古国。21世纪,再用旧国名就不对了,应称“蒙古国”。

七、字词错漏。如:

(39)主要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按:文意不畅,漏了一个词“国家”,应在“向”之前加“国家”。

(40)集前辈之大全而自成一家大柚。

按:文意不畅,查词典,无“大柚”一词,是否“机柚”之误?“机柚”比喻诗文的构思、词采、风格(见《汉语大词典》第四卷P1329),将“大柚”改“机柚”,比较符合文意。

八、事实有误。如:

(41)荷兰殖民者被郑成功赶回欧洲。

按:其实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荷兰人并没有“回欧洲”,而是继续留在亚洲许多殖民地中,仍对中国虎视眈眈。

以上仅举例说明,知识性错误还有其他表现。在审稿时,我们要注意运用知识准确律,把好知识关,避免知识性错误,以提高书稿质量。

猜你喜欢

有误文意书稿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理解有误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更正
选题有误
更 正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