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效应”与“独唱效果”:试论广播传播中重大主题报道创新
2018-03-28严浩严丹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严浩 严丹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对主流媒体而言,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性不容置疑。重大主题报道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年,各主流媒体纷纷推出重大主题报道,而在主题报道如何既突出时代感和感召力,又要兼顾影响力和传播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也面临一些挑战。[2]如何保证宣传效果,避免刻板化、宣教式的旧有模式,需要传媒从业者做出更多的创新。
本文认为,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目前的创新应当从系统从发,在报道方式和报道内容上将饱满丰富的宏大叙事与个性轻巧的短章采制相辅相成,形成犹如“合唱”与“独唱”共振的张力。它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和声,让报道既大气又可近、可感、可亲。
笔者以江苏广播改革开放四十年主题系列宣传报道为例,浅论主题报道的具体实践,这其中既有江苏广播全频率(特别是主流新闻频率引领)的“大合唱”,也有交通、文艺、健康等专业特定受众频率的“独唱”,更有大蓝鲸客户端等新媒体互动多旋律的“和声”。在大版面下,小成本的节目作出大文章,广播报道“轻骑兵”带着更快的节奏,为重大主题报道营造浓郁氛围和接地气的场域表达。
一、立足自身硬实力,实现矩阵化传播,各品类节目齐张共促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存在劣势毋庸置疑,但存在的优势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由于传统媒体长久以来形成的分门别类的节目矩阵以及在此基础上拥有的忠实受众拥趸。因此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新媒体既要适应受众需求做出改变,也应分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主次关系。坚守传统媒体主战场,在创作、传播、反馈过程中主动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制播模式。[3]所以各品类节目的协调、共促就显得十分重要。
各品类节目之间自然同频共振“合唱”声响更大,更具影响力。但差异化的小品类节目又可以促进宏大主题的有效传播。改革开放四十年,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文化都有着深远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宣传报道不仅是体现国家整体发展,更多的关乎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江苏广播各频率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新闻内容上做“加法”,突破时政报道、成就报道、典型报道的选题局限,注重题材挖掘。[4]
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以新颖的标题吸引听众,通篇用“四十”进行引领,进而统筹进行式的报道。节目以江苏百姓生活40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主线,梳理40个改变生活的点例,用个人小故事反映时代大变化,旨在突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些大体量、长篇幅、连续性地报道很好地营造了氛围,是主题报道的重点版面,在权威性上有了很好地表达。此外,江苏广播其他各频率也将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年重大主题,推出相关报道和活动,配合宣传,营造热烈浓厚的氛围。
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流行音乐回顾与展望——《致敬四十》,通过四十组音乐人专访、全民票选四十首时代曲、流行音乐四十年唱片展、致敬四十演唱会,每周以独特的视角和音乐的轻松表达,将国家四十年巨变娓娓道来,取得了不凡的收听业绩。以已经播出的一档节目为例,该节目从1995年亮相的歌曲《大中国》讲起,该曲歌词融合了全国各地民谣的特色,是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歌曲播出的同时,将1995年的国家大事“5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施行”等内容一并播发。节目中还适时地加入听众的互动,真正地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而江苏健康广播则在健康生活领域积极策划播出相关节目。推出《口令里的——四十》小版块,通过怀旧各个时期广播体操的音乐、节奏,围绕广播体操的变迁,从民众健身方式的转变,到健康观念的变化,弘扬新时代体育精神。折射四十年的变化。
可见,重大主题报道题材重大、领域广泛,从分兵作战到群策群力,整体融合传播,接地气的表达,有利于聚合分散受众群体,形成传播矩阵,互补共促,扩大传播影响,形成众星捧月的大“合唱”局面,最大发挥广播媒体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二、打造话题接力棒,塑造话语场域,推动话题持续升温
在如今的影响力传播时代,话题性是一档节目能否引起关注的关键所在,而确保话题的持续关注度则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报道中,江苏广播极具话题传播意识,通过话题接力,持续性提升主题宣传报道的热度。
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江苏新闻广播开设《四十年传奇中国》专题栏目,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各个历史节点,节目话题环环相扣,内容立体不断推进,总结经验推进发展,将四十年改革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江苏文艺广播《小星星》栏目以“红领巾日记”专题入手,持续不断提出各种话题,如江苏楼房长高了、环境变美了、火车速度变快了,结合参观活动组织、直播间访谈、视频照片征集、大蓝鲸话题分享等方式,以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提高可听性和感染力,以小朋友的寻访、采制,对比观察、诉说和分享,从一个侧面,让孩子也能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变化。
汽车调频也很注意话题的传递性表达。《同·行》版块就以“相伴同行”为主题,循“江苏交通变化”这条主线,结合交通参与者体验的故事,巧妙地用嘉宾共答涉交通选题的话语方式,运用多种直播的手段,通过对交通参与者的访谈、点评、剖析,小切口、大跨度、多视角地展示了江苏交通在等诸多方面的巨变,其内容涵盖了江苏交通取得成就的点点滴滴。话题也每期一变,注意衔接和承前启后。
可见不同栏目的特色话题针对特定受众群体,突出重点,注重衔接,开展深入讨论,有利于牢牢把握听众,持续宣传热度,以独特的“独唱”音色产生深入共鸣。通过形成话题、强化话题、话题接力的多种方式有效保证话题温度。
三、着眼媒体融合,多平台融通互动,形成融合传播力
当然,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我们谈论重大主题报道不能只是简单的节目制作和节目播出,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好多媒体影响力。要达到真正的有效传播,必然需要实现多平台的融通互动。因为当今复杂的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已经不能简单被看作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意见表达,而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化社会情感结构之上的多方向、多层次的传播格局。[5]
《城记·光影相簿》征集活动,搜集各地影像资料,聚焦四十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十三城的变迁与发展,唤起人们更为具象的城市记忆。与唱吧等网络平台合作,推出《光阴·经典重现》征集活动,邀请网友上传“经典重唱”作品,集中呈现影响一代人的经典歌曲,通过较为轻松的形式传递丰富的时代情感。
在传播平台多元化、传播对象分众化时代,要达到更大的主题报道效果和影响力,要整合形式多样的媒体形态,差异化编排宣传内容,开展话题接力,持续发挥热度,汇聚正能量,形成强有力的网上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立体传播唱响主旋律。
改革开放四十年主题宣传报道中,江苏新闻广播持续有温,文艺健康多元融合,大蓝鲸客户端互补共促,采用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等多角度报道与形式,各类节目互补共促,全方位构建传播矩阵,将各个频率专业“独唱”,有机编排组成多声部多旋律大“合唱”,整体宣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气势恢宏,提升了主题报道的感召力、参与度和传播力,彰显了江苏广播主流媒体的号召力和责任担当,在形成融合传播力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