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2018-03-28罗新民
罗新民
巧家县白鹤滩中学 云南昭通 654600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初中生具有了相应的独立意识,对于各类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此阶段需要做好道德与法治教育,全面抵制不良思潮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当前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帮助广大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较多优秀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一、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属于思想教育活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果并不是通过传统死记硬背方式来学习教材中相关概念性知识,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法治,以及法治精神的主要目的与表现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阶段要全面革新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教材以及教学内容能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涵。所以当前教师可以将内容繁多的教学资源进行转化,通过口语传递给学生。然后再结合学生日常接触的现象对法治和道德相关概念进行讲述,能够结合现实真正认识到更多专业化知识。此外,教师可以提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真实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律深层次含义,提高学生认知能力[1]。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看出,教师对教学方式缺乏有效设计,单方面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此类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氛围单调乏味,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局面,这样很难提升教学成效。所以当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与研究,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基本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根据不同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以及现象研究让学生掌握更多法律道德相关知识。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播放各类法律相关电影,比如《法内情》、《法外情》等视频片段,通过视频再结合不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学习法律。通过灵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现象,将现象从道德与法律角度进行判断,培育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或是创设不同话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看到老人摔倒究竟扶不扶问题,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进行排练,从表演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总结正确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主动表达个人看法,更好地提升道德教育成效。此类灵活式家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2]
三、设定成绩评价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与正常的知识性教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了解教材字面上的内容,不能深刻认识到法律精神和道德作用,这样将不能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学意义。所以目前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不能单方面通过考试或是日常作业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应用建立符合学生个人发展以及认知能力的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法治和道德相关内容缺乏较高兴趣,不能从法律与道德角度对诸多客观问题进行分析,也会导致其法律与道德水平降低。从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角度出发能够对学生真实学习水平进行全面观察,让学生能够整合在法治和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多项问题。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通过积极创设生动形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意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进程不断加快。
四、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间的联系
道德素质教育与情感教育之间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道德情感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提升法治教育成效。比如以“我心中的道德标准”、“我眼中的法治社会”,让学生展开写作,然后对学生不同作品进行评选,给予学生充分鼓励。或是在“成长的节拍”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一个孩子如何变得更加成熟的哲理。让学生能够获取不同感触,悟出来较多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不同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锻炼。这样能够使用新课改下的教学形式,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质量高低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等方面密切相关。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创设教学氛围,转换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