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编室编务工作之初体验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总编室申报选题

(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编务之初体验,首先应搞清楚编务的定义。笔者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无“编务”的定义,查阅辞海(2016年第六版缩印版)也没有“编务”的解释,能查到的只有“编审、编辑、编辑学”等诸如此类的词条。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编辑”类的论文数量远比“编务”类的论文数量多得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编务的地位不高。编务虽没有科学的界定,但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以编务工作为职能的管理行政综合部门——总编室,已成为出版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枢纽和桥梁。笔者初入编务工作,通过大半年的工作实践,正在逐步适应总编室的工作节奏,以下结合自身感悟谈谈编务工作的体会。

一、连续性

按照编务工作的岗位职能定性,大多数事务是连续性,比如选题申报、书号管理、年度选题计划报表编制、合同及公文档案管理、图书版权管理、编辑人员培训、图书申报奖项等行政事务工作,这些都是有步骤地按计划层层推进的。但有时会因编务工作烦琐且伴随临时或突发性事务打乱阵脚。比如在处理日常编务工作的时,可能会因培训或会议这类临时事件影响正常工作推进。这就要求编务人员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将突发变有序、化繁为简,并对下步工作做出有效的计划安排。

二、协调性

一个出版单位就好比一部机器,由很多零部件构成。虽说编辑工作是出版的中心环节,但图书的出版,不是编辑部门单打独斗出来的,而是发行、财务、生产制作等相关部门齐心协力的结果,这些部门相对独立且相辅相成。作为综合管理部门的总编室,在日常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协调社领导、总编辑和编辑们处理好编辑出版的事务工作;协调各部门的生产,落实各项工作的衔接;协调对外宣传交流的传播,做好服务后勤保证,为编辑出版保驾护航。

协调性还指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编务工作事务烦琐,联系的部门多,处理的环节多,与人打交道的频率也多。因此需要与领导、编辑、作者、读者等进行交流,如果沟通不畅,会阻碍出版活动进展。

三、服务性

编务也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确保出版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正常的工作秩序,通过服务进行管理,通过管理发挥枢纽和渠道作用,将各部门、各环节组织到统一的运行轨道上来。比如就拿申报国家、省级图书奖项或出版资助项目的这类事务性工作来说,编务人员要及时传达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申报通知,告知申报时间、申报条件和范围,协助编辑们做好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确保没有遗漏。然后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汇总呈送社领导审核签批,最终把“齐清定”的申报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像图书出版资助项目申报完后,编务人员还要实时督促编辑们书稿的进度情况,为后期的项目结项和变更做好准备。这期间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往小的说体现了编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往大的说体现一个出版社的形象问题。

四、专业性

编务工作常被人认为只是简单地抄抄写写的事务工作,不需要很高的文化学历或是工作能力就能完成,这是有很大偏见的。现在的编务更讲究精益求精,不仅仅要做一个合格的勤杂工,还要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比如:①具备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在政治导向上坚定党性原则,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判断。②具备发现重大选题的敏锐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具备一定的编辑出版知识,编务工作是围绕着出版流程做好辅助工作,从稿件的收发、编校、版权及出版进度流程等都需要编务人员够熟练运用出版知识与责编们进行沟通、协调。④具备文字表达能力,能处理各种公文的撰写,修改稿件比如会议纪要、通讯、书评等。

五、网络性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落伍了,自媒体时代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网络出版是传统出版转型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是出版载体、形式的多样化,语言形式的个性化,也是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编务也包括图书相关的市场宣传工作,可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网上直播等渠道,通过各种营销宣传渠道扩大图书曝光率,比如通过微博、豆瓣、微信公众号发布新书出版的消息。或是利用网上直播的方式进行新书发布会、作者签售会等,实现远距离互动,吸引目标读者和潜在读者的关注。又或是通过官网、微博等建立粉丝群,了解读者需求,明确市场定位。

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也对编务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编务人员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熟练使用电脑并充分利用线上数据、开卷数据分析规律,筛选读者的兴趣点,整合作者资源,发现趋势性热点话题,为选题、组稿、约稿做好铺垫等相关工作。比如可以利用微博私信向名家约稿,或者通过微博热门话题策划图书新选题等。

猜你喜欢

总编室申报选题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论数字化时代的总编室工作变化与思考分析研究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数字转型中的出版社总编室工作思考
关于新时期出版社总编室服务职能的思考
总编室工作的“五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