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校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与实践
2018-03-28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 常州 213000)
一、引言
2015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规划》中提出,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从外部环境看,高职院校图书馆正处于全面推进优质校建设的机遇期;从内部趋势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与实践缺乏自身特色,忽视了高职院校建设思路,核心功能尚未充分挖掘,因此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转型期。为了契合优质院校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信息知识服务支撑的图书馆也应当把握这种机遇期和发展趋势,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图书馆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升级。
二、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存在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战线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高职院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崭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一)图书馆利用率较低
图书馆利用率偏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空间的使用度不高,二是资源使用程度较低。
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功能布局以藏书和借阅为主,为读者营造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功能单一,现在已不适应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共同学习的需要,图书馆传统的物理空间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纸质资源采购中强化了专业资源建设,但由于馆员学科知识受限,采购的书籍内容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同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导致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二)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基础建设较为薄弱、专业人才缺乏、馆员信息意识淡薄,这些因素限制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读者的阅读需求已经超越时空的界限,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传统的服务内容、教育手段和资源条件已无法满足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也无法适应优质校建设的时代要求。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策略
为了助推优质校建设,主动适应“大数据”“云物移”等新形势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实现转型与变革,对接高职发展新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是指,立足于高职教育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新要求,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由封闭式、收藏式、被动式的服务模式向开放式、开发式、主动式的服务模式转变,实现信息资源利用效能的全面升级。笔者认为,图书馆应以开展优质高职建设计划为契机,念好“精优强深特”五字真经。
(一)“精”准定位图书馆发展目标
在高职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所在院校的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的战略优先级。优质校建设坚持产教融合主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学院师生为主,同时拓展到企业、政府、社区等合作单位的用户。高职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培训实践体系的重要支撑,其基本目标是协助所在学校实现其优质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支持学校教学、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
(二)“优”化图书馆空间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变革调整及用户学习行为的变化,单一的馆藏阅读空间已无法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图书馆作为保存纸本资源的物理空间,存储角色日趋下降,创新空间建设对图书馆发展至关重要。新型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坚持全新开放的理念探索实体空间转型,将服务空间拓展为虚拟和现实两个层面,创造多元、实用、创新的数字空间和轻松、和谐、高雅的文化休闲空间,进一步发挥文献资料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的职能。
(三)“强”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应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将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数字平台图书馆转变,从多种途径拓宽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实现图书馆创新发展。一是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智能化、自动化日常管理服务平台,二是可以针对读者阅读偏好、学历层次和服务需要,整合信息资源,搭建整合平台,制定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深”入推进图书馆资源建设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保证纸质资源稳步增长的同时,要根据优质校建设标准,及时调整本馆文献资源结构,构建专业特色资源群,完善馆藏资源体系。一方面,关注学校专业变化新动向以及市场需求,依据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分配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比例,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过程中来。
此外,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性,图书馆可在资源展示中引入实体资源,如开展学生毕业作品展、实训作品展,或是陈设专柜进行学生作品展示。通过多形式、多路径地推进资源建设内容,构建满足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资源体系,夯实图书馆作为校园学习中心的文献资源基础。
(五)开展图书馆“特”色文化活动
优质校建设要求打造建筑人文校园、服务智慧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为满足优质校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进行实体空间改造和信息化服务转型,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地区特色、读者需求及文化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途径,力求常态活动有创新,创新活动有突破,倾力打造品牌服务项目,例如开展“读书节”“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真人图书馆”等活动,形成图书馆品牌效应,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四、高职图书馆转型实践—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一)基本情况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工程),自申报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工作以来,重点实施“卓越人才培育、专业品牌建设、教学名师锻造、产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拓展、智能校园引领”六大工程,常州工程学院图书馆作为学院重要教辅单位,为推进高水平院校建设,自2015年以来围绕“精优强深特”全面探索图书馆转型路径。
(二)明确图书馆发展定位
基于高水平院校诊改背景,常工程图书馆根据本馆以及学校发展实况,把握科学管理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图书馆业务流程变化,不断优化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精准定位新环境下高职图书馆的发展目标的战略优先级,确立图书馆不仅要延续和继承已有的服务职能,还要支持企业实践、社会服务,实现服务转型的价值生长点。
(三)新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
基于实现功能多元化、资源共享性、空间开放性和增强用户体验感、获得感,常工程图书馆对原有电子阅览室进行彻底转型,打造全新“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
空间主要分为研讨区、试听区、创作学习区、图形工作站、语言诊断区和自主学习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打破原有电子阅览的单一功能,把采光、视野较好的空间优先改造为学习空间,配备隔离写字桌,在过道、立柱四周、拐角等区域设置学习座椅,扩大了自主学习空间;根据课程教学中拓展性教学的需要,建立小组学习研讨室,依据高职学生业余活动比较丰富的特点,特设多媒体观赏及电子竞技空间;还将原电子阅览室改造为技术体验区,配备苹果电脑、双屏电脑、ipad、kindle移动阅读平台,带来电子阅读的全新体验。
转型后的图书馆俨然成为学院高水平优质校建设和招生工作中一张亮丽的名片,进一步向办学条件高水平和社会认可高水平跨越。
(四)推动智能化图书馆建设
高水平院校发展提出了“智能校园引领”的建设要求,图书馆必须进行服务模式转型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常工程图书馆依托学院信息化建设基础和互联网平台,在读者教育和读者服务两方面实现转型。
图书馆的读者教育主要分为新生入馆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两大阵地,采用传统的集中培训或讲座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基于用户学习习惯的变化,图书馆借助学院“云课堂”平台,将新生入馆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导入“云课堂”系统,形成完整的培训教材和考试题库,学生通过“云课堂”进行在线学习和测评,通过“云课堂”在线学习,读者可以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读者教育实现持续性和延长性。
在读者服务方面,除了引进自助借还机、信息发布系统等先进设备,图书馆还依托学院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联合开发预约管理系统、馆员工作交接系统,实现日常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水平的精准服务。
(五)开辟线上线下资源采访新路径
图书馆基于Lib2.0理念和协同合作理念,鼓励读者参与资源建设,采用“读者辅助决策”机制,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资源采访新路径。
至今为止,常工程图书馆已全面开通师生网络荐购渠道,师生可通过统一的亚马逊帐号进行自营图书荐购,也可以通过畅想之星电子书平台进行试读推荐。
线下资源荐购工作也是推陈出新,除了传统的馆员——学生——教师联合现采外,图书馆充分尊重教师个性化需求,尝试构建了图书馆——馆配商——专业教师的交流平台,开辟了专业教师校内资源采访的捷径,既解决了教师业务时间较少的难题,又消除了图书馆采访人员专业单一的困惑。通过资源建设转型工作,提高了图书馆与师生读者的协同创新水平,同时不断促进资源建设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优质校建设的专业教学水平。
(六)打造图书馆特色文化品牌
常工程图书馆以新生入馆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为主要方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此外,还以“共建书香校园”为最终目标,结合高职学生阅读特点开展主题多样的文化活动,基于读者学习习惯,开展“生活·读书·新知”微讲堂、“传播·传递·传承”朗读角和“经典·文化·艺术”影视站三大特色文化活动。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化讲坛、自由发声的朗读平台和艺术交流的影视空间,全方位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图书馆坚持总体规划、长期开展此类教育活动,形成了图书馆特色文化品牌,也为全校师生学习、休闲提供了更稳定的交流场所。
五、结语
创新发展是优质校建设的“主旋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把握优质校建设的方向和旗帜,通过图书馆多方面的转型升级,促进第一、第二课堂的融合,打造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新技术、新模式、新体验”的发展愿景,从而推动学院优质校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