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传播探索途径

2018-03-28刘骁晗

传媒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众化综艺诗词

刘骁晗

(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 300221)

一、引言

当下各类综艺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但很多都是嫁接国外相关版权,难免水土不服,难以长远发展。在这个前提下许多节目开始另辟蹊径,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植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元素进去。随着节目越来越受欢迎,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也在崛起,并广受好评。

二、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演进

1990年4月,我国的首档文化综艺节目《正大综艺》被搬上荧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播出之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强烈追捧。“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深深刻在国人脑海中。2000年,《开心辞典》也曾红极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不断提高,此档节目便退出了观众视野。《百家讲坛》也是典型的文化综艺节目之一,但由于节目的局限性,热度大不如前。

三、文化综艺节目热播的原因

(一)回归传统文化

中国是文化古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文化流传至今仍熠熠生辉。但是,近年来,电视上霸屏的还是各种综艺真人秀节目,这些节目通过明星的影响力吸引观众观看,节目制作越来越相似,缺少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导致过度娱乐化。观众难免出现审美疲劳。而以《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等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大大提高了收视率。

(二)节目制作回归本土化

我国综艺节目起步较晚,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较为缓慢,我国最早的综艺节目播出是在1990年,央视台播出的《正大综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近年来,综艺节目种类繁多,但是能够获得较高收视率的大部分都是模仿国外的节目,或者购买国外的节目版权。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中国特色。《中国诗词大会》 《群英会》等一类文化综艺节目,寓文化于娱乐、寓知识于节目、寓历史于现代,为我国电视节目回归本土化做出了良好范例,成为成功范例。

(三)节目制作的大众化

以《中国诗词大会》 《见字如面》 《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均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目制作的大众化。上述节目播出的诗词、汉字等大部分是人们经常使用但是了解并不透彻的内容,内容的大众化,使得群众也可以参与其中。再例如天津卫视自2015年开播的《群英会》以轻松娱乐的谈话方式,讲述文化中的有趣故事,让原本高深莫测的古典文化变得更加亲民,深受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节目制作的大众化是推动文化综艺节目热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传播探索途径

(一)树立自己的节目品牌,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

节目能否继续播出的主要参考数据就是收视率。而节目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节目的品牌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实现节目品牌化的主要两个方面是内在理念和外在形象。节目中起到指导作用的便是内在理念,也就是说,整个节目的设置都是围绕内在理念展开的,以天津卫视的《群英会》为例,这档节目最大的特点便是一直弘扬传统文化,《群英会》以了解民族文化为初衷,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传统艺术,节目以谈话互动的方式共同挖掘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继承发扬皮影、耍牙、茶百戏等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活。而《群英会》的外在形象包装就显示出浓浓的中国风,图腾、中国汉字等的意象深刻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确立群众基础

传统文化节目要想得到推广和传播,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参与节目的不仅有专家学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或是普通的社会工作者。在此节目中,设置了“百人团”,他们既是观众也是比赛人员,节目中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词的热爱。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使节目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央视的《朗读者》节目不仅邀请了著名导演、影视巨星等,还有一些有情怀的普通人,他们以普通人的身份加入节目,拉近了节目与广大观众之间的距离,拓宽了节目的受众面。

(三)利用新媒体途径,增加传播渠道

如今新媒体开始兴起。大部分电视节目都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这样一来,观众观看节目的方式多了,改变了以往坐在电视机前固定时间观看节目的现状,收视率自然就会增高,与此同时,观众还可以拿起手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有时还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互动。例如在《群英会》节目中,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观众即使不能到现场,也可以参与节目,真正地参与其中。观众在享受传统文化盛宴的同时,强化了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节目不单单得到了推广和传播,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

五、结语

传统文化与综艺节目的完美结合迈出了综艺节目向“内容为王”回归的第一步,节目的播出承担着传播优秀文化的重任,要想把节目做好,长久的发展下去,就要在现状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真正把中华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大众化综艺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