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业创新导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28周本华刘红霞孙明珠张怀红黄连荣曾建平

山东化工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人才教育

周本华,刘红霞,孙明珠,张怀红,黄连荣,曾建平

(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创新教育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关注。高等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行动纲领,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关于高校创新创业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l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就已经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1]。

2015年,自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以及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重要文件的出台以来,众多教育大家与地方高校都在理论及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如何转型发展[2]。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地方高校如何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1 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早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就已经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教育部2010年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

1.1 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业”的新态势。然而,创新创业国家战略的实现,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必须通过一整套严格训练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可见,对创新精神的准确理解和定义,是指导"双创"教育结出硕果的第一步。什么是创新精神?就是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什么是创业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主动体验创业过程,培育企业家意识和精神,使大学生具备开创新事业的能力,并具备广泛的知识、技能和特质[3]。简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清时代特征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努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实验实训等动手能力训练、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以及交际能力锻炼。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在深刻理解创业创新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变更教育理念,跟上新时代发展步伐,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4]。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应该结合本校自身办学条件、教学特色以及专业设置情况,相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5]。

1.2 创业创新教育的意义

放眼全球,当今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创业创新教育受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引起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创新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行动纲领,是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国内外都十分关注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2 创业创新教育现状

创业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国内外的教育管理部门都十分注重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地方高校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起步不是太早,仍需大力研究和持续改进。

2.1 国外创业创新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特别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深受重视,发展很快,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如德国、英国等,也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目前,亚太一些国家也开始重视创业教育。比较典型的做法是,新西兰教育部要求高校将劳动技能、实验技能、社交技能等写入大纲,并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和考核。

2.2 国内创业创新教育现状

相对国外创业创新教育的开展,我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各地高校在实施创业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创业创新教育理念不够先进,不同区域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发展不平衡,实践条件不够完备,创业创新教育所需师资条件欠缺等等。因此,我国教育部对创业创新教育高度重视,于2004年4月正式发文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创新教育试点高校,以此推动我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6]。

3 地方高校建立创业创新教育新模式探讨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任,应该更加注重创业创新教育。下面以化工和制药专业为例,浅议地方高校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创新教育新模式。

3.1 完善课程体系 加强实验实训教学

“不以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教育,都离不开基础理论体系。因此,地方高校首先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在编写教材时,可参考国外成功的案例和做法,同时也要注意对以前的理论知识合理取舍和精简,陈旧的过时的教学内容果断舍弃。此外,实验实训课程尤为重要,要注意从大型化工制药企业和龙头企业吸收一部分生产和技术一线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进入编写队伍,让迫切需要的最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一定要让化工及制药实验项目多与地方企业的生产实际挂钩,适当增加生产工艺设计方面的实验,更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

3.2 聚焦周边企业 密切校企合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急需新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地方高校老师要充分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经常深入周边化工与制药企业考察调研,"问寒问暖",为企业技术改进和产品更新换代献计献策。地方高校一定要与周边化工制药企业经常互动往来,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共赢关系。

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不定期带领学生深入化工、制药类企业,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熟悉工艺过程,了解技术难题和技术发展方向,让学生对生产实际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这样,学生既能加深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能激起对技术创新的浓厚兴趣,勇敢尝试走创业创新之路。

3.3 组建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

俗语说得好:“名师出高徒”。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地方高校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创业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的教育模式,更离不开有丰富经验的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以化工和制药专业为例,地方高校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实践经验,让他们到企业锻炼一段时间,积累企业生产、研发和管理一线的经验,以此培养大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教师。

另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地方高校在周边区域的经济开发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基地,聘请有担当精神的化工与制药企业家和技术总监等社会精英担任特聘教授,拜访和邀请实际经验丰富并取得过突出成果的企业离退休专家到高校兼职或不定期给大四学生上培训课。这样,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得到充实,结构实现多元化,可更好满足地方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对新型师资队伍的高要求和新挑战。

3.4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机制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合理地反映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还可为新模式推广及后续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针对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预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地方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整合各专业教学资源优势,初步自建一套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送给外校同行专家进行全面而又详细的评估。结合反馈意见建议再邀请校内相关教学部门的一线教师共同讨论,一起修订、补充和完善,最后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本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用于安排日常教学活动,促进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4 结束语

创业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关系到特殊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能否顺利转型。地方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意义特别重大,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助推地方企业创新,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质量。随着创业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地方高校在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猜你喜欢

人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