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高职学生安全素质

2018-03-28

山东化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化学品管理制度实验室

曹 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高职人才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开展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以化工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为例,实验室存在大量的化学试剂,如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试剂。在实验过程中,有害物质、仪器设备用电及故障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这些安全隐患是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完善实验室安全措施和学生安全教育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避免师生人身安全以及财产损失,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

1 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

1.1 化学试剂毒害事故

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大量化学试剂,多数试剂具有有毒有害。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由于学生对试剂的化学性质、毒害性缺乏认识,在使用中或操作中疏忽大意,造成试剂的散落、飞溅引起伤害事故。

1.2 爆炸事故

一般实验室使用具有活性的化学品,化学品活性是指化合物中具有化学反应能力及释放反应能量的性质。化学反应能力很强,可以释放出大量反应能量(如反应热、分解热、燃烧热等形式的能量)。活性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是分解(或燃烧)反应,易造成热量积聚,从而引起爆炸和火灾,这类化学品包括爆炸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使用上述活性化学品,以及实验中使用高压容器,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不当引起爆炸事故。另外,易挥发、易燃气体泄露遇明火发生爆炸。

1.3 火灾事故

目前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实验室除了一般的仪器设备,还包括一些实际的生产设备或生产线,这些设备功率大、电路比较复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用电不慎或操作不当,引起电气火灾。另外,设备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 发热,也容易引发火灾。

实验过程中使用易燃化学品,由于化学品漏泄、化学反应、化学品自燃,或者使用明火造成火灾隐患。

1.4 实验室环境污染事故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种类繁多,排放的废弃物成分复杂。化学实验室排放的液体、气体、固体废弃物如果不能有效回收和处置,或任意倾倒废液或乱扔废弃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剩余化学样品及其产物、实验用品,这些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如果处理、处置稍有不慎,易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

2 完善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实验室使用率频率较高,学生参与人数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根据化工实验室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的根本[1]。

根据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制定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训教师职责、实验室学生守则、实训中心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大型仪器使用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事故紧急预案。上述管理制度应当人员职责明确,做到有章可循,强化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检查,检查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排查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及时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认真落实执行安全管理制度,避免相关制度形同虚设。

3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1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基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实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2]。

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不如生产企业直观和突出,导致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实验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学生不能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的根本保证,安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素质,安全教育是防止实验室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3.2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危险化学品相关知识学习,包括爆炸品、易燃品、有毒品和腐蚀品等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环保知识培训,实验产生的废液、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的分类知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学习,要严格执行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安全用电、避免机械伤害。

安全设备、实施的使用培训,熟悉灭火器、紧急喷淋器、洗眼器、急救箱的使用和安装位置。

加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培训与训练。

3.3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形式

3.3.1 开展安全教育宣传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络进行安全宣传,针对实验室不同的安全隐患开展系列安全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通过上述形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事故的处理、处置能力。

3.3.2 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不同阶段

生产企业实行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三级安全教育是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新入厂职员、工人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包括安全责任意识、安全预防意识、安全风险意识。参照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入学安全教育、进实验室前安全教育普及、不同实验和实训项目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始终贯彻于实验的不同阶段,做到安全教育时时抓、处处抓,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3.3.3 安全教育进课堂

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实现与企业安全的对接,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拥有安全素质的重要方面。化工实验室专业性强,安全教育的形式应当由浅入深,在化工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实验室运行与管理、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考核,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安全知识,训练学生的安全事故的处理、处置能力。

4 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安全意识、积极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事故处理处置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完善、长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化学品管理制度实验室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