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65例疗效观察

2018-03-2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入选者室性西医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1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且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发病率不断增长,若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左心室肥厚,出现舒张功能减退,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1],心肌肥厚可使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增加[2]。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轻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重者可发生猝死[3]。张利勇等[4]研究明确指出血压的波动与心律失常呈正相关。西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为胺碘酮、美西律等,但使用不当时会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因此寻找长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药物十分必要。该病属于中医学的“心悸”、“怔忡”范畴,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笔者对6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养心定悸胶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所有入选者均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西医诊断: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为心律失常,均为首次确诊。中医诊断:根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中诊断依据进行诊断[5]。纳入标准:所有入选者均符合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排除合并有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过敏体质者。

将所有入选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49~68岁,平均(53.62±6.07)岁;收缩压125~155 mmHg,平均(136.60±10.53)mmHg,舒张压85~115 mmHg,平均(97.02±8.54)mmHg;心率62~90次/分,平均(78.16±8.43)次/分。高血压病程在3~12年不等,平均(6.02±1.55)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50~65岁,平均(52.96±6.14)岁;收缩压120~155 mmHg,平均(135.75±11.02)mmHg,舒张压在85~110 mmHg,平均(96.68±8.39)mmHg;心率65~91次/分,平均为(78.51±8.25)次/分。高血压病程在3~11年不等,平均(6.10±1.4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心率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1,规格型号25 mg×20片)50 m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养心定悸胶囊(石药集团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82,规格型号0.5 g×36粒)6粒/次,2次/d。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1.3.1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中医证候进行评分[6],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但是<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6周后进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查。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观察组中有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均未作特殊处理,复查时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一些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者出现心悸、心脏停跳感等轻微症状,部分患者发生晕厥,但是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突发心脏骤停,需进行除颤治疗,甚至发生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7]。中医理论中并无心律失常病名,将其归属于“心悸”、“怔忡”等范畴,其病位在心,病机为气血两虚,瘀血阻滞后导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发为心悸,因此补气养血是治疗关键。笔者研究对6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定悸胶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者(P<0.05),且不良反应少,说明养心定悸胶囊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时具有较大优势,分析其组方成分,该药由地黄、麦冬、红参、大枣、阿胶、黑芝麻、桂枝、生姜、炙甘草等组成,主要功效为养血益气,复脉定悸,主要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等症。地黄性甘,微温,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功效。研究证实地黄多糖具有保护心肌细胞,防止灌注损伤的作用,还具有强心、利尿的功效[8]。人参经过浸润、清洗、蒸制等工序后加工成红参,具有补气、养阴、补脾益肺、安神等功效,其中人参皂苷Rh2(G-Rh2)是红参特有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可防止心肌缺血[9]。大枣性温、味甘,益气补血,黑芝麻具有益精血,辅助降血压的功效[10]。阿胶滋阴补血润燥,桂枝性味辛、甘,温,常与补气药物配伍。炙甘草具有益气复脉、调和诸药的作用。以上诸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养血、镇悸安神的作用。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何秉贤.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2):1101-1102.

[2]徐颖,荣根满.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4):104-105.

[3]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20(4):279-326.

[4]张利勇,石成,王曼虹,等.老年心律失常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同心肌缺血动态脉压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3,48(10):44-45.

[5]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7-63.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7]沈洪,杜捷夫.《国际心脏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4)——心律失常识别与抗心律失常药[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6):377-382.

[8]彭辉.地黄多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0):918-921.

[9]周芹,王晞,王龙.人参皂苷Rh2对高脂膳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1):1-6.

[10]黄树娟.芝麻补钙降血压绿豆饼及其制备方法:CN105875765A[P].2016.

猜你喜欢

入选者室性西医
从青年人才的发展起伏勘察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问题
——基于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的早期入选者跟踪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走在“动力电池”的研究路上——访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周永宁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