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儿童牙科恐惧症的效果观察

2018-03-28林丽娥卢玉明杨晓晖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牙科口腔医学程度

林丽娥 卢玉明 杨晓晖

广东省佛山市口腔医院 广东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城南分院,广东佛山 528000

牙科恐惧症(DF)是指患者在接受牙科治护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心理及行为抵触的综合症状群,由于患者过度害怕﹑敏感﹑紧张及焦虑,甚至出现哭闹﹑不耐疼痛﹑挣扎﹑躲避﹑抗拒等行为表现,严重阻碍其牙病治疗,拖延患者病情[1]。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对创伤的感知能力较强,患儿并不具有独立判断事物能力,无法理解疾病治疗的目的,可造成其在接受口腔治疗时出现DF,降低患儿治疗依从性,导致无法进行治疗或强制进行治疗的结果,使得儿童牙病防治工作成为难题[2]。本研究对我院120例拟行龋洞充填术的深度龋齿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告知-示范-操作(TSD)+无痛麻醉的护理模式对儿童DF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0例深度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来院治疗:经确诊检查为深度龋病拟行龋洞充填术患儿;年龄3~10岁;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浅﹑中龋齿者;伴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全身性系统疾病者;严重口颌面部畸形者;患儿家属不积极配合者。12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男/女)分别为[(34/26)和(31/29),χ2=0.302,P=0.583],平均年龄分别为[(6.45±2.18)岁和(6.84±2.21)岁,t=0.973,P >0.05]。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告知+无痛麻醉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TSD+无痛麻醉的护理干预。(1)术前:①环境与沟通:为患儿创建和谐﹑亲切的环境,接诊时医护人员保持和蔼态度,采用亲和语气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建议家属的积极配合,起到安抚患儿情绪的作用,对于特别焦虑的家属,为避免影响患儿情绪,嘱其在科室外等候;医护人员与患儿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了解患儿的年龄及教育水平,针对学龄前患儿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相应肢体动作进行交流,针对学龄期患儿则采用有一定逻辑性的言语进行行为诱导,适当对其进行原则性评价,纠正患儿DF,增加患儿治疗依从性。②TSD措施:在患儿治疗前,首先,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为患儿讲解治疗流程及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感受,不适感大概持续的时间,嘱患儿无需太过恐惧;其次,给患儿演示口镜﹑探针及治疗器械等的用途,并让患儿尝试触摸仪器,聆听机器运转声音,并用手体会打开气水枪的感觉,从而增加患儿接受治疗勇气,消除其恐惧及顾虑;告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感觉不舒服﹑疼痛时,勿进行大幅度动作,出现突然翻身﹑用手触碰医生等行为,采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停止操作信号,并在治疗前,进行模拟训练,让患儿形成良好意识。(2)术中:在治疗过程中,诊疗室内播放美妙﹑舒缓的音乐调节患儿的情绪,并掩盖钻牙声音,采用数数﹑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尽量保持无痛﹑无味﹑无医源性创伤的手术操作,以稳﹑准﹑轻的操作标准减轻患儿术中的疼痛﹑不适感,将可能造成的疼痛的步骤放到最后操作,从而减少患儿心理应激反应;治疗过程中,不断鼓励﹑夸奖患儿勇敢,给予患儿勇敢会得到奖励的心理暗示,并让没有DF的家长陪伴在患儿身边,增加患儿内心的安全感。(3)术后:积极表扬﹑肯定患儿在治疗过程的良好表现,并给予小礼物奖励患儿,为患儿及家属讲解口腔保健知识,督促患儿养成每天刷牙﹑少吃甜食的习惯,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明白儿童牙病预防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1)儿童牙科恐惧程度评估:于术前及术中,采用Corah’s口腔焦虑症评分法(CDAS)[3]对两组患儿的面部表情﹑开口程度﹑四肢紧张程度及首次钻牙时反应进行评估,分值在4~24分,病态性畏惧:21~24分,重度畏惧:17~20分,中度畏惧:13~16分,轻度畏惧:9~12分,无畏惧:4~8分。(2)儿童表情及疼痛程度评估:采用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4]及视觉模拟评分(VAS)[4]评估患儿在局麻及治疗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及痛苦程度。(3)儿童诊疗行为评估[5]:评估患儿在术前及术中时的行为表现,完全抵触:患儿感觉到非常恐惧﹑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治疗;抵触:患儿存在抵触情绪,虽接受治疗但不配合治疗;接受:患儿接受治疗,但有所顾虑,愿意遵从医嘱治疗及接受建议;绝对接受:患儿愿意接受治疗,对治疗环境及过程没有恐惧陌生感,与医护关系和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19.0软件处理,CFSS-DS评分﹑Wong-Baker评分及VAS评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诊疗行为特点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恐惧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中的CD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恐惧程度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儿的恐惧程度比较(± s,分)

组别 n CDAS评分术前 术中 t P观察组 60 14.81±3.71 10.45±3.15 6.939 0.000对照组 60 15.04±3.68 15.88±3.61 1.262 0.209 t 0.341 8.779 P 0.734 0.000

2.2 两组患儿面部表情程度及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Wong-Baker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面部表情程度及疼痛程度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儿面部表情程度及疼痛程度比较(± s,分)

组别 n Wong-Baker评分 VAS评分观察组 60 1.82±0.68 1.94±0.61对照组 60 4.03±0.82 4.08±0.85 t 15.779 15.844 P 0.000 0.000

2.3 两组患儿诊疗行为特点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疗行为特点(完全抵触/抵触/接受/完全接受)分别为[(5/15/24/16)和(15/21/16/8),χ2=10.267,P < 0.05],患儿配合率分别为 [66.67%(40/60)和 40%(24/60),χ2=8.571,P < 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保健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之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可造成其龋齿发生,从而导致口腔门诊接诊的牙病患儿数量逐年增加[6]。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儿童DF发生率可高达84.05%[7],DF不仅耽误患儿牙病及时就诊情况,影响医护人员工作顺利进展,增加其疾病负担,从而增高医疗不良事件风险,从而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发展及预后[8]。TSD作为一种能够减轻儿童DF的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告知患儿牙科治疗流程及诊疗器械用途,为其演示器械操作过程的一系列干预行为,消除患儿因不了解牙科治疗过程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从而增加患儿治疗配合度,达到治疗牙病目的[9]。同时,无痛治疗是降低患儿痛苦感及DF的重要关键举措,颇受临床医患青睐[10],本研究对我院60例深度龋齿的患儿进行TSD+无痛麻醉的护理干预,取得较佳结果。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中的CD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Wong-Baker评分﹑VAS评分及患儿配合率显著低于或高于对照组,说明TSD+无痛麻醉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恐惧感,提高患儿诊疗过程中疼痛耐受性及治疗依从性,从而避免患儿产生DF。分析原因为,良好的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接诊时亲和的态度﹑语气,可消除患儿的紧张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进一步治疗顺利开展奠定基础[11];而针对不同患儿进行不同行为的诱导,可利于患儿的配合医生治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形成良好遵医意识[12];为患儿进行TSD措施干预时,可提高患儿对治疗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减轻其恐惧心理,从而降低DF发生率[13];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痛麻醉,进行稳﹑准﹑轻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患儿信任最关键部分,可有效减轻患儿恐惧及疼痛感[14];为患儿播放音乐﹑看动画片﹑讲故事等可转移患儿对诊疗器械操作的注意力,减轻内心焦虑﹑恐惧感,同时,给予患儿鼓励及夸奖,可增加患儿治疗配合度及疼痛的耐受性,让无DF的家属陪伴患儿身边,可增加患儿内心安全感,并避免存在DF的家属将不良情绪影响患儿的情绪,从而避免患者对牙科治疗产生心理阴影[15];于术后奖励患儿小礼物,肯定患儿治疗过程中表现,树立良好口腔保健意识,可消除患儿DF,为下一次顺利复诊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TSD+无痛麻醉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深度龋齿患儿的DF症状,提高患儿疼痛耐受性及治疗依从性,利于患儿的手术顺利进展,可在临床牙科中积极推广。

[1] 赵丽萍,王婧姣.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应用 [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0):1159-1161.

[2] 王俊艳,牛一山.儿童牙科恐惧症产生原因的研究进展 [J].口腔医学,2016,36(11):1054-1056.

[3] 钱虹,黄群,骆明荷.中国行为医学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4-328.

[4] 徐燕,高黎.CCA-ADVS干预法在儿童无痛牙髓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33(4):564-566.

[5] Folayan MO,Faponle A,Lamikanra A.Seminars on controversial issues.A review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dental anxiety in childr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ediatric Dentistry,2002,12(5):347-354.

[6] 高翔,吕静,GAOXiang,等.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218-219.

[7]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13.

[8] 王一珠,李锐,常平,等.儿童牙科畏惧症临床治疗中音乐疗法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7,10(5):274-278.

[9] 谷海晶,刘丽敏,凌均棨.Tell-Show-Do技术对儿童口腔治疗首次就诊合作程度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3,7(4):39-41.

[10] 杜芹,田鲲.视听结合分散法结合无痛麻醉仪在乳牙牙髓治疗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4):466-468.

[11] 孙琴洲,宋光保,李叶青,等.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恐惧症行为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6):348-349.

[12] 徐月娥.综合心理干预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77-1079.

[13] 张珑,李芳萍.心理干预在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应用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59-60.

[14] 周凤梅.伢典微创无痛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1):50-51.

[15] 夏可畏,钱虹,黄群.儿童牙科焦虑:与父母牙科焦虑的关系和有效的儿童应对策略[J].口腔医学研究,2016,32(9):969-972.

猜你喜欢

牙科口腔医学程度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征稿征订
牙科界茅台来了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