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中艺术类特长生历史教学效果的尝试
2018-03-27薛萍
摘 要:高中艺术类特长生的教育属于高中特色教育,教学有其内在的特殊性,采用普通高中教材并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教师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面对艺术生的实际情况,发现并培养兴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艺术类特长生;个性意识;艺术素养;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薛萍,甘肃省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3-0078-02
高中艺术类特长生的教育属于高中阶段的特色教育。近年来,随着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高和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学习艺术类的高中学生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高中艺术类特长生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属于自幼学习且功底较为扎实,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孩子;另一种属于在初中学习阶段,其文化课往往不尽如人意,家长和学生都感到高考无望,故转投艺术专业,以期在高考中能顺利通过。从高中艺术特长生的生源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通常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欠佳。
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艺术类特长生历史教学工作,对于艺术类文化课的教学深有感触。高中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有其内在的特殊性,教学采用普通高中教材,需要完成普通高中教学任务并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学生往往会在前两年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当中,历史课和其他文化课的教学一样,授课效果不理想,真正开始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却是在艺术类高考结束后,全国普通高考开始前半年。因此,教师不但要在学生不重视甚至学校也不太重视的情况下,在前两年打下基础,还要在最后一学期完成高中阶段的总结复习,最终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
这些实际情况让艺术类的文化课教学长期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投入少却要求高,不重视却要求达到理想的成绩,从事艺术类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的教师都应该感同身受。面对问题,当然要解决问题,身处教学一线,不断地在无奈中摸索、尝试,试图找到一种可以“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教学方法。高中艺术类特长生的历史教学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注意其特性,为发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助力。
一、根据艺术特长生的特点建立教学思路
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孩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个性强”,一些学生甚至会刻意地表现出所谓的“个性”,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比如,学习音乐、表演的学生感性,容易冲动;学习美术的孩子则更沉闷、内向。对待学习不同专业的艺术类孩子只有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会有效。所以,要真心关注艺术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要,再根据需求做出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调整。
高中艺术类特长生通常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有的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专业课永远多过文化课,因而教师要格外重视选择教学方法,说得更透彻,和普高教学不同之处就是教学方法要“花哨”,尤其是在奠定基础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因为只有这种“花哨”的教学才有可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做多种选择和处理,尽量做到教学方式多元化。
艺术类特长生的历史课内容需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并认真整合教材。艺术类历史教学课程内容要做到少而精,以跳跃式、大跨度的方式,挑选对中学生有较大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梳理清晰的历史脉络,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史实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的联系,减少知识头绪,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尤其是注意結合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充实或减少授课内容。有意识地减轻艺术类学生的学习负担,先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后构建起基本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一定的价值观后为高考打下基础。
二、直观教学有利于增强艺术特长生的教学效果
艺术类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学习的思维上较为简单,喜欢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用心且巧妙。考虑到授课时需要不断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选择直观授课方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但艺术特长生毕竟是高中生,理解力较强,专业特长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形象思维,部分专业知识面相对较广。艺术类特长生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电影、电视来了解历史的,笔者常在课堂上碰到学生问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来自古装电视剧,其中的人物和情节设计较为符合艺术类特长生的思维特点。帮助学生分清史实和虚构,同时培养兴趣就是笔者在课堂设计中尽量利用影像作品的原因。
以战争史的讲解为例,最初大量选取历史文献的影像资料,但因为缺少故事性学生却不感兴趣。于是,笔者以电影《拯救大兵雷恩》为课堂主线,该影片以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诺曼底登陆为背景,开头重温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面对那种令人震撼和颤栗的血腥和残酷,笔者提问:“战争到底是什么?”“你知道的二战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有了兴趣,更有了求知欲和对战争的反思。对于历史题材的影片,无论是我国的历史题材影片还是外国的历史题材影片,或者是不同时期反映现实的影片,只要进行合理解读,都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学习中国史时,播放《重庆谈判》《大转折》《三大战役》《上甘岭》《开国大典》等类似影片,学习世界史时会让学生观看《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等影片,都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在高中艺术类特长生的教学中,始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也是激发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因而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影片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历史。例如,针对音乐和表演专业的学生,组织观看《阿诗玛》,该影片改编自彝族长诗,是一部舞剧。影片中大量的音乐插曲、欢快的舞蹈,都是原生地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体现,音乐和表演专业的学生很有认同感。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教学中大量应用影视资料的方法更适合艺术类特长生,也更符合他们的特点。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大量功夫,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此外,辩论课也很受学生欢迎。例如,教学抗美援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时,笔者针对这样的课题设计2个辩题:其一,抗美援朝战争前是否出兵。正方:必须出兵;反方:不能出兵。要求把握时代感,站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立场上进行论证。二是抗美援朝虽然结束,但对于这场战争的争论并没有随着硝烟的散尽而结束,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正方:抗美援朝利大于弊;反方:抗美援朝弊大于利。要求侧重考虑其带来的影响,按不同国别要求学生自愿结合组成不同的小组,代表不同的国家和政治势力,模拟“巴黎和会”的现场进行辩论,并为本国争取利益。无论是美术专业的学生还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辩论课上,各小组学生准备资料、团结协作、其分析能力、口才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均得以提升。
其实,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教师肯用心、会用心、设计教学、明确目标,把知识化繁为简,就真正能让学生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杨露.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图书情报资源[J].教学与管理,2003,(3).
[3] 冯一下,李洁.再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与内容安排[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4] 杨向阳.评价,将历史教学引向哪里[J].历史教学,2003,(5).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