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研究现状概述
2018-03-27凌梦媛
凌梦媛
【摘要】僵尸企业的概念最早由Kane在1989年提出,但对僵尸企业的相关研究近二十年才开始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从僵尸企业的定义、识别、成因、影响几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帮助读者对僵尸企业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僵尸企业 定义 识别
僵尸企业被广泛认可的定义之一是指自身发展能力低下或已经丧失,市场竞争力较弱,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或银行贷款而生存的企业。僵尸企业的概念最早是由Kane在1989年提出的,而国内对僵尸企业的研究则是近5年才开始的。僵尸企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自身扭亏无望但仍一直存活的企业。而僵尸企业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大量投入到效率低下甚至是根本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
1、僵尸企业的定义
僵尸企业通常是指财务陷入危机但依靠债权人的帮助依然能够继续存活下去的企业。Kane是最早将“僵尸”概念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中的学者,他将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存贷危机期间的存储机构称为僵尸存储机构。日本僵尸企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业泡沫破裂,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日本涌现了大量的僵尸企业,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Fukuda的实证研究发现。日本的僵尸企业所占比例在1995-2002年期间呈现总体增长趋势,达到10%左右。Bruche认为,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国家也出现了僵尸企业问题。Papava则分析发现.僵尸企业不仅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学者们对僵尸企业的定义各不相同。Ridzak认为如果没有银行的继续贷款就会违约的企业就是僵尸企业。Hoshi则认为。僵尸企业是指那些在正常竞争环境下会因为低盈利水平而被驱赶出市场,但实际上因为债权人的帮助而依然存在的企业。僵尸企业存在的很大原因是“僵尸借贷”的存在,因此充分认识银行提供的“僵尸借贷”是深入理解僵尸企业内涵的重要前提之一.Hirata认为.银行通过提供额外贷款以救助资不抵债的企业就是“僵尸借贷”.不仅包括了债务展期,还包括利率降低、债务减免等其他形式的援助。资金流向了缺乏效率的僵尸企业,其产生的效应以负面影响为主。
2.对僵尸企业的识别
Caballero提出的识别僵尸企业的方法。简称为CHK方法,僵尸企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提供优惠的信贷,因此,将银行对企业借款的补贴程度作为判定企业是否为僵尸企业的依据。CHK方法只需要计算单一指标就可以做出判断且所需的数据可以从财务报表等公开渠道获取,便于实际操作,但是由于只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识别过于武断,存在将正常的企业甚至是一些优秀的企业错误地归类为僵尸企业、将一些实际上是僵尸企业但银行贷款补贴维持在正常水平的企业误认为正常企业等缺点。因此Fukuda提出了运用“盈利能力”和“持续信贷标准”来改进(简称为FN方法)。该方法认为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上且下一年能够增加借款的企业就是僵尸企业,但50%的资产负债率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并不算高,并不能作为借款异常的衡量标准。Hoshi在研究韩国僵尸企业时构造了财务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FES)以及银行援助指数(BH)这两个指标来识别僵尸企业(简称为HK方法)。这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相比的优势在于不需要计算利息支付的理论下限.克服了有的企业数据难以获取的困难。
3.僵尸企业的成因
僵尸企业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是企业、银行、政府、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僵尸企业产生的关键在于财务状况糟糕却能继续获得银行贷款。相关研究发现,银行为掩盖坏账损失的不良动机是僵尸企业产生的重要原因。政府对银行监管的宽松政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及政府不恰当的注资则是推动僵尸企业继续生存的因素。
4.僵尸企业的影响
僵尸企业的影响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僵尸企业的微观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司投资决策、管理者行为、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宏观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就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
僵尸企业主要从三方面降低行业生产率:第一,僵尸企业自身是经济效益低下,缺乏活力的企业,在应该退出市场的时候长期存活在市场中,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经济活力,降低行业生产率。第二,僵尸企业的溢出效应会扭曲行业竞争,使得行业内效率较高的企业收缩经营,而新进入者也会大幅减少。
5.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僵尸企业的研究”虽始于20世纪末,但大量的研究成果是从21世纪初开始,而国内对于僵尸企业的研究则更晚,僵尸企业这一词汇是近5年才开始出现于学术文章中的。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朱鹤和何帆构建了7种针对我国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其中有4种单条件识别方法和3种多条件识别方法,其创新之处在于国外只强调银行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存在影响,而在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提出了考虑政府影响的识别僵尸企业的方法。聂辉华等人指出政企不当关系、地方政府间以及国企间的恶性竞争等都是导致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
而相较于僵尸企业的识别或成因.国内学者更关注的是如何清理僵尸企业,即僵尸企业的退出。付晓认为对于由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导致的陷入困境的僵尸企业可以进行兼并重组,从而盘活整个企业。而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僵尸企业。即那些本应被市场淘汰却靠着政府或银行的支持而继续存活的企业。王立国提出要建立退出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消除企业退出的后顾之忧。完善我国《企业破产法》是防止僵尸企业产生或继续存活的重要方法。此外还有托管經营、扶持发展可以用来处置并不适合并购重组或是破产的僵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