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职业倦怠 追求职业幸福

2018-03-27王鹏飞王春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消极职业倦怠育人

王鹏飞 王春生

中职班主任日常工作繁杂,教学任务、班级事务以及其他临时性任务都得去完成。高强度工作压力之下的精神紧张,高频率活动之下的情感冲突,高密度工作任务下的角色冲突,高纯度情感付出的职业焦虑,以及个人专业发展的停滞等带来的心理问题都会成为中职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诱因。职业倦怠会造成工作质量低下,个人情绪低落,不利于教师自身成长,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不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因此,探索导致中职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深层原因并寻求缓解职业倦怠的措施,解决目前困扰中职学校“班主任荒”的现状,打造一支富有活力、乐于奉献、追求职业幸福的班主任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首次提出。费鲁顿伯格把职业倦怠定義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社会心理学家马勒什和佩斯认为倦怠有三个特征,即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具体到中职班主任而言,情感衰竭的具体表现为:对工作丧失兴趣,对育人丧失激情,对班务缺乏热情,对事业缺乏信心,工作中没有活力,缺乏创造力,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易暴,一点小刺激就能引起很大反应,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紧张常常伴随左右,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去人性化的具体表现为:对待工作消极、敷衍了事;对待学生冷漠、麻木不仁;对同事、家人疏远或行为怪癖;对待自己多变、不思进取。低成就感的具体表现就是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消极地评价自己,消极地对待工作,消极地应付学生,甚至自暴自弃。

中职班主任一肩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一肩担负着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人成才”育人使命,是中职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大国工匠成长的引路人,是形成良好班级的灵魂人物,更是自身家庭和谐美满的重要成员。所以,中职班主任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中职学校的育人成效,也影响学校长远发展,对班主任自身的生活幸福指数、职业生涯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解决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二、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

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叠加而形成的,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看,既有宏观的社会原因,也有中观的职业学校原因,还有微观的个人原因。

(一)社会原因

一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束缚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造成职业学校社会形象欠佳、教师待遇偏低、工作任务繁重、缺乏成就感,由此产生了职业倦怠。二是诸如“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偏见,导致职业学校沦为“坏孩子聚集地”的代名词,严重影响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客观评价,严重低估甚至是无视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价值,进而影响到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思想价值差异化,家庭结构多元化,信息传播多样化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均等性,对中职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和育人活动形成较大冲击。长此以往,消极、懈怠的情绪积聚,“幸福感”缺失,产生职业倦怠在所难免。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是评价机制不完善。职业学校往往以班级量化考核分数、领导测评来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忽视了班级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二是激励机制不到位。职业学校重“技”轻“德”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技能大赛各方关注予以重奖,班主任育人艰辛少有激励。此外班主任在学校提拔、职称评定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并没有过多优势,反而工作量却是正常教师的数倍。巨大的落差,势必影响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保障措施不到位。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班主任小心翼翼,唯恐教育不当引投诉,管理不善落处分。不堪重负下难免负面情绪滋生,职业倦怠由此产生。

(三)自身原因

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中职班主任由于对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复杂性的认识不足,造成自身情绪失调、职业成长困惑和角色冲突等问题。教育是一个“慢”过程,职业教育尤其如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也不能悲观于现实状况的糟糕透顶,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所说,我们不能抱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的非理性信念。二是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设置不合理、定位不准而缺乏针对性,评估不科学而缺乏实效性,评价不客观而缺乏激励性,行动难落实而缺乏持久性,最终庸碌无为,影响自身成长。三是难以突破自我局限以开放心态融入群体,缺乏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缺乏良好团队合作的能力,影响自身发展。

三、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面对众多原因,班主任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去解决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适应环境,改变自我。

(一) 调控情绪,学会客观归因,坚定信心

对同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情就会大不一样。中职班主任的情绪往往受到外界的评价、学生的态度以及家长的反馈等三方面因素影响。面对不同的看法,班主任教师既不以偏概全、盲目否定自我,也不能视而不见、归咎他人;要敢于正视问题,正视负面评价,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外要培养乐观的心态,建立牢固的自信,增加面对不公或消极评价的底气,将其转化为改进工作的推动力。教师们不妨借鉴马丁·塞利格曼培养乐观态度的“ABCDE”模式,认为遇到不好的事情(A)时,自然会产生消极的想法(B),这想法影响我们情绪,并且带来了相应的后果(C),找出证据反驳(D),由此体会自己应对消极想法获得的激发(E)。举个例子:小王又旷课了,屡教不改。消极想法:我真没用,连一个小问题都处理不了。后果:感觉沮丧,当其他学生出现问题时,反应很容易过激。反驳: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这并不能说明什么。而且小王也不是一点变化没有。激发:我需要的不过是再想想办法或者可以去请教更有经验的老师。

(二) 做好职业规划,促进自我发展

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提出了万能公式:成功=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有效的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收获职业生涯的成功,就会感知作为一个职教班主任的幸福。职业规划的5个要素分别是:自我的认知、合理的目标、适合的策略、不断的反思、持久的行动。中职班主任正确认识自身,重新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剖析,明晰自己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据此制订合适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劣势,提升自身素养,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要及时反思,把个体平凡的经历、育人细节的把控、班级管理的得失等升华为带有个人风格的、富有教育智慧的方法和理念,从而实现自己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 职场搭桥 幸福有道

首先,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快乐,是保持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繁杂的、枯燥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不妨建立自己的幸福账本,每天记录快乐的事件,或晒微信朋友圈,或形成工作札记,时时回顾,多多交流,时刻提醒自己其实每天都有开心的瞬间。其次,突破自我局限,开放心态,融入群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将为自我成长带来良好的社会支撑,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增大了对工作的兴趣。再次,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投入专业成长,感受职业幸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专业能力、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在工作上游刃有余,更易赢得周围人的尊重,领导的欣赏,家长的认可,学生的信任,也容易收获职业幸福。所以,中职班主任要通过自我反思,合作促进,不断学习,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持续关注发展与自我提高,在工作中充实自己,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增强职业幸福感。最后,职业学校班主任还要心怀感恩之心。正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难、学习难才成就了班主任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才成就了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教育情怀。学生的进步、班级的成长会带给班主任教师最大的职业成就感。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青年教师项目“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ZJC16003。)

(责编 李晓庆)

猜你喜欢

消极职业倦怠育人
消极的后果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让自己发光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