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好现代职教体系还需“祛痛”

2018-03-27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专业型学士学位专业学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实施3年来,时时都能感觉到有些关键点隐隐作“痛”。“痛”点在哪儿?不通则痛。《规划》中描述的現代职业教育体系,无论是横向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还是纵向上,中、高、本、硕,甚至到博,表面看上去都是四通八达。但从内部分析,有很多地方实际上存在着“通而不畅”“单方向通”甚至“不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堵塞”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动脉”,即中、高、本、硕、博衔接中专业学位教育的薄弱,甚至缺失。

由此,分析“痛”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是“中、高”到“本”科层次教育“阻断”。我国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当初由于教学和科研人才十分缺乏,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学位。专业学位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是本科层次的学位教育基本缺失,造成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高”到“本”科层次教育沟通不畅,甚至阻断,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是学术学位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升学“排异”。长期以来,我国本科教育一直开展的是学术学位教育,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评估又一直采用学术学位教育一个评价标准,使得部分本科教育高校虽说转型,实际上仍然采用学术学位教育的课程方案和教学模式,没有改用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方案和教学模式,这对职业院校升学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排异”反应,其带来的“痛”不仅伤害的是职业教育,也严重阻碍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快速发展。

三是衔接“中、高、本、硕、博”的主动脉“狭窄”。我国学士学位教育层次至今仍只有建筑学1个专业学士学位,硕士层次仅40种,博士层次仅6种。不但专业学位种类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数量也与学术学位招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且与教育强国学位类型授予情况恰恰相反。比如,现如今美国至少有41种专业学士学位,112种专业硕士学位,56种专业博士学位,占到全部学科群的67.3%。在各个层次学位授予中,专业学士学位人数已连续3年占全部学士学位授予人数的62%以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占全部学位授予人数的84%左右,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比例近60%。

因此,研究“祛痛”的方子,笔者认为也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去“阻断”。一是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专业学位点建设为抓手,实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大项目,建立有利于应用型高等学校发展的评价等制度,加大力度推动我国地方本科向应用型本科的转变。二是开展全国高校学术型、专业型专业的认定工作,将原本是专业学位教育的本科专业办成真正的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如临床医学类专业等;将既可学术型也可专业型的专业,也给予确定,按照学术型人才或专业型人才自身的成长规律进行培养,如法学类、会计学类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位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治“排异”。一是以国家级专业学位专业建设为抓手,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机制,充分调动行业部门参与专业学位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专业学位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开展专业学位课程和教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开发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二是开展“中、高、本、硕、博”专业学位教育衔接课程的研究开发,建设“中、高、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适应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最后,拓“狭窄”。一是加快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切实提高对专业学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在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专业学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更要重视专业博士学位的发展;三是统筹使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本、硕、博专业学位招生比例,最终招生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需求相协调。

猜你喜欢

专业型学士学位专业学位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培养复合型人才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基于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探索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