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的研究

2018-03-27张英哲

商情 2018年4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国有企业

张英哲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人力资源风险已成为严重阻碍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国企人力资源风险的特点、类型,详细论述了国企人力资源风险控制对策,以期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风险控制

一、国有企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国企的特点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产物,在组织形式上,国有企业包含国有资本控股、国有资本参股、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在组织功能上,国有企业兼具社会与经济双重功能,具有公益法人与盈利法人双重身份。在管理方式上,由发改委立项,组织部负责人力资源,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国有企业的资产与经营。在公司目标上,国有企业同时具备主导、控制、盈利与就业、公共产品与服务等多种角色,具有“非一元化”特征。

(二)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国企人力资源指的是从质量与数量两个维度为企业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并促进企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人力资源的总称。在这一概念中,质量属于素养内涵,数量属于载体内涵。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领导激励等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生产发展目标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是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开展的一系列人力资源制度设计与安排。

二、国企人力资源风险的类型

(1)人力资源招聘风险。招聘过程是应聘人员与企业两者动态匹配的过程,而招聘风险指的是企业无法招聘到适合的员工而造成的日常运营不确定性。招聘机制不完善、招聘渠道、招聘设计、招聘环境等等,均是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来说:其一,招聘理念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國有企业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招聘理念、模式与工作流程,企业招聘理念相对落后,不能准确定位招聘工作,比较排斥新理念与新事物。人资部门对企业核心人才认识不到位,招聘工作的开展只是通过“招聘”这一方式弥补职位空缺。其二,招聘流程不完善。大部分国有企业招聘流程不完善,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计划性、规范性。招聘活动停留在传统陈旧的人事管理水平上,缺乏改进与创新,甚至忽略岗位分析与员工需求预测,未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员工招聘计划,更未展开招聘效果评估。其三,招聘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我国部分国企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吻合,其应对新业务、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严重影响人才招聘工作的高效开展。

(2)人力资源晋升风险。晋升风险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晋升结果并不能改善企业现有情境。综合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人事测评与考核是人力资源晋升的前提,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的考核比较容易,但对于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的考核是有些难度的。部分资料指出,对于企业中高级工作、知识类、管理类等工作的客观评估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非绩效因素会严重干扰企业员工正常晋升。与此同时,中高层国有企业人员晋升中,年龄、性别、工龄、教育培训等都会成为影响员工晋升的干扰因素。

(3)人力资源薪酬风险。薪酬是国有企业员工最为看重的一大因素,若薪酬分配管理不合理,就会导致员工因期望不足而产生的工作倦怠,进而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带来较高的辞职率与缺勤率。现阶段,国有企业均实行月薪工资制,企业能较好地把握这一工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比较保守,而且,除基本工资外的其它薪酬组成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薪酬分配的公正性与合理性。而这种薪酬制度之所以能延续几十年不变,究其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

三、国企人力资源的风险控制

(一)内部环境与控制活动方面

(1)招聘风险控制。工作职务分析、人员需求设计、员工测试与录用是招聘风险的主要来源。具体来说:①明确、详细的工作分析是防范招聘风险的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职责是员工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前提,在职责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是不同岗位对所需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性格、学历、素质、经验等内容,为保证岗位职责与员工能力的匹配,必须明确各项岗位任职资格。②人员需求设计。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制定用人计划,确定招聘职位、任职资格、人数等内容。在制定招聘计划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现有岗位的人才需求,还应前瞻性预测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做好人才储备工作。③员工测试与录用。科学、合理的素质测评体系不仅能全面获得应聘人员信息、避免主观意识的影响,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力。企业在进行素质测评过程中,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合理搭配各种测评方式,真正选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2)培训风险防范。首先,充分了解接受培训的员工,合理选择受训员工,尽可能避免在频繁跳槽员工身上大量投入培训资源。其次,在试用期内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注意,一次培训费用不应过大,并在合同条款上对员工进行一定限制。在结束培训工作后,需要员工签名确认培训费用,在约定服务的同时,约定服务赔偿方式。

(3)绩效考核风险控制。绩效考核风险控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探究:加强评价人员学习与培训力度,提高其行为决策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尽可能避免居中趋势、晕轮效应、偏松偏紧等问题的出现。合理选择配对比较法、交替排序、尺度评价等多种评价工具,掌握评价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严格公开、公正原则,在制度层面上防范评估考核评价风险。

(二)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指的是企业通过确定的与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有关的风险控制过程。在上文分析中得知,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了应聘人员的逆向选择。之所以出现逆向选择,与招聘人员品质不高、国有企业选择模糊等因素密不可分,国有企业特别是领导阶层的政治资本、人脉资本会严重影响企业招聘结果。鉴于此,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必须重视国企招聘体制的完善以及求职人员的逆向选择。在具体风险应对过程中,应谨慎应对以上两方面因素,与此同时,制定合理计划有效应对招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内部监督方面

国有企业必须对人力资源风险控制实施进行全面的检查监督,为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环节的有效性,必须及时检查并监督流程政策的执行情况。在形式上分析,对不同流程政策的监督检查主要分为个别评估与持续监督两种。在国有企业招聘环节、晋升环节、薪酬管理环节均需进行持续、动态监督。对招聘环节的持续监督,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持续监督人员招聘流程的制定、实施以及问题解决环节,针对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控制效度。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