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
2018-03-27李瑶
李瑶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逐步加深,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现象越来越常见,且分离程度正逐渐加剧。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分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制约。如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持续性分离,将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损害人民的利益。为避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持续分离,需在分析分离原因的基础上,确定其危害,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就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实体经济 金融经济 分离
民众生活,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息息相关。近十年,全球频发金融危机。就宏观角度来看,金融危机的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会给人民正常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并且在民众生活所受影响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经济复苏与重新发展所需时间会更久。从本质上分析,金融危机的出现,与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联系。为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有效抑制经济风险,就需要保证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对国际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彻底分离之际就是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相对比实体经济,金融经济部门数量持续性增多,金融资产和金融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实体经济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影响,从前具备服务性与辅助性角色的金融经济,开始逐渐转变成为主导性的地位,且独立发展越来越显著。从客观层面上来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会呈现出新的特征。首先,兼并行为。在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即便可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潜藏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经济逐渐发展下,市场竞争加大,部分金融机构凭着自身丰富的资源和加强的经济实力,开始收购规模小、实力弱的机构。一旦产生收购,就会加大金融机构的资产比例,促使资源过度集中,由此必然会促使全球经济体过于集中。从发展趋势来看,这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不少大型金融机构认为,即便出现破产现象,政府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必然会予以支援。基于这方面的考虑,金融机构也就不会有所顾虑,常出现风险经营的现象。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的支持通常是沒有特殊条件的。金融经济在持续性发展自体经济增长规模的时候,通常不会考虑太多,只是想扩充经济体制。而这种不及后果的发展模式,必然会给实体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政府支持行为,无形中给予金融经济重要的后盾。其次,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存在于金融经济中。相对比实体经济,金融经济规模与实力均存在明显的优势。依赖于这种优势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出现于金融经济中。在金融经济的挤压下,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受到阻碍,就会加大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剧两者分离度。在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形势下,金融经济中的投机取巧行为越来越多,导致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分离程度变得更为严峻。最后,打破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平衡性。实体经济在金融经济快速发展下受到严重影响,两者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平衡由此打破。同时在多种投机行为的影响下,对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影响,致使价格指数不能真实反映市场情况,由此也就不能依照价格指数指导和反映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在价格指数不能客观评价现实生活状况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的主导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忽视,金融经济在整个经济形势中的重要性也由此提升。在两者不断相向发展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发展分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危害
就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过程中,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分离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危害不容忽略。首先,容易产生金融危机。从前几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来看,其危害是全球性,对经济本质的发展通常构成不忽视的危害。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必然会造成金融经济活跃,过度发展的金融经济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从某一方面而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分离,就说明金融经济发展更自由,对其管控的约束力在不断下降。在金融经济发展处于一种高度自由化状态下,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就会明显加大。金融危机的爆发必然会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本就是相互协调的两种经济主体。但金融经济过快的增长速度对实体经济构成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在金融经济发展速度超越实体经济的时候,就会引发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分离。发展速度过快的金融经济,就会衍生出大量、大型的金融交易。在实体经济发展期间,此类金融交易受到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外部环境变更下,纯投机和交易的活动比例在市场中占据份额就加大,不断刺激着金融经济独立发展,加剧了整体经济的恶化发展,对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数量、规模、地位差距不断增加的过程中,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成为一种趋势。而这种发展趋势对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点。
(1)金融资产比例增加。金融经济持续发展,实体经济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实体经济在实践或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金融经济难以媲美的。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出现的金融经济。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可以说,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兴起是基于实体经济繁荣与发展。但实体经济需外汇交易,同样需金融经济的支持,在这一点上金融经济的中介作用表现明显。出现金融经济,各类风险也就会持续性增加。而金融经济相对比实体经济发展速度更快,提高金融经济所占比,着明显不利于经济发展。
(2)制度与技术原因。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制度与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就制度而言,金融交易的非理性行为与投机行为相对比实体经济更为明显。相应的,为规范金融经济市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会利用新政策方式对不合理行为予以管束与控制。而这种行为就会使得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更严重。就技术层面而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都可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发展。但金融经济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金融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实体经济,两者也就逐渐呈现出分离的状态。
(3)金融管制。在金融经济比例与技术、制度影響的同时,金融管制同样会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分离。单纯的金融管制,我国这方面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同时金融自由化加快了两者经济分离的速度。同时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全球金融管制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资本流通的速度不断加快,国际金融机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交易量持续性增加。金融交易情况变得糟糕时,就可能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由此可见,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相互分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两者经济相互分离的危害性,就需要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保护,由此才可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抑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有效策略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够有效推动经济水平提升,才能够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对此,就需要采取具体的策略抑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推进两种经济协调发展。
(一)优化政策
要想阻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分离,必要的政策支持显得较为重要。关于政策支持,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制定阻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性价值。研究分析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分离的主要原因,金融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是两者分离的主要根源。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给予实体经济一定的支持。如减免税收、优化融资渠道等。通过对实体经济发展予以政策支持优化,就能够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预防金融经济过度增长。另外一方面就是,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联系。在优化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政策的基础上,强化两者相互联系,避免相互分离的因子出现,才能够促进国际经济共同发展。加大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联系,就能够共同推动经济整体进步。如,可鼓励金融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式,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步调。
(二)协调发展策略
就当前发展趋势,整体经济保持稳定发展趋势,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必然要求。金融经济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基础,且实体经济对国际经济构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本不应相互矛盾的存在体,而应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模式。即便出现金融危机,但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脱离不了干系。而这也正说明金融危机的发生是金融经济发展过快导致的。保持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准确定位金融经济的前提下,创造更大的空间供实体经济发展。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经济良性发展,充分发挥金融经济的优势,推进实体经济革新,促使两者形成相对完善的协调机制。唯有必要的协调机制,才能够共同推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增长,才能够维护两者发展的平衡性,才能够保护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性地位。
五、结语
依据我国实际情况,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两者相互分离也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为避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分离,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抑制两者分离,实现金融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形成良好的协调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