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思维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18-03-27郑琼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双创教学改革

郑琼娥

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运用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已是业界的共识。文章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荼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本专业当前发展现状的剖析,提出了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与“双创”理念相悖的诸多问题,并针对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较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安溪茶学院

一、引言

工商管理专业不管是在综合性大学或是本专科院校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这源于它专业领域跨度大,市场需求广的特点。工商管理专业建起来容易,但要办好却很难。如何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变化,培养出满足新常态下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双创”教育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强调“双创”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当代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塑造离不开专业教育的根基,因此,如何将“双创”人才培养自然地“嵌入”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所设专业特性成为新常态下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可以说各行各业的兴衰很大程度是由自身组织的管理效能决定,而管理效能的强弱又与管理者自身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直接相关,因而工商管理专业骨子里就带有创新创业的教育基因,利用“双创”思维引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战略路径。

二、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创建概况

安溪茶学院是福建农林大学和安溪县政府于2012年共同创建的国内第一家服务茶产业的本科院校,利用校地合作、公办民助的办学模式共同培养现代茶产业人才。针对学校的办学特色,2016年福建农林大学和安溪县政府共同将安溪茶学院办学定位确立为“双创”型学院,并将“双创”理念全面落实到学院各个专业。安溪茶学院所设立的工商管理专业(简称我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综合性院校的专业性质和使命。它主要服务茶产业,为茶产业下游的发展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面对当前高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茶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亟需懂专业、能创新、会创业、敢开拓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我专业立足闽南综合科教基地群核心区,积极打造以茶产业为主的高端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但对于一个新学院办起的“老”专业,不管是在子专业的设置、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处在初探和培养期。

(二)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尽管我专业首届(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并大多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满足岗位的需要,得到用人单位好评。但毕竟受到专业初创期有限的教学资源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制约,可以说首届毕业生在学校接受“双创”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一定不足,这难免会影响刚人社会的他们的职场竞争力。因此,遵循学院专业群建设的总体部署安排及办学新定位,2016年初,我专业将以培养能与茶产业下游精准、无缝对接,具有“双创”思维的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作为新一轮专业建设目标,同时加大对本专业师资的投入、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努力将我专业学生培养成更具竞争力的茶产业“双创”人才。

但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发现,我专业在融入“双创”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着一系列改革的难题,如学生分类培养机制、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双创”师资队伍打造等。这亟待院系、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联动才能破解难题,持续深入改革。

三、“双创”导向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双创”专业能力薄弱

本科阶段要进行“双创”教育,必然需要一线教师在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我院工商系老师主要是高校毕业并受过专业理论训练的硕士和博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实战经验欠缺。同时,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才刚刚兴起,我系老师与当前大多高校老师具有的共性就是缺乏专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培训。且由于高校老师较为繁重的授课任务、较大的科研压力和绩效考核体制的影响,使得大多老师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没有相应的理论根基,也就缺乏对“双创”领域前沿知识探索和学习的热情。学院在积极推动“双创”教育的开展,有些老师甚至会担心需要承担新的教学任务而对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改革活动抵触和排斥。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专任教师大多熟悉企业运营流程,有投资或创业经验。而在中国,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也只是在少数知名高校,授课老师也是理论出身的教授和学术专家。难以把“双创”的理念精髓落实到大学生新能力的培养上,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双创”教育的优质开展。

(二)专业培养方案难以服务于“双创”的教学理念

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是课程教学体系的行动指南。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主要有两个专业方向(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培养方案主要遵循就业导向和本院围绕“茶产业链”办学特色设置课程体系。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至今发展也较为成熟,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能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体系,并融入了《茶学概论》《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茶叶市场营销》等特色课程,使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立足于服务当地产业的办学理念。虽然我们的培养方案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但是课程的设置上较难看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踪影,唯独一门《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双创”理念时才全校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是难以满足“双创”教育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院也积极开展围绕“双创”思维的教学改革,如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开讲座、报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大赛等形式宣传创新创业的知识。安溪茶学院是一个较新的一本学院,2012年9月正式招生至今已经毕业了两届学生,但在学生大学四年中,工商管理专业有意识有组织开展的创新教学活动是很少的,有的也只是象征性的讲座或交流座谈会。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学生,必然需要有遵循以创新创业理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然而由于我系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双创”教育的专业培训,对于系统、合理、科学地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是有难度的。同时,课程设置也需要有一定量的专业教材相辅佐,而据调查,全国目前很少有较为成熟、专业、权威的“双创”教材,更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教学体制可以借鉴。出于以上多种现象,我系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設计和培养方案的改革上还是任重道远。

(三)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

“双创”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性的创新和创业。因此,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从2012年创建以来就一直很注重实践教学模块的设置,并遵循学校对我院创业型学院的办学定位,要求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至少30%。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我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就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课程实训主要针对实践性质较强的专业课,如生产运作与管理、管理沟通、门店管理等,课程总学分有理论学分和实习学分构成,而这个实习教学是老师在授课计划中确定几节实习课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式教学,或是在企业与员工、主管进行实践交流等,然后提交课程实训总结报告;二是综合实习,我系主要引进一些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软件,如ERP沙盘、VBSE等,通过虚拟仿真商业环境来训练学生专业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最后就是毕业实习,学生在自己找的实习单位进行三个月的毕业实践,然后交一份毕业实习报告。尽管我系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很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与“双创”能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以理论型为主导的教师团队,教师个人实战能力弱,且受学院政策支持、体制跟进的影响,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安排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当前的实践教学设计还不够针对性和系统,内容主要拘泥于应用技能的培养,难寻“双创”思维的踪迹,实践教学与“双创”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低。

(四)片面的高校人才培养评价体制忽视了“双创”能力的培养

1.当前高校普遍以就业率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招生的筹码。作为一个新的学院,学院对我系毕业生就业率也甚为重视,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自然也就以就业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更主要以应用型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大一的公共课,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大三的专业课,大四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职场胜任力。按照这一教育模式最多只能是应用型的职业经理人培养。素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麻省理工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其内涵也有清晰的界定,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传播或是固化的培养企业家指南,而是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失败,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中创新,让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后具有科技创新的基本能力,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高精尖科技人才的摇篮。“双创”教育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在于高校对其摆放的位置及对其目标定位。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更迭的现实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具有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研高深研究之外的第三个职能——社会服务。由此可见,以传统的就业导向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其滞后性与局限性已逐渐显现。

2.重科研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与“双创”理念实施存在分歧。职称是高校老师职业生涯的一生追求,职称决定着老师的收入和荣誉,可以说取得更高的职称是高校老师不断努力的目标之一。而当前重科研的职称评定使得老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尽量多地申请课题和发表论文,很难有其它空余时间和精力参与“双创”教育理念的学习和实践。虽然国家现在也一直鼓励工商管理专业老师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但是这些内容并没有列入职称考核的条件,况且学校也没有给予老师参与企业实践、企业咨询、自主创业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导和支持。这必然导致老师的“双创”教育意识和能力薄弱。

3.学生考核体制老套,考核效果不佳。目前,我系工商管理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闭卷、实践报告、论文等传统形式,考核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闭卷还是科任老师主导,考试内容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记忆性内容多,加上老师期末提供考试范围,学生只要根据所划的知识点好好准备几乎没有不过的,只是分数高低而已;实践报告和论文也是主要根据纸质材料评定分数,至于完成的过程很难考究,最终成绩受老师的主观评价影响较高,学生的“双创”能力则无从考量。

四、基于“双创”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安溪茶学院在进行“双创”教学模式改革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可以归于相关资源的欠缺。如果学校有确实可行的政策支持、组织机构得力、雄厚师资队伍、外部资源的配合,我系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

(一)搭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架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开展必然涉及到上至学校顶层设计,下至学生自主学习,必然需要学校和学院有专门的组织管理部门进行统筹、规划与指导。在“双创”教育领头羊的美国高校都会成立创业管理与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双创”教育理念的普及、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目前,我校还没有专门的负责主管部门,“双创”教育的项目开展大多由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主导,工作分散管理,且常常出现部门间缺少交流沟通,各司其职,导致“双创”教育开展的低效率及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快建立高效的“雙创”教育统筹管理部门,以其为中心,其他行政部门协调配合,形成运行有序、通畅的组织架构才能有效推动工商管理专业“双创”教育的实施。

(二)立足学院办学特色深化课程改革

以我院建成有农林特色的“创业学院”、“国内一流茶学院”为目标,立足闽南综合科教基地群核心区,将我系打造成以茶产业为主的高端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这就要求在理论课程设计上结合自己办学特色进行“跨学科”构建循序渐进、衔接紧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在一般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突出强调“做中学”,一门课程可由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采用仿真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模拟的训练中掌握“双创”理念的方法和技巧。

(三)创建科学高效教学体系

首先,课程的合理设置需要有针对性、优质教材辅佐。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在这方面优秀的教材欠缺。因此,在理论知识教材中可以搜寻国外知名的、又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畅销书籍。在实践教学方面,可利用本土人才资源,组织有实战经验的教师、优秀校友、企业家合理编纂符合本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材和企业家创新创业实战案例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有利于安溪茶学院开展贴近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其次,改进教学方法。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双创”教育理念,更需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可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研讨辩论等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入以教学团队为单元,多角度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再次,完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一方面加强实训课程的实用适用软件的购置,茶学院已经准备购置VBSE企业仿真实训软件,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提升实战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加大力度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等等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学院在技术、咨询、资金、孵化等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学院和系应该充分利用校地合作的办学模式主动寻找企业和政府合作,善于利用外部可用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的“双创”教育佳绩;最后,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最主要的执行者,“双创”教育目标必然要求老师具有“双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我系可以根据自主培养与校外聘任内外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师考评机制如可加入创业指导、学生竞赛辅导、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等考核指标,来增强教师参与“双创”活动的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师资力量。

五、结语

大学是人生最具精力和灵感的阶段,工商管理专业也是最适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领域。我系要借助将安溪茶学院建设为有学校特色的“创业学院”的发展目标,挖掘地域优势,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主导、优势茶企联合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特色、能服务于当地茶产业又能辐射全国的“双创”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双创教学改革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