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运用
2018-03-27滕燕
滕燕
摘要: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强调看待生命与事件的积极面,并让来访者发现生命及事件中的各种可能性,是一种给予希望的会谈方式。在面对各种心理危机的谈话过程中,较“原因”、“问题”导向的谈话模式,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更能给予干预对象希望与力量,在实践中有较好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并且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
美国心理学家Gilliland BE和James RK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1)了解及确定案主的问题;(2)保证安全:干预者应该把案主的生理、心理危机性降到最小;(3)给予支持:使案主感受到关心和帮助;(4)帮助案主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5)制定计划:帮助案主确定行动步骤;(6)得到承诺。(陈宝坤、杨侠等,2014)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以下简称SFBT)强调看待生命与事件的正向、积极面以及面对同一事件的各种可能性,注重现在的行动与偏好未来的影响,是一个具希望感的建构解决之道。(许维素,2014)SFBT从解决之道出发,而不是聚焦原因,从当事人的优势出发,而不是聚焦限制,是一个与当事人共同建构的互动过程。相对于线性思维的解决办法,SFBT有积极、高效的实践意义。以下将结合Gillil-andBE和James RK的心理危机干预六步骤,用自杀案例的干预服务对SFBT的运用进行举例。
一、确定问题
SFBT不重视问题的成因,但会把握问题的性质以及了解问题发生及发展的模式。危机发生时,干预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对象的状况及问题,并能够从干预对象的角度去了解问题及其境遇。
(一)合作关系的建立
压力源不等于危机源,无论是创伤事件,还是心理疾病并不必然产生危机事件,只有当这些事件超出了案主的承受能力且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时,才有可能诱发危机事件。其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复杂,除了自然、社会、家庭、现实环境、个人等原因交织在一起,我们很难快速识别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帮助案主平复情绪并建立专业的咨询关系很重要。
案主:“我觉得唯有这样的方式(自杀)才可以让我解脱。”
工作员:“无论之前你做了什么,我相信你是为了让某些问题得以解决,你能告诉我,这么做是希望自己去解决什么问题吗?”
案主:“我已经尝试去与同学和谐相处,但是那没用,他对我太苛刻了!”
工作员:“对你试图与同学沟通而又不成功这件事,你感到很沮丧。”
(二)发现问题的循环模式。从问题发生的循环模式中,找到循环的关键所在,并发现可以阻止目前危机继续发生的方法。
工作员:“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地在改变这一切,你能告诉我你每次尝试改变时都想到了什么?”
工作员:“你目前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你或是其他人可以做些什么让過去的你再回来?
工作员:“你这样定义你自己是想到了什么吗”
二、保证安全
危机中的当事人行为反常、易失控,通常案主有具体的自杀计划;且计划的致死率、可行性高的,自杀的危险就越高。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要将案主及自身的危险性降到最小。如果案主有自杀和自伤的念头或行为,工作员需正面询问案主,并评估其自身的风险有多大。恰当地询问案主是否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是一种预防性的干预评估,通常情况不会导致自杀,反而会挽救他们的生命。对有自杀倾向的个案,必须要让其远离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器械、地点,使其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尽量避免独处。
工作员:“在你最难过的时候,你有哪些想法或行为呢?比如你是否有过轻生的念头或是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
工作员:“你现在最需要谁在你身边或许你有别的什么考虑?”
三、给予支持
工作员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案主的经历和感受,不带主观评价地给予支持和接纳。SFBT强调关注案主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强调可能性,而非局限性。事件本身的影响是与当事人在对话中构建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应让案主感觉到一种可控和力量,并尝试发掘问题背后的正向功能及案主的资源系统。
工作员:“当你的状态不好时,你觉得有谁会最先发现?”
工作员:“我知道你经历了很多,而且你用你的勇敢和坚持一路走来,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工作员:“我很好奇你过去面对困难时你会对自己说什么?那个时候你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四、构建目标
危机情景下,个体容易认知狭窄,如过度概括、灾难化、绝对化等。偏差的认知模式容易消极评价事件,并呈现出痛苦、绝望、无意义和无价值感等情绪方面的特征,其主观体验是一种无助与失控感占主导地位。掌握健康积极的应对方式,不仅能增强案主的自我效能,也有利于提高解决危机的概率。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案主创造希望,明确目标;提升个人的控制感。
(一)例外经验
1.寻找例外经验
SFBT的例外问句旨在引导案主去看到问题不发生或发生频率较少的时刻,并探讨这些时刻是如何发生的,以运用过去成功的解决方法,连结例外,达成目标,也可以使得“例外”成为案主追求的方向。(许维素,2015)
工作员:“当你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时,你做些什么能让你的心情好一点?”工作员:“什么情况下,你会感觉好些?”
2.强化例外经验——假设及奇迹问句
通过SFBT的假设问句及奇迹问句来构建案主的行动目标,且这个目标是案主想要的、愿意执行以及执行有效的目标。
案主:“我很痛苦,我整晚都睡不着觉,快天明时,我似睡似醒,我真想就这样不要醒过来了。”
工作员:“的确,这样的感受让你很难过,假如有一天,你有能力面对现在的问题,你觉得你的行为或想法和现在会有什么不一样?”
工作员:“假如你一觉醒来,奇迹真的发生了,这个奇迹解决了你期望解决的问题,你达到了你理想中的状态;但因为你睡着了,你并不知道这个奇迹已经发生了,在你醒来时,你会发现哪些变化呢?
(二)探讨迈向希望的小步目标
确立目标的原则有:①是案主想要的、愿意接受的;②是实际的,是案主能控制的;③是正向、明确、具体、小步骤的;④是能够具体评量的。(许维素,2004)因此,目标的订立首先必须贴近案主的生活,能促进其在社会脉络中推进;其次目标是案主可以实现的,但又不易太简单,可以让案主自我评量并发现行动的效果。
案主:“我整天像游离在这个世界一样,我不知道我的存在,除非他(男朋友)能回到我的身边。”
工作员:“假如他回到了你的身边,你的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种状态是你理想的状态吗?你能具体描述一下这种理想的状态吗?”
工作员:“假设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你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工作员:“这些不同和变化中,哪一个是你最想实现的?”
工作员:“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相应地你担心的问题也解决了大半,你会注意到你身边的人或事有什么不同吗?”
五、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制定,需考虑案主的情绪失衡状态,关注案主与其环境的互动,将行动计划放在案主的社会互动中,与案主一同建构。通过这一小步的行动,让案主愿意去尝试,并通过这个尝试恢复其对生活的控制感,通过一系列小小的改变,增强案主的自我效能感,也带动案主情绪与行为改变的“滚雪球效应”。
工作员:“要实现这一目标,你有何具体的计划或安排,哪怕你会有些顾虑,但没关系,说出来我们一起试一试。”
工作员:“如果以1到10分,10分是你达成目标的执行力满分,1分是相反的状况,你觉得现在你在几分的位置?”
工作员:“你覺得这个分数还能提高吗?如果不能,是因为哪些困难呢?”
工作员:“为了让这个变化继续,你会尽快做什么事?”
工作员:“如果困难再次出现,你会如何应对?面对这些困难,你会跟自己说些什么?”
六、承诺与回馈
1.与案主签订不伤害协议。不伤害协议不能替代细致、规范的自杀评估,不伤害协议是否有效,还依赖于工作员与案主专业关系的建立。不能把不伤害协议当作安全性的最终保障,同时自杀评估也是动态的过程,工作员要始终保持应有的客观和谨慎。
2.总结及建议。
总结案主的想法、态度、行为及感觉,促进案主的反思,并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给予适时的建议。
在此过程应给予案主希望与力量,让案主参与及建构,把对问题的抱怨和无助,转变为问题的解决及对问题的控制感。
七、结语
心理危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干预方法也多种多样,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法。在心理危机应对中,SFBT的咨询过程,对于案主而言,是一个赋权及增能的过程;对工作员而言,是参与构建的过程。它从案主的需要人手,将案主的问题和抱怨,转化为希望和目标,并且探寻案主生活中的例外经验,帮助案主增能;通过奇迹问句,探寻案主的生态系统脉络以及自我肯定,帮助案主恢复自我概念系统,建立案主可能达至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工作员与案主是合作的关系,在工作员的话语系统中没有对错与成败,只有适合与否。工作员从优势视角出发,充分调动案主的资源,与案主一同积极建构,并遵循一个持续的、非线性的原则,面对低功能的案主,特别是危机情景下的案主,SFBT能较快、较好地实施干预。然而,面对复杂的心理危机事件,解决方法要依据具体情境具体分析,突发短期干预的案例可以适用SFBT的方法,一些需长期干预的个案,如创伤应激障碍(PTSD)则应采用精神动力学的方法进行长期干预;一些高危自杀风险的精神障碍者如何实施有效干预也应结合案主的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