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次林:财经素养培育是学校德育的新内容
2018-03-27
中小学德育 2018年3期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次林认为,我国学生的财经素养在财经技术方面比较强,被忽略的是蕴含于其中的态度、品格等维度。受到市场经济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国社会群体中存在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财富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对中小学生产生影响。财富增长与财富观倒退这对畸形关系存在于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近日校园贷、现金贷、学生网贷等问题的出现,使学生财经素养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新内容。
财经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应立足于财经常识的普及而非专业知识的学习,应该指向学生素养的形成而非知识点的掌握,应该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财经现象而非财经概念体系的构建。尤其在较低学段,更应该围绕个人感性生活经验呈现课程标准。随着学段的提升,教育对人的引领功能愈加重要。将价值观融入财经素养,将财经素养的课程教学归入学校德育的范畴,是最能够体现我国文化特征的做法。作为一门具有德育特征的课程,其教學载体也应以学科融合、社团活动或者专门课的形式落实在学校教学中。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