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晏文

2018-03-27东周颖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主动权自主学习思维

东周颖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是学生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想、去议、去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权;思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乐学善学”中提出:“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深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是学生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深思熟虑——让学生自主地想,留足学生思考的时空

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过去我在教学中虽然提出的问题也颇具启发性,但是往往急于期盼学生尽快做出正确的令自己满意的标准解答,而给学生缜密思考的时间通常只有半分钟或一分钟。在这样短暂并有限的时间里催促着学生去“想”,却经常收不到很好的效果,把“思考——发言”变成一种形式。原来我担心学生思考会浪费时间,但事与愿违,学生老答不正确,能回答的也只能是思维敏捷的学生,其余的学生只能揣测或附和其他同学的答案。这样我就更发急,生怕自己说的时间少,不能把自己准备好的知识、想法告诉学生,千方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自己预设的思维轨道,其根源还是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人。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泯灭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的火花。现在,我在教学中注意在启发中提问,给不同的学生留足不同的舒展灵性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实践活动课“我们去秋游”时,我向学生提供了以下信息:我们学校准备外出秋游,老师和学生共有625人,客运公司告知大客车限座60人,租金800元/辆;小客车限座30人,租金500元/辆。客运公司提供了设计好的三种租车方案:

面对以上丰富的信息,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让学生从节约经费的角度,讨论几种租车的方案,并思考:你认为哪种租车方案最合理?学生通过认真读材料,看表格,对相关信息展开了评价、质疑,有的学生发现了原方案表中“每增加一辆大客车就减少两辆小客车”的规律,有的学生发现“租大客车按座位计算便宜些”,于是纷纷自己设计新的租车方案。我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方案,从而得出原来客运公司设计的方案并不是最好的,租1辆小客车,其他的全用大客车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二、集思广益——让学生自主去议,提供争议的舞台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去议、去争。过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为环环相扣的启发问答、系统精妙的教学设计、清晰条理的板书而拍案叫绝,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背手、挺胸、并足、目不斜视的姿势,令人心悸……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与同伴宽松地交流,而是在一种高度集中、紧张的氛围中一个人孤独地思考、摸索。 韦尔作格研究认为:同学之间互助学习效果几乎与掌握学习的效果相等。学伴间“平等商讨”的气氛,“友好争吵”的快乐,可以促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中增进知识,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舒展灵性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准备,每小组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物体(也可以根据要求自制)及一些大米。教学时,再发给学生一张印有“直径”“底面积”及圆柱体积、推导的圆锥体积的实验记录表,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完成实验记录表。学生在测量实践活动中个个情绪高涨,根据实验表中的要求,学生先动手测量再将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再引导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讨论,概括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多议,让他们在信息的多向交流中学习。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舒展自己的灵性,获得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学会互相合作,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三、学贵能疑——让学生自主去问,激发学生探索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会不放心让学生问,不敢让学生问,原因是不相信学生会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担心学生的问题打乱了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甚至有时会弄得自己下不了台。其实多问,是学生灵性触发而顿悟的关键。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多问呢?

1.让学生敢问

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必须激励学生敢问。其实,每个儿童的这种心理需求特别强烈,因为学生受本身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限制,问出的问题往往可能比较简单,教师不要嘲笑或置之不理,而是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标新立异。因为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中都蕴藏着一线探索智慧的火花。教师应该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创设主动学习、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启动积极的思维。

2.让学生想问

在学习中不但要鼓励学生问,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想问。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环境,让学生有疑而问,让学生常问常新,体验问的乐趣。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猴等4只小动物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车比赛,它们赛车的轮子分别有圆形车轮,有三角形的车轮,也有椭圆形的车轮,还有正方形的车轮。“砰!”比赛发令枪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比赛把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都吸引住了,这激发了学生想提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体验“非问不行”的感受。

3.让学生善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让学生学会是前提,而会学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不但想问,而且敢问,甚至好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经常创设学生问的情景,引发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提问的方法,或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在转化中又产生新的问号。

例如,我在教学“直线和线段”这一内容时,首先任意出示一些线段,问学生:“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线分一分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炸开了锅,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法。学生 一一出示后,我又问道:“你赞同这些方法吗?”学生认真思考后,提出各自的见解,其中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为什么这样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是否可以第二次分类?分类后各类线段叫什么名称?各类线段有什么特征?我把问題写在黑板上,请学生继续挑选问题探索、讨论,最后得到答案。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看上去呈直线、线段的形状?”学生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不断地学会了提出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逐步形成会学的技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钟阳藩.培育学生学会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1].小学数学教育,2017(3):26-27.

猜你喜欢

主动权自主学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精细管理才有拆违主动权
浅谈夺取战役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