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

2018-03-27王慧中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挫折

王慧中

【摘要】现在的孩子面对挫折容易无法自拔,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作为老师或者家长的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们培养“耐挫性”?首先要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的正确认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其次要接纳孩子的挫败感,认同孩子的情绪;第三,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走出挫折,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

【关键词】挫折;认识自我;接纳挫败感;培养自信;耐挫性

“挫折”一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似乎很陌生又很常见,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沉浸在家庭“爱”的怀抱中,家长、老师都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加有自信,总是不断尝试“赏识教育”,帮助孩子提前排除一切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让孩子们只能生活在表扬之中。过度的保护,让孩子不能承受一点挫折,而往往一丁点儿的小事,孩子们就容易伤心、难过,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总是被这样的“小挫折”包围,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走上偏激的道路,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些案例。

一、帮助并形成自我的正确认识

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常常是自我感觉良好,然而绝大多数目标远大的学生难遂其愿,一旦失落,就可能导致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初步的形成阶段,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准确的认知和判断,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希望自己永远是最好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认识。

案例一:“三好生没有我!”

A同学,成绩优秀,担任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父母的要求很高,只是性格有些内向。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好生”投票中以五票之差落选,仅仅评上“争章能手”,选举结果一出来,A学生大哭,并且说:“我放弃‘争章能手”!问及原因,是因为父亲给他的要求是没有得到“三好生”,其他什么都沒有用,不允许把奖状拿回家!

新入学的孩子从温暖的家庭怀抱进入到班集体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眼中的佼佼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第一学期能够评上三好生。一年级孩子的差异并不明显,单从成绩上来看,达到要求的学生很多,然而三好生的名额只有那么几个,在最后一个环节同学投票中就会有孩子没被选上,作为家长可以试着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三好生问题。因为A同学父亲对于孩子失败的不接纳,而是一味地对孩子高要求,没有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A同学在第二学期变得更加沉默,对于班级的工作没有兴趣,怕和同学交流。二年级的时候我找到机会和他的父亲进行沟通之后,孩子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进入三年级之后连续几次凭着自己的努力评上了三好生。

案例中A同学的家长对孩子不同的引导,影响了孩子的态度,孩子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在平时的教育中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灌输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恰当而又实际的期望,接纳孩子的目标流失,从而减少产生挫折心理的主观诱因。

二、感受并接纳孩子的挫败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力。作为成年人,我们要试图让孩子知道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让孩子学会接受和面对挫折,其实我们自己也要试着去感受并接纳孩子的挫败感。当孩子有挫败感的时候,特别需要感情上的认同和倾诉,这样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修复。

案例二:“班长竞选,我落选了!”

四年级下学期,我们班进行每学期一次的班干部改选,B同学从二年级竞选上班长后,每一次的票数都遥遥领先,稳稳当选班长。B同学成绩优秀,和同学相处和睦,担任班长总是积极主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这一次有三个人竞选班长,他信心满满地进行竞选演讲,沉稳踏实,而最终的投票结果,他以三票之差输给了一个不敢竞选被几个同学推上讲台的C同学。C同学平时成绩略逊色于他,和同学相处也时常会有一些争吵,竞选时也谈到了这些,并且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当班长,然后谦卑的她却意外当选了。唱票结果产生的一刹那,我看见B同学强忍泪水的表情,很纠结、痛苦!放学后,与他沟通时他默默淌下的泪水,让我真实感受到这个孩子的挫败感和伤心。

竞选结果出来之后,作为班主任,我先和孩子进行了交流,告诉他这种挫折感不仅仅是当天竞选的时候才有的,以后他还需要面对同学的嘲笑和工作中的不适应,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真正能够治疗伤害的只有自己,试着去调节自己的状态,接受并淡化自己的挫折感,同时思考原因,争取在下学期的竞选中站起来。放学的时候,我又和孩子的妈妈及时沟通,让家长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不要去责备孩子。

经过一个晚上的心情平复,第二天就面临着“考验”。上课的“起立”由谁喊?新班长还没有适应,没有这个意识,作为原班长的他也没有适应,总是习惯性地喊。果然,第一节课新班长没有喊“起立”,而他喉咙动了动也没有出声。没有响亮干练的那一声“起立”我还真的不习惯,可以体会B同学此刻的心情,然后我对全班的孩子说:“因为C同学暂时还没有适应喊起立,所以这三天仍然由B同学喊‘起立,三天之后C同学正式接替班长的任务”。随后的几天里,听到他依旧响亮干练的“起立”,我知道他正在一步一步试着去调节自己,在之后的周记里,他也和我聊天,让我相信他,明年的竞选他仍然会参加,自己从哪里跌倒,还要从哪里站起来。看到他跨越挫折,找回自信,真为他的成长而感到高兴!

因为家长对他挫败感的认同,孩子能找到情感的一个支撑点来缓冲他的挫折感,并学会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三、培养并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时候,孩子过于充分的认识自己,过多的挫败感让他很难战胜自己,跨越挫折需要家长和老师培养并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有信心战胜挫折,超越自己。

案例三:“游泳——我怕!”

我家姑娘暑假兴趣浓厚,要学习游泳,因为我曾经有过一段学习游泳的经历,最终因害怕而未果,所以姑娘虽然偏小,还是找了一个教练教孩子游泳。前面三节课因为有兴趣,而且是在不足一米的儿童区,虽然也会有呛水和不适应,但是一有情况就可以落地,她很快适应了水中的游戏。每节课结束前教练都会让孩子去一米八的深水区跳水玩水,前面两节课很好,第三节课有一次跳水之后,她没有能够做好游泳的姿势,人便快速地往水底沉,教练大声喊:“做好动作,就可以浮起来了。”慌乱中,她挣扎得越多沉得越快,最终教练一把把她从水里拎了上来。经过这一次失败之后,虽然当天后面的几次跳水游泳都是成功的,但之后的几天每让她到深水区跳水,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经过几次心理疏导,最后她也只是到一米二的浅水区玩。

其实一米二和一米八对于姑娘来说是一样不能够着地的,因为面对那一次失败,她变得不够自信,总是担心自己被淹死。游泳池宽十米,虽然力量不够,但不停地游到对岸,对她来说应该不成问题,每一次让她游到对岸,总需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敢下水游过去。

面对这个学游泳之后变成的“胆小鬼”,我也很苦恼。我是旱鸭子不会游泳,不具备说服力。一次次的害怕,她的挫折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没有自信了。

结合这次暑假作业做读书小报的机会,我把她幼儿时期的关于“勇敢”“耐挫性”“自信心”“战胜恐惧”这几个主题的图画书拿出来和她一起阅读,并且以“勇敢”为主题,指导她完成读书小报、制作图画日记、戳破问题气球、争夺勇敢者奖杯等,甚至于旱鸭子的我也和她一起下水学起了游泳。慢慢地她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尝试着战胜自己,相信自己。虽然其中还有一些反复,但是我知道,她在修复自己的自信心,她告诉我“因为我相信自己了,所以今天恐怖就不敢欺负我了”!

是的呀,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挫折和失败,只有让孩子充满自信,她才能够在挫折中磨炼出自我修复的能力,才会在跌倒后再一次爬起来。

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身边的学生,案例中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孩子由于一次考试失败,感觉没脸见人,低人一等,自己想不开而天天自寻烦恼,更有甚者,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孩子也许成绩一直不好,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仍然不见进步,从而放弃了积极进取,放任自流;还有的孩子学习、比赛等各个方面落后予同学,心存怨气,用恶语伤人。一系列现象都说明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只允许成功发生在自己身上,经受不住失败带来的打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家长成为引导孩子成长的“指路人”,帮助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从“跌倒处”再爬起来,迎接失败后的成功。而这个“指路人”的欣赏和接纳,常常是孩子幸福成长的保证,孩子会在你的欣赏和接纳中自由而舒展地成长。

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于挫折的难以适应和失败后的一蹶不振,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今后的教育上,我们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培养孩子的耐挫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们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

猜你喜欢

挫折
挫折是生命最特别的馈赠
战胜挫折
Holism in Education
王晰:挫折不过梦一场
挫折历练勇敢、行动见证成功
挫折使我更坚强
得不到的爱:凡高充满挫折和失落的爱情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