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体验活动,生长言语智慧

2018-03-27陈卫东丰红星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例文体验语境

陈卫东 丰红星

【摘要】深入对文本范例的理解和思考,立足习作主旨,创造体验活动,触发学生真切感受,引领学生在畅快表达中碰撞出言语的火花,进行言语实践,进而探索契合文本范例特质的习作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习作主旨;体验;例文;语境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习作7》——《一次体验活动》,要求教师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并与大家交流。本次习作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笔者基于文本主旨的提炼以及对文本范例表达的理解和思考,积极创造体验活动,触发学生真切感受,引领学生在畅快表达中进行言语实践、碰撞出言语的火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文本主旨,创造体验活动

“文本是一个召唤的结构。”《一次体验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例文的简单介绍,说明这篇习作讲述的是小作者参加一次体验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第二部分是例文《“护蛋”》,是柳倩影小朋友的一篇习作。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其训练旨在通过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把活动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并与大家交流。由于实践活动是本次习作的前提,因此,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我创设了“盲人摸果”的当堂游戏活动。课堂以游戏活动为“经”,以师生对话为“纬”,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上课伊始,我便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关注心理,主动表达

一听说课堂上玩游戏,你心里想?

2.猜猜游戏,设置悬念

你猜猜,我们今天玩什么游戏呢?指名学生说。

看,板书“盲人”摸(?)

你的心里觉得?!——(疑惑 奇怪 好奇)

谜底就藏在我的这个宝箱里。老师悄悄告诉你,宝箱里的东西可不一般,它们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身上毛茸茸的,有的浑身长满了刺儿,有的还是冷冰冰的……

现在,你还期待玩游戏吗?

3.投影出示,了解规则

[出示游戏规则一:选手]

其他同学咱也不能闲着,老师聘请你们担任裁判。

【规则二:裁判】注意哦,裁判员们,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小嘴巴,千万不能提醒呀。

4.挑选选手,上台游戏

明白了规则,你愿意来做游戏吗?(每组1人,选手上台。)

5.随机采访,说说感受

A.采访选手

孩子,一听到老师竟然喊你的名字,此时,你心里怎样想?

小结:你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们说话就要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B.采访裁判(2人)

你没有被选上,此时你心里觉得?

小结:可见做游戏,写作文,我们都要有自己真实的感受。(板书:真感受)

四年级学生乐于参加各种体验活动,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但在捕捉人物言行和心理方面还只是浮光掠影,尚未能进行细致地描写。教者针对习作主旨精心设计、分步实施切实可行的课堂游戏活动,将习作指导自然渗透于活动之中(强调唤醒学习主体的知觉经验,注重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探究实现习作方法的无痕迁移与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使体验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心灵自由歌唱的源泉。

二、基于习作例文,揣摩表达方法

教师组织当堂活动,带领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设计的“言语事件”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中,教师还需要以例文语言带动学生写作,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例文,学习例文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深化文本理解与言语感悟,对例文的言语内化、建构并迁移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来,达到运用的目的。教者对例文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做了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整体感受,感知内容

学生阅读《习作七》例文《“护蛋”》,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体验活动?

2.把握结构,揣摩表达

师:文章是怎么一步一步寫具体的?

①文章写了一次“护蛋”体验活动。

②文章第1节写活动总的感受,2—4节写活动的具体过程,结尾再次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师:小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护蛋”的经过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活动过程一步一步写具体)

3.交流重点,突出感受

师:小作者还写了自己“护蛋”的感受。他是怎样把“护蛋”的心理感受写具体的呢?请同学们再默读全文,找出描写“我”感受的语句。

①正面描写

通过内心独白直接描写心理:“心想,这样放到口袋里就会万无一失了。”(很有信心)

通过动作表现心理:“下课时,为了鸡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担心、小心翼翼)

“赶紧退出,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了‘小母鸡。”(紧张、害怕)

通过想象描述来表现心理:“真不知道,明天这只鸡蛋的命运会怎样!”(十分担心)

②侧面衬托

通过描写周围环境来衬托心理:“走廊里走来走去的同学很多,好不容易才走过了‘危险区。”(紧张、担心)

通过描写其他同学的神情、语言来衬托“我”紧张的心理。

“写作教学不能放弃对写作知识与技能的坚守,不能忘记对儿童活动和游戏本性的尊重。”例文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是教学的生发点和价值所在,我们必须敏锐地加以捕捉,并以此为习作教学的一把钥匙。通过对例文的研读,学生了解如何把经历和感受写具体,使习作有法可循,并获取语言规律,积累语用经验,存储言语养料。教师以例文带动习作,其主要的特征可表示为:语言感知—内容理解—方法感悟—迁移应用。

三、借助课堂语境,铺展言语实践

习作,需要述真情、讲真话。习作,需要有序、真切地表达。把握 “体验活动”的主旨,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创设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体验、乐于表达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会观察,在言语实践中碰撞思维、学会表达!我手写我口,我手述我心,笔下流淌的文字应扎根在学生个体的口语表达。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语境中动情,在语境中倾吐,在语境中生发。教学中,教者以多层采访的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在现场语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

1.采访选手,感受变化

(采访冠军)

祝贺你获得冠军!此刻,你感受怎样?

孩子,賽前,你怎么想的?

(采访个性选手)

这位同学,赛前你心里想什么?

当你发现摸出来的是……你当时心里怎么想?

小结:有没有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且这感受随着游戏的过程还发生了变化!(板书:有变化)

2.采访裁判,有序表达

选手的感受有变化,裁判呢?(指学生说)

请你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游戏过程吧。

预设:(用上表示顺序的词,且无重复)

小结:大家听,他用上了先……然后……接着……听起来多有条理啊!这些连接词就把摸的过程说得——(有顺序)。完成板书:有顺序

3.随机采访,具体表达

游戏玩得很开心,哪个选手引起了你的注意?你能把他游戏的经历说得更清楚吗?

引导1:注意用上表示顺序的词。

引导2:注意用上好词。

小结:用上了一些好词,就让我们的话更具体。如果用上比喻句就更棒了!

“打造儿童活动环境”,让学生乐于“说来听听”。服务学生的言语生长,合理处理游戏形式与语言实践的衔接,关注游戏过程中铺展的细节,丰富言语实践的素材,在润物无声的对话语境中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碰撞出言语的火花,方能呈现朴实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只有立足体验,打造语境,明确方法,服务语言,然后作用于作文,学生的言语智慧才能在语言实践中生根、发芽、成长。

猜你喜欢

例文体验语境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