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基础节奏唱出原本性歌曲

2018-03-27任飞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歌唱教学

任飞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提倡音乐教学要注重原本性,音乐节奏就是原本性要素之一。本文阐述了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演唱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歌唱。这就需要运用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找准基础节奏,从基础节奏入手,逐步融入各种音乐元素,让学生学会歌唱的同时,音乐体验、表现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歌唱教学;基础节奏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节奏感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组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过程,感受体验音乐表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游戏、舞蹈、语言相结合,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自信地表现音乐,提高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一切从节奏入手,它是音乐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音乐的基础。歌唱教学可以从歌曲中提取“基础节奏”并在基础节奏上逐渐加入歌词、旋律、乐器、律动,让学生在这个不断丰满的教学过程中体验音乐具体化的乐趣。这时歌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唱歌,教学内容就变成了音乐活动的材料。因此我们把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歌唱教学的方法总结成两点。

一是寻找所教学歌曲中的基础节奏。一首音乐作品的基础节奏不单是歌曲歌谱中呈现出的节奏型,而应该是在听觉感知的前提下,具有代表性的韵律片段。因此寻找教学内容的基础节奏,需要教师依据听觉感知,超越音乐节拍的韵律感觉。这种音乐节奏的感觉还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歌曲《土拨鼠》,节拍是六八拍的,然而结合歌曲内容,总体感知时给人的感觉是流浪的主人公一步步前行,这种感觉是超越节拍的。在教学时我们要从这种韵律感觉出发,不一定要呈现具体的乐谱或节奏,因为奥尔夫教学法的原本性音乐的概念就是从人对音乐的直接感知而来的。

二是要合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各种形式加入的步骤。从基础节奏开始,逐步加入其他形式和内容,这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有的歌曲适合先加入歌词,如《五月的夜晚》《捉泥鳅》《跳柴歌》等,这些歌曲的歌词有的是和节拍完全贴合的,有的就是童谣民谣形式,基础节奏本身就是在歌词中找到的。有的歌曲适合先加入律动,如《送别》《打麦号子》《拉库卡拉查》等,这些歌曲的基础节奏提炼自乐汇或者本身就来自歌曲所表现的动作。在音乐元素不断地加入过程中,旋律以及歌唱反复地呈现,学生不仅很容易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内容,而且能从音乐的本质上掌握歌曲。

下面就从以上两点要求出发,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

歌曲《云》是苏少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3/4的D大调的儿童歌曲,曲调优美,速度缓慢,四个乐句起承转合,朗朗上口,歌曲的意境简单又优美。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为孩子的表演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1.教师播放音乐,给每个孩子一个球,让孩子传递跟着音乐传递手上的球。

(传递的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速度,教师在活动中示范自己的动作)

传递的时候手臂要有圆弧的动作,音乐播放的时间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传递到。没有球的孩子也要做手臂动作,用语言启发孩子感受云朵飘动的韵律。

(这个过程是帶领学生寻找基础节奏的过程,通过手臂动作完成一个三拍子的动作,当然动作还可以加快和减慢)

2.出示歌词,用刚才的动作边做边说,传递的游戏继续,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模唱法带学生说歌词。

(在保持基础节奏体验的基础上加入歌词,进一步熟悉歌曲)

3.出示三角铁,继续传递小球,教师演示三角铁的演奏,要求无球的学生在老师演奏的时候加一个拍手的动作。同样的方法出示沙球,教师演示,要求孩子将画圆圈的动作变成抖手两次。

(打击乐器的加入丰富了动作的表现力,同时增加了参与的难度,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两种打击乐器的使用,也加深了对三拍子韵律的体验)

4.加入歌曲演唱,在过程中,教师提示演唱的习惯和姿势、发音的要求。

5.分组合作表现歌曲。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在活动中从原本性的音乐出发,逐步丰富歌曲教学的形式,在体验中感知音乐形象和音乐规律。学生学习轻松有趣,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律动中学会律动。

案例二:

《五月的夜晚》是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句式上两小节一句,为a-a-b-b-c的结构,歌词对位一字一音。歌曲旋律起伏线条感明显,在旋律起伏中自然地体现力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用自己的方式找到拍点,并表现出来,用四拍子的身势动作(跺脚、拍腿、拍手、响指)听歌曲。

(从听出发,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主动地感知音乐中蕴含的韵律节点)

2.播放歌曲伴奏的录音,学生读歌词,用儿歌的方式,并且随着音乐保持声势动作,强调自然重音的表现;启发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身势动作的力度幅度有所变化。

(在旋律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细化音乐听赏的内容和目标,进一步提高学习的难度)

3.随着伴奏哼唱歌曲旋律,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词的力度,教师设计的动作为一二两句起立,双手背后轻巧地点头,三四两句双腿分开,左右起伏各一小节,最后一小节轻巧起跳两次,双手分开侧上举,做开花的动作。

(进一步丰富动作,用符合音乐情绪的动作来表现学生对歌曲情绪的体验)

4.动作传递,将学生分成六到八个小组,一组做动作演唱,其余做四拍子的身势动作,然后一组组地传递,然后选取一三五七等小组唱,二四六八组接上传递。最后根据教师的提示,隔两小节进行传递,并感受演唱的效果。

(在反复体验熟练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练习,体验轮唱的表现形式)

以上案例充分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从听入手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个过程学生不间断地参与音乐的学习体验,在变化形式和难度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产生了记忆,对韵律加深了体会,全面掌握了这首歌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节奏出发,从音乐带有韵律的情感性出发,在没有任何束缚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情绪体验与音乐体验相贴合,这个贴合的过程就是音乐情感、音乐审美、音乐知识习得的过程,在这种体验习得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音乐创新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因此,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启发学生音乐心灵方面有其独特的符合普遍规律的特点,在使用现行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学习其具体操作的方法,提炼符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内容,与现行教材有机结合,完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和保障。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学法歌唱教学
让学生快乐歌唱
聆听,让生命如花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小学阶段歌唱教学的实施策略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