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2018-03-27黄雪梅祝瑞印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核心素养

黄雪梅 祝瑞印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学习。但现状如何?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校本建设中抓住“问题导学”这一突破点,调查研究,寻找路径,建构模式,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培养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导學;思维训练;拓展研究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厚实学校这块土壤,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让核心素养助推学校校本化建设?六大素养中有一项是学会学习,如何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再到学会学习的跨越?聚焦我们的课堂,曾经教师讲风盛行,学生学习被动、教学质量滞后的局面虽然有所改变,但仍未彻底扭转,因此必须要改革。

一、课改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我们转变观念

李嘉诚先生曾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改革也是这样,需要我们突破阻力,重获新生。为了激发教师投身课改的热情,我们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在思想上接受,在行动上落实。

1.摸清现状,明确目标

我们组织了全体教师开展素养大赛,对每位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组织集体谈话,给他们压担子,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还要制订课改实施计划,细化年度达成目标,每学期对照要求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苦练内功

每年举办一次教学节,邀请特级教师来校讲学,让全体教师学习前瞻的教学理念,真切体验课改背景下的精彩课堂。学校还聘请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组成专家指导团,与我校骨干教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定期来校进行学科理论、备课、课堂教学的指导,让成熟型教师突破发展的瓶颈期。

3.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每周举办一次“新小讲坛”,教师轮流讲课,内容丰富多彩。心理教师对大家进行职业理想的引导和工作困惑的疏导,让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学科教师推荐学习课改的经典文章以及参与课改的体会,共同分享课改的成果。

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教师们终于有了尝试的愿望,也明晰了课改的方向。我们的目标定位是:以问题导学为突破口,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课改是一段艰难的历程,需要我们勇于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问题从何而来?聪明的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我们以镇江市级课题“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抓手,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

1.问卷调查,有理有据

曾经对六年级2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设计了两个问题:

(1)课堂上老师给你们机会提问吗?70%的学生认为基本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只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偶尔给机会提问。

(2)课堂上你有主动提问的习惯吗?调查显示,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只有10%,50%的学生只是偶尔提出问题,不喜欢提问题的学生达到了40%。

为此,我们又组织教师座谈讨论:你认为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

有来自教师自身的原因:

(1)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仍然主宰着课堂,教学氛围不够宽松,学生缺乏安全感。

(2)应付教学任务。有的课时容量较大,担心让学生提问会偏离主题,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缺少方法指导。因为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对教学没有多大帮助。

也有来自学生的原因:

(1)不敢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个体自信心的强弱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虽然有的学生心中有问题,但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担心提不出好问题被老师忽视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藏在心里也不愿意说出来。

(2)不会问。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对一些信息缺乏深入的思考,不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就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了。

2.深度研究,寻找路径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开始了探索之旅,教师和学生都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研备教学设计

有效的教学源自精心的设计,为了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将原有的备课模板进行调整,增加“问题预设”一栏,根据教学目标细化问题,让问题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另外在教学反思中增加 “问题回顾”一栏,便于教师课后及时记录,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收集整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进行课堂观察

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并举的教研方式,如典型课例智慧分享式、焦点问题专题探究式、网上案例点击研究式,组织听课教师带着课堂观察表走进课堂,主要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表现两个方面,重点关注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初步总结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如紧扣课题提问、抓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提问、在比较中质疑、在疑难处追问等。

(3)记录成长过程

我们设计了学生问题研究小档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回顾、整理,写下自己的收获。

①我今天提问了吗?

②我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③同伴提出的问题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学期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谓精彩纷呈,他们内心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功感,调动了潜在的问题意识。

3.总结提炼,构建模式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否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认为从借鉴模式,到自建模式,再到超越模式,这是促进课改成功的有效手段。“以问题导学”的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1)师生对话有温度——启发诱导,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敢想、会问,才有创新的可能。问题从何而来?一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二是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的问题;三是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如学习“等式与方程”一课,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炼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等式与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理清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又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一个等式中有两个或多个未知数是不是方程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加深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思维训练有深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合作与交流对学生学习乃至以后适应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一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交流。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和分享。既要倾听别人的见解,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别人的见解和自己不一致时,要仔细推敲,大胆质疑,在比较中逐步吸纳正确的观点。三是及时归纳总结。组长要将每个人的想法进行整合,并和组员讨论准备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组织好全班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当小老师到前面讲解,其他组予以补充完善,教师在关键处和疑难处进行点拨。如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算一算内角和,还有的学生用折叠或剪拼的方法,将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汇报时先让学生交流了计算的方法,有的等于180度,还有的小于或大于180度。学生产生了疑问,直角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180度,为什么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的结果不相同呢?经过比较发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过程中有误差,但是计算的结果都接近180度。接着抛出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验证呢?再请学生展示折叠或剪拼的过程,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拓展研究有宽度——课尾延伸,再提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问题,还要拓宽视野,启发学生再提问题,以便课后进一步去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如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让学生说一说还想研究哪些平面图形的内角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研究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发现。

三、课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

1.我们的收获

(1)学生变化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了,能大胆地想,主动地表达,更多的学生愿意抛出心中的疑问,愿意和同伴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交流更多更自然了,真正体现了“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有小的进步”的新小精神。

(2)教师变化了。教师投身课改的热情高涨了,合作研究意识增强了,课余时间看到的是老师们在一起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再直接提问或者担心学生不会问,而是多了一些等待,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3)课堂变化了。课堂结构和形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传统的灌輸式教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3)学校变化了。课堂的改变,联动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改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促进了内涵建设和发展,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2.我们的困惑及打算

几年来,我们跋涉在课改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时常感到困惑。

(1)“学会学习”这一素养涵盖很多方面,在学会提问的基础上如何拓宽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习?

(2)原有的评价激励机制与现行的教学改革没有完全同步,如何进一步完善?

未来我们的计划是:

(1)聚焦核心素养,课内课外并举,把教师的视野拓展到教材之外,把学生的思考拓展到习题之外,把师生的空间开放到教室之外。

(2)既注重教学改革,又跟进评价改革,实现两者同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激励师生共同发展。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尽管前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我们不会迟疑和彷徨。我们坚信,致力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享受幸福的教育就不会遥远。我们期待着在新小教师的引领下,每个孩子就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只要绽放就会吐露芬芳,不管是早开还是晚开,他们一定是最美的。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核心素养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