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吨》教学设计
2018-03-27张蓓蓓
张蓓蓓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47~4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技能目标: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00千克大米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
(1)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 )作单位。
(2)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 )作单位。
2.引入“吨”
课件出示主题图:
谈话:孩子们,春天来了,春光明媚,你们看小牛、小熊、小马、小鹿也相约一起出去春游,小熊400千克,小马300千克,小牛500千克,小鹿100千克,四个小动物要经过一座桥,当它们正准备一起过桥时,小熊急忙阻止道:“等等,你们看,这儿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
生2:1吨到底有多重啊?
生3:吨会不会和千克有关系……
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探究“吨”。
二、感悟体验,认识吨
1.认识“吨”
多媒体出示轮船、火车、卡车、大象、飞机的图片。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来表示。
2.感受、推算,初步体验1吨有多重
引问:那1吨到底有多重,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千克、克有什么关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找到答案。我们先来感受1吨(板书)到底有多重。
(1)活动一:师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搬试试。
每袋大米重100千克,想象推算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2)活动二:同桌同学互抱活动,体验1吨。
组织学生同桌同学互抱活动,推算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 25 千克,40 个学生的体重就是 1 吨。
(3)体验生活中的1吨。
提问: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 1 吨。
①两头牛共重1吨。
②小汽车总重约1吨。
③你们体验一下1吨水有多少。
这里有一个儿童游泳池,它可以装多少水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请看录像。1桶水重10千克,多少桶水能把它装满呢?50桶水。50桶水就是500千克,也就是半吨。这么多才半吨,1吨水得有多少呢?( 1吨水大约能装满2个这样的游泳池)
④一个普通的自来水龙头像这样开一个半小时,大约就是1吨水。
小结:看着水这么1吨1吨地流失,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水资源十分宝贵,我们要节约用水!
⑤洗5辆车差不多要流失1吨水。
同学们看过洗车吗?洗一辆车大约需要5分钟,用去200千克水,洗5辆车差不多要流失1吨水。
3.小结课前小故事
再次出示主题图: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能为他们想出过桥的好办法吗?
4.寻找生活中的吨
(1)提问: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吨的图片。
成年鲸约重50吨;成年大象约重4吨;
汶川地震时台湾同胞捐赠的30吨物资;
神舟七号飞船起飞重量480吨;一节火车皮载重55吨;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的最大荷载是 30吨;
三、练习应用,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搬一搬1桶水重( )千克。
(2)算一算( )桶这样的水重1000千克,也就是( )吨。
(3)搬一搬1棵大白菜重( )千克。
(4)算一算( )棵这样的大白菜重1000千克,也就是( )吨。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屏幕上每幅图中的物体也都是重1吨,看图说说是哪些物体,各有多少?(同桌说一说)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这儿有几道单位换算的题目,一定难不倒大家,对吗?
3吨=( )千克 5000千克=( )吨
8吨=( )千克 7000千克=( )吨
生独立练习,交流思考方法。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天下第一掌”的总重量是13( )。
(2)擎旗手手中的这面国旗连旗带杆总重量超过16( )。
(3)天安门前的华表大约重20( )。
5.解决实际问题
(1)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装 3 台重 600 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2)用两辆载重 2 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6.改错:强强的数学日记
(电脑显示)请一位学生读一读。
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吓了一跳!
师: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会笑?
师:日记的最后——“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 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吓了一跳!”看到这点你有什么感想?
四、总结质疑,延伸拓展
同学们让我们收回飞扬的思绪,想一想,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數学日记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