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盘绣:指尖上的彩虹
2018-03-27白英
白英
在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我惊喜地发现了土族特有的手工刺绣技艺———盘绣。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族儿女,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心灵手巧。
看来来往往的土族妇女,人人从头到脚,用刺绣装扮,身着五彩缤纷的“彩虹衣衫”,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我乘机寻访编织“彩虹”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传承人李发秀。
上针盘 下针缝
初见李大姐,她的土族传统装扮惊艳了我的双眼,满身艳丽的色彩,领口胸前精致的盤绣,令人一见难忘。在自家客厅里,李发秀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熟练地游走在黑色绣布上,沉浸在自己的盘绣世界里……
她的绣品工作台上,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线整齐地摆放着,几幅将绣完的作品有石榴、五瓣梅,有太极图,还有一些土族的传统图案,每一幅都呈现出迷人的彩虹色。
从李大姐的选线中就能看出,原来,盘绣须选用上等丝线,每种颜色的搭配要根据绣品的规格、内容而定,她准备绣的“太阳花”纹样,在土族传统中喻意为富贵长寿,为了达到镶色和顺,每种色彩要从深到浅配十多个色级的绣线,“只有这样才能配色协调、鲜艳夺目。”
配线就已经这么复杂了,而针法却更是十分独特,“在我国,至今尚未发现与土族盘绣的针法相媲美的绣品!”李发秀不无自豪地说。她专门放慢速度让我仔细观察针法,土族盘绣不用棚架,而是直接用双手操作。走针时,把盘线盘在针上,用左手大拇指压住线,用右手针缝压。盘线要严密平整,缝线要端正结实,“虽然制作起来费工费时,但绣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可以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褪色、不松线。”
李大姐绣完一幅图案的间隙,给我展示了几幅她刚完成的绣品,有姑娘的嫁衣、有小巧的挂件、还有装了画轴的艺术品,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可谓精美绝伦,令人目不暇接。《双龙戏珠》用蓝色缎面作底料,用金线、丝线绣制双龙、云纹、龙珠的轮廓等主要线条,采用盘绣和平绣结合的方式绣制,缝线端庄结实,画面精致、色彩绚丽;《富贵太阳花》组合了富贵不断头、太阳花、中国结(土语称“万流”)等不同的图案,由深到浅的色彩过渡自然流畅,构图匀称美观,针法细腻饱满,处处显示着土族妇女对色彩的独特搭配和对盘秀艺术的酷爱。
可以说,一幅精美的土族刺绣品就是一片祝福的祥云,带给人的是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做嫁衣 摆针线
李大姐的家宽敞明亮,干净整齐,墙上挂的、床上摆的、桌上铺的,处处是精心制作的土族盘绣制品,身在其中,仿佛是到了土族盘绣博物馆。
回忆起自己学盘绣的经历,李大姐的脸上还有些羞涩的神情,“我们土族姑娘针线活儿不好,是嫁不出去的。”土族古老的婚俗中有“摆针线”的习俗,女子出嫁前,要把自己制作的出嫁时所穿戴的头饰、服装、鞋袜、饰物等在娘家展示给亲戚们看,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服装展览会,在新婚庆典之机,还要向婆家人与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们展示,并赠送自己亲手绣制的物件。所以,土族女孩子从小就跟母亲或姐妹学习刺绣技艺,为的就是给自己制作嫁妆。有了自己的儿女后,又会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把刺绣技艺悉心传授给女儿。土族盘绣已经有一千多年的传承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学习盘绣是土族女子一生中的“必修课”。
8岁开始,李大姐随母亲学习盘绣,14岁学会了土族盘绣的多种针法和基本构图,18岁就亲自制作完成了自己的嫁妆。李大姐的老伴儿赵永学回忆道:“当时,相亲时不见面,是看嫁衣摆针线,她的嫁妆特别多,在院子里搭了一根杆子,上面挂得满满当当,有衣服、配饰、鞋袜,都特别好看。”老赵坦言当时就动了心。他满眼爱意地看着妻子说:“考验了快四十年,果然没有看错!”
出深闺 见彩虹
在李大姐脑海深处,永远铭刻着她1995年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女能手操作表演”时的场景。那时候,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文化认识还不深,好多人都觉得耽误农活不想去。
但在丈夫老赵的动员下,李大姐到北京参加了盛会,没想到她的作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正是这一次活动,为“深闺”中的土族盘绣创造了走向世界舞台的机会。当时,一位加拿大女士凯洛对绣品很感兴趣,当场定制了李发秀的绣品。第二年凯洛女士又专程赴青海找李大姐购买绣品,这激发了她弘扬和传承土族盘绣的热情。
从此,李大姐更钻研起来,做的绣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构图、用色等方面也不断进步。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李大姐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传承人,这位普通的土族妇女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意识到,土族盘绣若想走向世界,就必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2008年,她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祥云小屋里的民间艺术品“中国故事”展览;2009年,她的盘绣作品在“锦绣中华”中国织绣精品大展中获金奖,为土族盘绣带来了更多的希望。绣品除了常用的服饰外,李大姐还开发了香包、荷包、挂件等种类,并注册了网店。她还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开设培训班,几年来已培训了1500人次。
“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但只要看得见,就会一直绣下去。”在李大姐看来,土族盘绣已经融入了她的生命,保护和传承盘绣文化是她一生要去做的事情。而因为她,也让这座古老的“彩虹部落”更增添了一份绚烂色彩。
(责编 陈 啸)